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如果你亲历过抗日战争,是否还会选择帮助一个流落中国的日本兵呢?

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的抗战生活。

在这噩梦般的14年里,日军贯彻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所到之处皆是疯狂掠夺和大肆残杀。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幸存者提起那段历史都咬牙切齿,对日本人更是恨之入骨。

但在这其中,却有一位河南村民,对一个伤残的日本兵施以援手。

后来,他甚至让整个家族不图回报地养了其整整47年。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1)

(抗日战争旧照)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收养敌军,坚守善良

1946年,某天。

那时正值秋日,一个丰收的季节。

天刚蒙蒙亮,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太山庙镇梁沟村就逐渐有了动静。

生活在村里的孙邦俊也强忍睡意从被窝里爬起来。

今天,他准备出发去镇上卖山货。

可就是这一天,其人生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时,他正在街上认真吆喝卖货。

孙邦俊为人老实忠厚,在这一带算出了名的“老好人”。

见到受战乱影响来此地的流民乞丐,他总忍不住施舍些吃食和碎银。

不仅如此,其做买卖也从不短斤少两。

对于一些老顾客和看起来家庭困难的人,他甚至会额外多装点。

用孙邦俊的话说,困难时期,大家更应该同心协力、互帮互助。

因此,他的商铺生意向来不错。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2)

可这个时候,一个身影突然挡在自己铺子面前,久久未离开。

孙邦俊整个视线被迫暗下来,生意也受到影响。

他对此有点恼怒,欲与对方理论。

然而刚一抬头,只见一流浪汉站定在他面前。

这人身着破烂不堪的衣服、脸上满是泥土,头发也乱糟糟的。

一双干瘦黝黑的手正伸到孙邦俊面前比划着要吃的。

看着这个蓬头垢面的流浪汉,他内心顿生怜悯。

只是他正想开口问话时,周围有人立马上前愤愤喊道:

“老孙,别管这个日本兵,饿死他!”

闻言,孙邦俊立马瞪大眼睛,再次仔细打量面前的人。

他这才看清,此人穿的是一件日本军服。

一时间,其心情变得复杂起来。

原本拿着碎银要伸出去的手也停滞在半空中。

他纠结着,到底帮还是不帮呢?

孙邦俊不是不知道,全村乃至全国人都因日军侵华战争饱受磨难。

时至今日,这份沉重的历史仍谨记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

更何况,那个时候距离战争结束才过去短短一年。

民族的仇恨提醒着孙邦俊要狠下心来。

但或许,这就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善良。

当他看着流浪汉可怜的样子时,实在有些于心不忍。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3)

几经犹豫,孙邦俊还是摸出了怀里的干粮袋,拿出两个馍馍递给他。

见状,流浪汉颤颤巍巍接过馍馍,接着就是一顿狼吞虎咽。

因为他几天没进过食;

再加上时常遭人谩骂殴打。

所以,这个日本兵吃饭都带着不安和急迫。

很快,两个馍馍吃完,流浪汉再次将目光投向孙邦俊。

这一次,他没有心软,转头准备离去。

只是眼看孙邦俊要走,日本兵马上紧紧抓住孙邦俊的袖口。

那个时候,他像是抓住一根救命稻草般,怎么也不愿松手。

这样僵持的情况让孙邦俊再次停了下来。

他本就是个善良心软的人。

看着流浪汉乞求的眼神,孙邦俊一时间忘记了此人原本的身份。

他实在不忍心任其自生自灭,便决定将日本兵领回家。

当孙家人看到这个半死不活、痴痴傻傻的流浪汉后,纷纷露出了不解且略带恐惧的眼神。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4)

而后听闻此人竟是日本兵,他们神情中随即多了几分愤怒。

孙家人当时义正词严地指着孙邦俊说:

“你疯了么!

他可是日本人!是全中国人的仇人!

千刀万剐都不解气,你还要带回家养着?”

孙邦俊何尝不知道家里人说这些话的道理。

但此时,其也没想真的收留他。

只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孙邦俊打算先给这日本兵洗漱一下,让他吃顿饱饭,再从长计议。

于是他以一家之主的身份,向家里人说明情况。

耐不住其坚持,孙家人也只好退一步。

毕竟要是这件事情传出去,定会在村子掀起一阵混乱。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5)

抱着行善积德的想法,他们让这个日本兵在家里洗澡、吃饭。

然而,梁沟村本就不大,村里人互相都认识。

有什么风吹草动也能很快知晓。

仅仅过了两天,孙邦俊从镇上收留日本兵回家的消息便在村中传开。

对此,街坊邻居们议论纷纷。

大家一致认为日本人到中国烧杀抢掠,罪不可赦。

孙邦俊现在选择收留这个日本兵,就是在堂而皇之地帮助敌人。

情理之中,所有人都不能理解和接受他的决定。

于是,村里人隔三差五就会围到孙家门口愤怒质问:

“他可是日本人!你怎么能收留他?”

“谁知道他是不是藏着什么坏心思,赶快把他赶走,别害了我们村子!”

“你这是汉奸、叛徒行为!”

......

面对乡亲们的质问和担忧,孙邦俊也非常理解。

事情就此陷入两难境地。

好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他突然想到,可以把日本兵送到当地政府。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6)

本以为这样一来,此事能够顺利解决。

但因种种原因,政府这条路行不通了。

无奈,孙邦俊又将日本兵悄悄带回了家中。

可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

活生生一个人藏在家里不被发现终究是不现实的。

那接下来,他该怎么办呢?

那段时间,孙邦俊毫无头绪。

他只能一边照顾这个日本兵,一边在村民面前演戏,假装已经把人送走。

可也就是短短几天的相处,让其坚定了一个想法:

收养这个日本兵。

原来,孙邦俊发现此人因为脑袋上的伤,失去记忆,还不会说话。

大概率是日军仓皇而逃时,丢下的“弃子”。

如果真的要将其抛弃,可能就只有死路一条,根本不会找到回家的路。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7)

更重要的是,孙邦俊发现,这个日本兵也不是完全没有良心。

看着家里人砍柴挑水,他会主动上前帮忙;

孙家孩子在床上蹦跶玩耍,他也默默站在一旁守护着......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

他的“藏人”行为,不久后还是被村民发现。

众人一气之下,将他们二人都拉到村中院坝里。

面对大家愤怒的目光,孙邦俊竟突然喊出了一句:

“我要收养他!我以我的性命担保,他不会对大家做什么坏事。”

身处困境,不曾放弃

他的一番话,无疑震惊了在场所有村民。

大家怎么也想不到,为了一个日本兵,孙邦俊会说出这样的话。

但他的人品在村中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一些村民也渐渐软下心来。

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8)

日本伤兵小门野郎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乡亲们发现他的确与那些残暴的日本军人不同。

要是不说其真实身份,光从外表和行为看,他和梁沟村村民没什么不同。

每天跟着孙邦俊下田种地、上山砍柴挑水。

为了称呼方便,众人还随意给这个日本兵取了个名字,叫做小门野郎

而这时,孙邦俊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他从一开始的善良变为了对小门野郎的同情。

原来,他曾很多次半夜起床上厕所,看见小门野郎一丝不挂地跑到院子,一边乱叫,一边抽打自己的脸,把脸打得黑青。

有时还因神志不清,把自己的鞋用斧子劈成两半。

而这些行为在孙邦俊看来就是战后留下的后遗症。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9)

日本投降

如此来看,战争之下无人能够幸免。

不久后小,门野郎患上了偏瘫,长期卧病在床,生活完全离不开人照顾。

可即便如此,孙邦俊夫妇也没有放弃他。

甚至为了给他治病,夫妻俩开始四处借钱。

有一次,小门野郎半夜发高烧。

孙邦俊为能及时带他去医院,便去敲响邻居家的门,言辞恳切而焦急地借了一笔钱。

好在夫妻俩细心照料8个月后,小门野郎康复了。

但孙家却因此欠下了几百元的债务。

这对当时的农民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祸不单行。

60年代初,一场大饥荒席卷河南。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10)

河南大饥荒

孙家自然也过得饥寒交迫。

孙邦俊的哥哥、嫂嫂甚至因此先后去世。

一大家子只剩下孙邦俊夫妻和小门野郎三人。

子女要么外出打工,要么远嫁他乡。

一直到鸭河水库扩建,孙家居住的村镇被淹没。

无奈,他们举家搬到太山庙乡高庄村,先后女儿家住了两年。

在这期间,女儿孙福连用自家养的一头猪换了一批旧木料;

并用这些木料给父母及小门野郎盖了三间房。

后来,提起这段时光,孙福连仍是记忆犹新:

小门野郎的饭量一直很大,有时吃不饱就会跑去我婆家来找我。

但当时家家生活都很艰难。

再加上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根本没有什么东西能给他吃。

但一想着我爸这么照顾他,还是不忍心看小门野郎挨饿,经常给他热点剩饭或者烙个饼吃。

就这样,在孙家人的照顾下,小门野郎非常幸运地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活了下来。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11)

小门野郎

但其实,孙家收养小门野郎要承受的远不止是经济压力。

他们还为此付出了许多代价。

1961年,因为小门野郎是日本人,孙邦俊一家被扣上了“沟通外国、里应外合”的帽子。

孙邦俊儿子孙保杰以不错的成绩考上南召师专。

最后却因政审不通过而被学校拒之门外;

孙福连的大儿子也同样因此考上高中不能读、想当兵不让去。

1964年,孙邦俊病重去世。

他在弥留之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门野郎。

于是,其艰难而郑重地叮嘱守在病床前的儿子孙保杰和孙子孙碌峰:

“一定要照顾好小门野郎,如果有机会的话,要尽量帮他找到家人,让他回家团聚。”

自此以后,孙宝杰一家三口便承担起照顾小门野郎的重任。

他们每天同吃同住,对他细心照料。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12)

南阳洪灾

1975年,河南南阳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

这场天灾导致原本就不富裕的孙保杰家变得一贫如洗。

而就在这时,小门野郎又恰巧患上了关节炎,终日卧床不起。

孙保杰也只能向当年父亲那般,出去借钱给他治病。

最后,一家人东拼西凑只借来了15元。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把家里仅有的那些粮食全卖了才勉强凑足住院费用,把小门野郎送去医院治疗。

住院一段时间后,孙保杰实在无力支付后续的治疗费用,便把小门野郎接回家调养。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和妻子放弃了对小门野郎的治疗。

回家之后,夫妻二人开始四处寻找偏方,还上山去挖草药。

最终果真把小门野郎的关节炎给治好了。

经过多年来和小门野郎相处,孙保杰一家早已在心里把他当成家中不可分割的一员。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13)

小门野郎

虽然小门野郎不大会说话。

但他后来能喊出孙家所有人的名字。

孙保杰的孩子与他也很亲近。

孙保杰妻子更是对小门野郎的生活习惯了如指掌。

据她回忆:

“小门野郎平时最喜欢吃面条和馒头,一顿就能吃上两三碗。

没事的时候,他就会去挨家挨户串门,有时还会帮街坊邻居们剥花生。

除此之外,他还有个吸烟的爱好,喜欢嘴里抽一根、再在耳朵上夹一根,俨然一个舒服的‘老烟枪’。”

但事实上,孙家人除了照顾小门野郎40余年外,也从未放弃帮他寻找家人......

终得回报,实现遗愿

早在孙邦俊在世时,他就曾多次向政府相关部门打听消息,但都无功而返。

一直到1955年,孙邦俊听说中国开始遣返日侨。

他便带着小门野郎三次往返南阳。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14)

今南阳

但奈何小门野郎早已失去记忆,无法向政府的工作人员提供名字、身世等有用信息。

寻亲这件事也只能石沉大海。

后来,孙邦俊去世,孙保杰为实现父亲的遗愿,也不曾放弃过帮小门野郎寻亲。

但他苦于只是个农民。

在寻亲这件事上根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等到1972年他才看到了一些希望。

当时,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

两国间的交往自然也变得频繁起来。

孙保杰便趁此机会开始不断给当地政府、红十字会等地方写信。

就这样,他坚持投递了十几年的信件。

只可惜,每封信都没能得到回应。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15)

时间来到1985年前后。

孙保杰夫妇觉得帮小门野郎寻亲无望,便给他准备好寿棺,做足为他养老送终的准备。

眼见小门野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抱着最后一试的想法,孙保杰又写了一封长信投递到南召县政府。

这一次,县政府收到信后马上联系日本驻华使馆。

不过这件事也就没了后续。

直到1989年冬天,南召县统战部突然给孙保杰夫妇带来一个消息:

“方城县有位叫根本利子(音译)的日本妇女,或许可以问问她能否帮上忙。”

说时迟那时快,第二天孙保杰就带着小门野郎来到这位日籍妇女的家里。

而后,其将小门野郎在中国的经历讲给她听。

没想到,根本利子听后泪流满面,并表示马上写信给自己的日本朋友,让朋友帮忙在日本寻亲。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16)

石田东四郎

一年后,寻亲一事又有了新的进展。

当时,日本播州日中访华团去了孙保杰的家中。

他们了解了事情的经过,还给小门野郎拍了照片,并在回国后刊登寻人启事。

报纸发售后,越来越多的信件从日本发往孙保杰的家中。

大家纷纷索要照片、头发等证物。

面对这成堆的信件,孙保杰几乎每一封都回复了。

他不愿意错过任何一次帮小门野郎寻亲的机会。

幸好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一位叫津田康道的日本人通过寻人启事认出了小门野郎。

原来小门野郎的真名叫做石田东四郎。

他们两人曾一起参加过侵华战争。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17)

1992年4月,津田康道专程来到南阳与其见面。

他激动地一遍遍喊着石田东四郎。

但石田东四郎却毫无反应。

只不过津田康道还是坚信自己没有认错人。

为此,他回国后便立马去找了石田东四郎的弟弟石田小十郎。

然而,石田小十郎却对此事持怀疑态度。

直到1993年,石田东四郎的血样被带回日本。

经过血液研究鉴定发现,小门野郎确实是生于日本秋田县的石田东四郎。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18)

石田东四郎

这个鉴定结果让寻亲之路终于尘埃落定。

孙保杰接到消息后激动地热泪盈眶。

石田小十郎也因此十分激动和感恩。

于是,石田小十郎给孙保杰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表达了对孙保杰一家的感谢。

同年6月8日,孙保杰一家连麦子都顾不上收,借钱雇了一辆车,还给石田东四郎买了一身新衣服,将他送到洛阳,再转机去日本。

途中,孙保杰则全程陪伴其左右。

只是在机场送走石田东四郎后,留下的孙家人心情一度变得十分复杂。

高兴和难过两种情绪充斥在心里。

毕竟从1946年到1993年,他们已经收留了石田东四郎整整四十七年。

那个时候,他回到日本时已经81岁高龄。

当石田东四郎回到故乡后,弟弟石田小十郎紧紧地与他拥抱在了一起。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19)

石田东四郎

看到这一幕,陪伴前往日本的孙保杰也忍不住流下泪水。

或是因为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又或是发自内心为石田东四郎感到开心。

为了能让石田东四郎更好适应回家后的生活,孙保杰还在日本陪他住了20天。

但尽管如此,等孙保杰走后,石田东四郎还是四处找他。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十几天,其才逐渐安定下来。

同时,孙家收养石田东四郎的事情也在日本引起轰动。

日本媒体争相对此事进行报道,向孙邦俊一家和中国人民表达感谢。

随后,日本成立石田东四郎救援委员会,发起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募捐活动;

并决定将募捐来的钱用来支援河南的建设。

后来,日本还出资600万日元,在南召县建了一座植物园。

植物园的名字叫做:

中日友好太(太山庙镇)增(增田町)植物园。

园里种下了很多象征中日友好的树木花卉。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20)

后来,孙保杰的儿子孙碌峰前往日本研修林果业。

得知此事后,日本政府立马为其提供了一些生活便利。

也是在留学期间,孙碌峰与一位日裔巴西籍女留学生相识相知,最后喜结连理。

后记

通过孙邦俊和石田东四郎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些日本人的忏悔。

这中间的情感就如同潺潺流淌的小溪,将两国真诚的人民连结起来,对两国的友好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同时,我们更能从中看到中国人民以德报怨的缩影,充分体现了大国风范。

日本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每个人都铭记于心。

但归根结底,每个中国人都是鲜活、善良的。

我们愿意基于人道主义关怀,选择不计前嫌对处境艰难的日本人进行援助。

河南父子收养日本伤兵47年 1946年河南老汉收留日本伤兵(21)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有些人可以利用这种善良为非作歹。

也不意味着我们会认同日本拒不承认罪行的做法!

很多像孙邦俊一样善良的中国人在时代的长河中留下了人性的光辉。

而中国多年来的发展也向世界宣示了国力的强盛。

中国早已不复往昔,我们有能力、有底气迎接每一次挑战!

参考文献:

熊堰秋 《河南农民一家三代收养日本伤兵47年》[ J ]. 郑州晚报,2006-8-10

孟亮 《感动日本:河南农民收养一侵华日军伤兵47年》[ J ]. 乡镇论坛,200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