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雷倢

2020年10月,住建部在16个城市开展首批“新城建”试点,成都是其中一个。

12月27日,记者从成都市住建局了解到,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在试点开展的一年里,越来越多可观可感的新城建项目正在成都加速落地。

成都城建2025规划(新城建试点一年)(1)

近日,住建部发布了第一批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成都市“建筑工程结构BIM设计数字化云平台(EasyBIM-S)在天府新区独角兽岛启动区项目的应用”等11项典型案例入选。这些入选案例,均是成都在“新城建”领域的探索应用。

什么是“新城建”?

据成都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从粗放发展转向精细管理是必然的趋势,而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的骨架和脉络,承载着各种人流、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市政设施的安全运行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不仅是一座城市外在形象的表现,还是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的集中体现。

坐落于成都天府新区的“独角兽岛”是成都市“新城建”试点工作中,一个典型的应用实践。

成都城建2025规划(新城建试点一年)(2)

2021年12月,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的建筑工程结构BIM设计数字化云平台(EasyBIM-S)在天府新区独角兽岛启动区项目的应用,成功入选住建部第一批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中。

什么是“BIM”?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建立的三维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其作用是通过BIM实现建筑全周期、全时空 、全要素、全过程管理。

以成都独角兽岛启动区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EasyBIM-S及其他数字化技术,高效率高标准地完成结构施工图设计,整体提高了建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依赖,同时更提升了建筑的性能和可靠性。

“更可贵的是,这一平台立足自主研发,可以摆脱对CAD、Revit等国外设计软件的依赖”,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平立提供“建模-计算-出图-审查”全流程正向设计服务,实现了设计数据完整向下游传递。通过设计源头驱动,实现智能建造全产业的数据融合,探索智能建造安全地、可控地、真正地落地应用。

这些“新城建”任务进展如何?

具体而言,“新城建”包含“1个基础平台 5个应用场景”,共6项建设任务。据成都市住建局分管新城建工作的负责人介绍,作为首批新城建试点城市,成都市按照“结合实际、分步实施、必选 自选”的原则,确定了先期推进2项必选任务和3项自选任务,以及1项自选任务拟在“十四五”中期推进。

2项必选任务,是“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3项自选任务,是“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简称“双智”)、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拟在“十四五”中期推进的自选任务,则是“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那么,这些任务进展如何?

据该负责人介绍,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技术方案深化和标准建设调研,初步完成整体架构及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建成覆盖全市14335平方公里的白模、覆盖主要城区420平方公里的实景三维模型;在成华区、高新区、天府新区、东部新区启动试点,项目进展迅速。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初步完成整体架构及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并已完成体检信息平台一期建设,在城市管理、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等11项重点领域梳理形成38个跨部门“一件事”高效处置应用场景;确定了在天府新区、高新区、东部新区、成华区、郫都区、青白江区、彭州市等7个区(市)县先行试点,后期全面推广。

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方面,通过借鉴先发城市经验、结合成都实际,积极推进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目前已初步完成BIM技术应用管理平台需求方案编制和基本功能设计,正在推进BIM应用技术规定编制工作,并同步启动建设领域资源共享平台搭建工作;现已确定在天府新区、东部新区、高新区的成都金融创新中心项目西一线跨绛溪大桥等7个项目开展BIM技术应用测试,为全面试点积累经验。

“明年是试点工作走深走实的重要一年”,成都市住建局分管新城建工作的负责同志表示,在2022年的新城建试点工作中,成都市在进一步推动试点任务应用落地的基础上,还将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推动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商业化运作模式,鼓励成都市国有平台公司和市场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建设运营和商业化应用,以充分释放城市发展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图片提供:成都市住建局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