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十月底,忽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微信好友舒凡发布的一条消息,准备在株洲筹办一场别有风味的旧书博览会。心里咯噔一下,为之一怔,以为只是心血来潮,设想而已,也没在意;没曾料第二天舒凡连发朋友圈,并确定了博览会的时间和地点,我这才缓过神来,原来是真的,自从认识舒凡,一直很敬佩她的为人和做事风格果断干练。因为喜欢藏书,也知道了舒凡为株洲网书友会、山塘书屋、湘江边旧书摊所做的贡献,以及这些年为株洲文化宣传奔波操劳的故事。

根据微信朋友圈时间顺序,旧书博览会从筹划到开幕,前前后后大概四十五天左右,然而要想,在这么短期的时间内,召集上百家书店参展,背后的困难可想而知。从十月筹划到十一月宣传,再到十二月布展,他们的团队肯定付出了不少心血。而我也一直默默地关注着,关注着舒凡和株洲发布的最新动态,并及时转发和跟进,直到开展。

开展的时间定在二十一日上午十点一直延续到二十四日。地点设在炎帝广场的神农城,十点是神农城商场营业的时间,所以我早早地就筹划着自己的时间,好把手头地工作安排得妥妥当当,以便参加这场别有趣味的博览盛会。

二十一日上午七点多,我照样坐公司的专车来到位于田心的株机所,到株机所也才八点一十,赶紧跑到办公大楼把手里业务一项项处理了,大概花了半小时,便至了九点。于是马上出厂,三步并两步赶到空四站点了个滴滴快车。运气还算不错,两分钟后就上了车。车子行驶了约半个多小时便到了炎帝广场。 看了下时间九点五十,还好,离开展还有十分钟,赶紧爬上阶梯直接往二楼奔去。其实我是不知道路的,辛亏主办方设置了道路指示牌,路特好找。

一到二楼,眼前一亮,好家伙,真热闹,比起一楼冷冷清清,二楼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领了展入场券,逐往旧书店旧书摊奔去。可热闹了,有我熟悉的北京合众书局、成都毛边书局、成都缥湘书局、芜湖万卷书屋、厦门小渔岛书店、萍乡易品书局,以及长沙的星星书店和湘江边的旧书摊。面对着桌上、地下摆的,琳琅满目。线装的、当代的、手抄的、贴画的,五花八门,均是纸品、珍品。

此行,我也是小有目的的,必须得带几本心仪之物回家。所以觉得从右至左,由内至外,第一遍拿起手机,挨个挨个地看,挨个挨个地问,挨个挨个地拍,生怕漏掉。第二遍,开始下手,首先锁定的是小渔岛书店章诒和的《四手联弹》,此前我已收入一本毛边本的《四手联弹》,今天准备再次收入一本光边的《四手联弹》,刚好毛边的用来收藏,光边的用来品读,岂不快哉。此外我还淘入了一本洪治刚主编的《王国维经典文存》,在小渔岛书店淘了两本,也算开了个好头儿,不贵,老板标价样样十块,所以洋洋洒洒二十元,收入两本挚爱。

又逛了一圈,便去了读者书屋的铺面,读者书屋是株洲比较大的旧书店,位于天桥南路,之前我曾几次从田心打车去过他们店里淘书。老板姓宋,微信名曰麻袋贩书,是个随和的老板,上去和他攀谈了一番,得知他最近在为搬迁发愁,随手翻了翻书摊,选了一本巴金著的《谈契诃夫》,背面一看“一九五五年一版,销价十元”也是个珍本,随即给宋老板发了十元的红包,老宋回微,颜开眉笑,哈哈,终于开张。

淘书还真的讲究方法,一定要眼尖手快,好几次有我喜欢的书失之交臂,被别人抢先一步,望着他人收入囊中,不免几分惋惜。正转悠着,忽然在毛边书局的铺面上看到一本薛冰老师的《纸上的行旅》,之前我在孔网也买过一本,可惜到货却是个藏书,书籍破损,被我退了。薛冰是位藏书大家,早些时间我一直有读过薛冰老师的书话文集的《金陵书话》《淘书随录》,近期又在一个微信群里订了一本薛冰老师最近出版的《旧家燕子》毛边书。而且在株洲发布也得知他今晚还有个分享会。所以也想碰碰运气搞个当面题签。《纸上的行旅》定价十八元,询价十五元,赶紧买下。运气真好,带着书去其它铺面,逛游了约四五分钟,果真碰上了薛冰老师,上前说明来意,薛冰老师爽快的答应了题签,并慷慨地一起合了个影,真痛快,今天总算过了把追星瘾。

逛着逛着,又还遇上了成都的美食家、作家朱晓剑老师,之前网上也有闲聊,并读过他的《书式生活》《杯酒慰风尘》《珠玉文心》《闲雅成都》等,是我特别喜欢的作家之一,之所以能够认出他,得归功于晓剑老师发型,此处省略二十字。既然追星就追到底吧,干脆鼓起勇气和朱晓剑老师也要了张留影。

运气不赖,惊喜连绵,在缥湘书局还遇到了大学时代喜欢的诗人,我的偶像“三驾马车”彭国梁老师,怎能错过?当然合影是最好的记录。大学时代我曾读过许多八九十年代大学生诗歌,那时候正是青春文学兴起的年代,我读他们那是的文字,印象最深,对我影响最大便是由彭国梁、江堤、陈惠芳组成的“三驾马车”。后来随着江堤先生的英年早逝,三驾马车也随之解散。彭国梁先生家居长沙,以藏书,写书为主。之前我也读过他的《书虫日记》一二三四集,是我最喜欢的书话集。

在进博览会之前,其实我错过了许多,并且差点错过了与万卷书屋汪应泽老师认识的机会,要不是在芥子古旧书店看到的那本毛边本《安徽历代藏书家》,那还真得错过了。经过一番探讨,芥子古旧书店老板死活不肯卖,说是自己买的汪老师的,不卖,要卖你自己可以去找汪老师,随即用手指向汪老师的书摊。对于汪老师,我之前在株洲网书友会就知道了他的名字,但一直未曾谋面。此前我也拜读过汪老师的几本大作毛边本的《南宋状元张孝祥》和毛边本的《翻开尘封的老杂志》,汪老师学识渊博,我自是钦佩不已,自然不容错过。

说到底,书虫就是书虫,逛完上家逛下家,站在洗心斋的铺面,我是真的不想离开,用四个字形容“寸步不移”,在这之前我并不知道洗心斋书社实体店居然在株洲,知道后也怪自己孤陋寡闻,而且在本次博览会洗心斋书社也是唯一一家台版专卖。台版书,我也只是在书友群里听说过,不曾收入过一本,因为港台书一直比国内市场书要贵,只在知道有一个微信好友叫素心裹雪,喜欢收藏港台书和毛边书。偶尔也曾向他询价,只是碍于价格,让我望而止步。究其原因也就是台版书也因过境问题禁运,所以价格高涨。此次博览会洗心斋书社老板还是打出以低于孔网价销售,怎容错过?挑来选去,最终选择了一本台湾华正书局的《儒林外史》和《唐宋散文选注》两本,共计八十九元,也算圆了自己的台版梦。

这场旧书博览会,参加了绝无遗憾,中间还见到了株洲市市长阳卫国先生,阳卫国先生很重视株洲的文化,也特别支持,尤其是近年来株洲读书会和湘江旧书摊的发展。他挨个挨个的询问,了解,无疑给此次盛会注入一股暖流。其实他也是一位殿堂级书虫,以前读过他许多文章,今年他也出版了一本《书长书短》,我也有拜读。

今天,我应该是今年年尾收获最大的一次,因为我还见到了仰慕已久的作家聂鑫森老师和王亚老师,不用介绍,可能许多人都读过他们的作品,像《标头李三》《声色记》等。

中午,运气较好,买上了最后一份盒饭,菜是酸辣鸡杂,味道还不错,典型湘菜,有点小辣,边吃边与微信书友闲侃,发出一张张图片,让他们羡慕不已。饭后,遇上主办人舒凡,因为下午公司还有活儿,所以想早点打道回府,得赶回株洲所,便向她道了个谢,毕竟她为我们这些书虫提供了这么好的淘书机会,至少得说声谢谢。

走出大厅,眺望远处的太阳,没一点寒意;提着沉甸甸的袋子,看了看收入囊中的 “猎物”,满意地捏了捏裤兜里的钱包;看来,过完今天,今年的最后一个星期,我这条书虫还真得“剁手”了。

旧书节湖南株洲(阿准逛旧书盛会)(1)

12月21日, 博览会现场,人气爆棚。记者刘震/摄 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旧书节湖南株洲(阿准逛旧书盛会)(2)

某书店展示的一位茶陵籍老红军的长征日记。记者刘震/摄 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旧书节湖南株洲(阿准逛旧书盛会)(3)

博览会现场。记者刘震/摄 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旧书节湖南株洲(阿准逛旧书盛会)(4)

想淘到宝,得擦亮眼睛。记者刘震/摄 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