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林甸县地处松嫩平原北部、哈大齐工业走廊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下辖5镇3乡2场83个行政村,总面积3503.5平方公里,总人口25.4万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充分运用评价成果推动乡村建设,林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站在“推进乡村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度,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统筹领导作用,研究制定《2021年乡村建设评价成果应用工作方案》,有效调动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推动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乡镇部署林业助力乡村振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乡镇部署林业助力乡村振兴(林甸县夯实振兴之基)

乡镇部署林业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

林甸县地处松嫩平原北部、哈大齐工业走廊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下辖5镇3乡2场83个行政村,总面积3503.5平方公里,总人口25.4万。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为充分运用评价成果推动乡村建设,林甸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站在“推进乡村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度,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统筹领导作用,研究制定《2021年乡村建设评价成果应用工作方案》,有效调动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推动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

加快危房改造进度,提高农房建设水平。针对评价报告指出的“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农村危房、农房品质不高”等问题,林甸县持续加强农房建设管理,结合农户实际和需求,探索实施了“建、修、买、租、进(幸福大院)”5种改造方式,制定出台了详细的施工标准和操作规程,结合辖区内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完善农房功能,推广应用节能保温措施,切实提升农房质量安全。同时,建立县、乡、村三级巡查机制,成立督导组对翻建和修缮加固的危房开展专项检查,依靠“村级初验、乡镇核验、县级复验”三步走,保证农房危房改造质量。2021年以来,全县累计排查农村自建房49634栋,改造危房1316户,全面实现“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

发挥试点带动作用,补齐污水治理短板。针对评价报告指出的“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自然村占比低”的问题,林甸县压实农村污水治理责任,申请了9676万元一般债券,用于17个建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落实落靠。强化试点先行,选树四季青镇宏丰村作为试点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统一安装分户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利用多级A/O-SBBR污水处理工艺,搭载太阳能供电系统,处理的污水可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污水治理水平有效提升。同时,总结示范村治理经验,在全县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真正把农村污水治理做成民心工程。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设林甸秀美村庄。针对评价报告提出的“开展美好环境与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组织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建议,林甸县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环境大整治行动,广泛发动群众清理农户庭院、畜禽粪污和冬季积存垃圾,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鹤鸣湖镇建设村创新工作举措,实行环境整治“责任到户”,由农户负责管理自家房前屋后道路、排水沟、绿化带卫生,村委免费发放花种、苗木,鼓励农户在房屋周边种植花草和矮棵庄稼,年末统一对环境卫生达标农户给予物质奖励,极大地提高了农户对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村庄清洁行动20.4万人次,清理垃圾70.3万立方米,清理畜禽粪污1.5万立方米,清理边沟2385公里,清理柴草垛1934处,拆除残垣断壁326处,修整杖墙栅栏183公里。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打造绿色高品质林甸。针对评价报告指出的“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等问题,林甸县持续加强县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以绿色低碳理念引领县城建设。新建回迁楼2处1042套,改造老旧小区46个、老旧供热管网6公里,实施城区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启动热电联产项目,加快实现主城区集中统一供热,推进城区道路改造工程,城市功能和格局进一步完善。实施美化绿化工程,高标准建设环岛植物公园,打造24.3公顷花海景观,城市绿地总面积达1800公顷,严格按照《黑龙江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对符合要求的建筑、小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2021年,县城新建建筑中基本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占比达72.1%,较2020年提高33%,城市更加绿色宜居。

本文来自【黑龙江省乡村振兴局】,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