江北新区办理身份证的地方 可以有一张写着(1)

希望是美好的,是人间至善。

在时光胶囊活动启动的短短一周多时间中,小北在后台收到了大量的留言,在大家的一字一句中,小北感受到了大家对新区发展和未来五年的种种期盼。

她,2015年来到江北新区,与新区共成长,

对未来五年满怀期待。

江北新区办理身份证的地方 可以有一张写着(2)

小北在南京大厂高级中学见到李媛媛老师的时候,她正在伏案备课。

2015年,李媛媛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来到江北新区的大厂高级中学,也是在同年,国家级江北新区获批成立。说起那一年来到江北时的情景,李媛媛清晰地记得从市区乘坐地铁3号线过江,然后再坐着地铁S8号线来到大厂,与以前看到大桥上拥堵的车流相比,突然感觉江南江北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许多。

老家在合肥,此前从来没有来过江北,讲起大厂,更是觉得已经超出了心理地图的认知范围。“在教师招聘考试的时候,看到了化工园区,也觉得纳闷,并未听过此地。”李媛媛坦言,对于刚到江北的自己来说,首先要克服的困难,就是地域区划上的认知,这尤其体现在填写快递收件地址时的困惑。在江北新区刚成立的时候,就曾经出现过寄送快递,将快递错寄至江宁的趣事,甚至是在迁移户口时,也要拿出地图来确认一番。

说起江北新区成立的这五年,从对区划的不了解不熟悉到现在已经完全融入江北,李媛媛告诉小北,她有个小小的愿望,便是希望可以办一张写有“江北新区”的身份证。

江北新区办理身份证的地方 可以有一张写着(3)

问起未来五年的梦想,李媛媛则说希望自己能和年轻人一起成长。虽然高中老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但是由于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觉得和年轻人在一起,整个人也随之变得年轻。

未来五年,还要送一届一届的学生去上大学,希望他们能记住人生中这珍贵的高中时光;希望每个毕业班的本科率都能到100%,自己的每个学生都能被心仪的大学录取。她说:“最期待还是学生们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或者大学毕业拿着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时候,记得带着回来再到母校来看看。那时候的江北肯定又是全新的模样了。”

李媛媛说,如今,每个班级都有了电子大屏,电子班牌,学校的新食堂也即将启用。新区教师的待遇也越来越好,吸引了更多年轻的优秀教师来到江北,自己也对在新区的事业发展更有信心了。

江北新区办理身份证的地方 可以有一张写着(4)

他,与江北有不解之缘,在江北读书八年,

愿未来五年内能扎根江北。

由于疫情的缘故,高校采取封闭式管理,小北在采访郑天雪博士的时候,只能通过线上网络。在上一次时光胶囊征集推文的后台留言中,郑天雪的留言获得了最高赞数,他的留言很简单:“我只希望能在江北新区定居,有个家,老婆孩子,晚间公园散步,惬意而美好。”

郑天雪2012年来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此求学已经8年。对于他来说,江北新区已经成为其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曾有好几次机会可以离开学校,离开江北,但是最后还是决定留下来,对江北一直无法割舍。回想起刚入学的时候,学校门口的宁六公路还是坑坑洼洼,时常堵车,去一次桥北或者市区,要耗费不少时间,而现在门口就有地铁,购物娱乐只需要去弘阳广场,一切都变得十分方便,这在很多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交通上的便利让他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萌生出想定居江北的想法。“因为我是仪征人,离这儿也不远。”他说,“江北新区有很大的潜力,离自己的家乡也很近。江北新区一直是我定居的首选。”准备扎根江北的郑天雪,一直期待自己可以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希望这里既是自己学生生涯的终点也是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

江北新区办理身份证的地方 可以有一张写着(5)

郑天雪说自己对未来五年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自己的女朋友接到江北新区,给她一个家。现在要定居首先要考虑的便是买房。在现有的计划里,研创园附近甚至桥林地区都是他的心仪之地,面靠长江,背倚老山。在未来,希望这些都能成真。

除了对定居江北的期望,喜欢运动的郑天雪希望江北地区能多一些文体场所,比如羽毛球馆、保龄球馆和射箭馆。每晚下班之后,他希望能带着妻子去打打羽毛球,做一做瑜伽,然后就在江边散步,从青奥体育公园一直沿着滨江大道走到核心区,夜幕降临,两人始终形影相伴。

现在虽然与女朋友身处异地,但曾经共同的在南信大度过的时光,收获的回忆,和对江北新区的无限憧憬都是他们共同努力的动力。他说:“其实自己的留言能取得如此之高的获赞数,自己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因为正是千千万万的生活、工作、学习在江北的普通人们最朴实的愿望。”

人不断地提升自己,从本科到硕士,从硕士到博士,在每一次科研工作结束后,他总希望回到家,回到自己最爱的那个人身边,而那时,希望窗外长江上涟漪微卷,船只路过时星光点点,风摇起窗帘,而最爱的人,她的脸正靠在我肩。

(素材来源/江北新区 编辑/陈茜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