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上楼,正巧遇见洛溪和石榴在偷笑,细听她们在说啥,原来是石榴有点惊讶的问:“难道雯雯老师就是小美好的妈妈吗?”

洛溪用一贯干脆柔静的点头、抿嘴说:“对啊,对啊,你才知道啊?”

然后,石榴半捂着嘴巴冲我笑,我也冲她笑。

这时候,石榴的弟弟小石头,两只小手交叉握在肚皮前笑眯眯的向我走来,并小心翼翼的喊了句:“雯雯老师~”,我应了声,他依然在看我,我没忍住,向前抱了抱他,他依然笑眯眯的瞪大天真纯净友好思念的眼神望着我……

better是我们自己(Better成长的故事)(1)

这是几天前的事情了,但不知有什么魔力,总能跑回我脑海,那童真的笑,和那清澈讨喜的眼神。

上午,阳光洒满办公室门外,我喜悦的看着天天一个人坐在阳光里认真的挑苹果。大石头不知对小艾说了什么,小艾便眼泪汪汪的向我走来,一边走,一边喊着我的名字。我把她抱进怀里,帮她擦去泪水。没过多久,她又开心的把“忧伤”遗忘。一个孩子,不就应该是这样吗?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即使哭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是曾经的当下里不满的情绪释放。成人在给予正确引导和情感共通的同时,就大可不必再“画蛇添足”的做太多。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我想,很多事情该归还真善美的小世界独自处理。

better是我们自己(Better成长的故事)(2)

哭,抑或笑。

发呆,抑或吵闹。

每个孩子散发出的,都是生命最接近本真的光,我握住了,就可共享;还回去,就拥有了一大片,阳光。

感恩,每一个小生命走进我的生命……

better是我们自己(Better成长的故事)(3)

“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在进行速度滑雪比赛的时候,从赛道突然滑落。但是,她没有选择回到起点,而是拖着沉重的滑板,一次又一次的往赛道顶端蹦,经过几次的努力“攀登”,她终于回到了当初滑落的地方,继而继续向前冲,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可是在赛道外围观的爸爸妈妈们看到这一幕时却都被感动到泪崩。

当所有人都在为这个小女孩呐喊助威的时候,小女孩的妈妈心底泛着喜悦的光。因为她知道,女儿的这次举动,是真正的发自本能的“条件反射”,而这样的反射所能够呈现的唯一动源就是小女孩血脉里刻印成章的意志力,坚韧的意志力。”

better是我们自己(Better成长的故事)(4)

对,这个小女孩就是铮铮。一个从未上过任何幼儿园,一个幼年时光被自由的散落在中山公园的13岁女孩。她在福瑞华德福学校完成了小学六年的学业,后来,因主班老师的突然离开,让这位女孩不得不从华德福学校转入公立中学。她的母亲从未想过让女儿离开华德福体系,但在面临只有3天的时间就要开学却无法继续就读的重压时,她勇敢的为女儿就近选择了公立中学——沈阳市126中学。

而在这之后的岁月里,身为母亲的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居然让女儿拥有了可喜的成绩、良好的交际,最重要的,她的女儿已经爱上了126中学。而她,也在养育的道路上,获得了极大的幸福感。

better是我们自己(Better成长的故事)(5)

2020年的初秋,根学园的毕业生们都回“家”采摘共聚,也同时有幸聆听到了这位小女孩和她妈妈的“成长故事”,家长们纷纷表示:“很受益”。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让根学园的老家长们惊叹不已,又让韩老师不禁感慨:“成绩是可以补回来的,但如果心理上的力量没有了,就补不回来了”呢?

答案,明天揭晓。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