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完成了高中学业的郑州学生宋扬被英国一所大学录取。

8月,宋扬在父母的帮助下收拾好行李只身一人前往伦敦求学。

紧张的学习之余,异国他乡的景色吸引着这个19岁的小伙子。

这一天学校没有课,宋扬走出学校,在伦敦街头坐上了一辆公共汽车,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车里人不多,宋扬对面坐着一位60多岁的老人。

也许是宋扬的东方面孔吸引了老人的注意,这位老人坐到了宋扬身边,主动和宋扬聊了起来。

宋扬告诉老人自己是中国人,来英国留学,刚到伦敦三天。

听到宋扬说他来自中国,老人很感兴趣,不时地询问宋扬关于中国的一些风土人情,两人相谈甚欢。

快到站了,意犹未尽的老人邀请宋扬到自己家做客,宋扬看到老人手里拎着很多东西,想着他可以帮助老人把东西送回家去,于是就答应了老人的邀请。

路上,老人自我介绍名叫汉斯,今年66岁了。

小伙为瑞士房东养老(谢谢你们收留我)(1)

宋扬

两人一路聊着,到了汉斯的家。

汉斯的家在泰晤士河边,是一所只有四五十平的小房子,窗外河对岸是植物园,风景优美。

到了汉斯家宋扬才知道,汉斯的家里并没有其他家人,汉斯一个人生活在这里。

这让宋扬明白了老人执意邀请他来做客的原因:他太孤独了。

汉斯给宋扬讲起了自己的身世:

汉斯是瑞士人,3岁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人世,几年后,父亲再婚,给他找了一个继母。

继母对汉斯很不好,对他非打即骂,汉斯在恶劣的家庭环境中忍耐了几年后,十几岁就独自一人离开了家。

离开家后,汉斯在外边流浪,靠捡拾垃圾和打零工养活自己,成人后他有了一份工作,买了房子,生活渐渐好了起来。

但原生家庭给汉斯留下了太深的阴影,他一直没有结婚。

58岁时汉斯搬到了伦敦,在泰晤士河边上买了一栋小房子安下了家。

但美丽的泰晤士河并没有消除汉斯的孤独和寂寞,几乎每个傍晚,汉斯都坐在河边,看着太阳慢慢落在地平线下,日复一日。

汉斯凄凉的身世深深地震动了宋杨的心,这个19岁涉世未深的小伙子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生活得如此艰难的人生。

宋扬生活在中国一个幸福的家庭里,父母都是医生,他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

宋扬的奶奶七十多岁了,奶奶虽然年事已高,但在全家人的照顾下,她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祖孙三代生活在和谐的大家庭里,其乐融融。

想到自己温暖的家庭,宋杨不禁对这个异国老人充满了同情,他给老人做了两个中国菜,两个人在汉斯的家里整整相处了一下午。

汉斯也许是很长时间没有人跟他说话了,他像见到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滔滔不绝。

在泰晤士河美丽的景色下两个人一见如故。

小伙为瑞士房东养老(谢谢你们收留我)(2)

汉斯

天色渐晚,宋杨要回学校了,汉斯露出不舍的表情,他试探地问宋杨,愿不愿意搬到他的家里住,他不收宋杨的房租,只要宋杨学习间隙陪他说说话就行了。

看着老人渴望的神情,宋杨实在是无法拒绝,他答应了汉斯的请求。

第二天,宋扬就收拾行李,搬到了汉斯的家里。

两人开始了长达8年的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生活。

汉斯是一个慈祥、随和的老人,孤独了大半辈子的他自从有了宋杨的陪伴,好像年轻了几岁,又有了活力,整天都乐呵呵的。

汉斯快七十岁了,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宋杨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他还经常在繁忙的学习中挤出时间给汉斯做几个中国菜。

汉斯对宋扬做的中国菜十分对胃口,经常乐呵呵地说自己好像长着一个中国胃。

虽然年龄相差近五十岁,但两人像老朋友一样,边吃边聊,汉斯的脸上常常挂着满足的笑容,不见了以往的落寞。

两个人相处愉快,很快两年就过去了。

2001年,宋杨在放学的路上被急驶而过的汽车撞伤送进了医院。

身在异国他乡,亲人不在身边,人生地不熟的宋杨把电话打给了汉斯。

汉斯心急火燎地赶来了,这个年近70岁的老人忙前忙后,很快办好了一切手续,帮助宋杨解了燃眉之急。

肇事司机见宋杨是外国人,欺负他一个人在英国无依无靠,想耍赖,只愿意承担一半的责任。

人在他乡不得不低头,宋杨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与肇事者纠缠不清,他打算息事宁人。

但汉斯不同意,他拿出自己的钱为宋扬请了律师,奔波了好几年,终于为宋扬打赢了这场车祸官司,使宋扬得到了全部赔偿。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为自己的官司跑前跑后,宋扬深受感动。

小伙为瑞士房东养老(谢谢你们收留我)(3)

宋扬和汉斯

几年的共同生活,汉斯和宋扬相处得越来越和谐,两人几乎无话不谈,真正成为了一家人。

已经70多岁的汉斯一天比一天苍老,记忆和思维都大不如从前,他越来越依赖宋扬,大事小情都要和宋扬说。

但是8年的学习生涯很快就要结束了,已经在国内找到工作的宋扬即将回国。

汉斯已经74岁了,在宋扬回国前几天汉斯看着他在屋子里忙来忙去收拾着回国的行李,眼里充满了不舍。

八年的时间,两人已经成为了一家人,宋扬看着汉斯眼里的落寞,心里十分不忍。

但分别的那天还是来临了。

送走了宋扬,汉斯回到了家,家里又恢复了八年前的寂静,这寂静汉斯已经不适应了。

他站在屋子中央,仿佛还能听到宋扬的笑声,老人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晚上,老人饭也没心思吃,早早上床,但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第二天,宋扬给汉斯打来了电话,他已经平安回到了中国。

宋扬在电话里对汉斯说,让他少喝点酒,自己不在身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回到中国的宋扬很快投入到了工作中,但汉斯一直是他的牵挂,他把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也给了汉斯,方便在他工作忙的时候汉斯给家里打电话。

虽然汉斯答应宋扬好好照顾自己,但是八年的时间,汉斯从生活到情感已经离不开宋扬,宋扬的回国给了汉斯不小的打击,他又捡起了八年前的酒瓶子,每天用酒精麻醉自己,排解自己的孤独和对宋扬的思念。

汉斯几乎天天给宋扬打电话,有时候是刮胡刀找不到了,有时候是洗衣机不好使了,他找各种借口,只为能听到宋扬的声音,每次放下电话之前,汉斯都重复着一句话:“宋,我要去中国,我要去找你。”

但郑州和伦敦相隔万里,有着八个小时的时差,汉斯打来电话,经常是半夜。

为了帮助老人渡过这段难熬的时期,回到中国的宋扬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

小伙为瑞士房东养老(谢谢你们收留我)(4)

汉斯

为了更好地了解汉斯的情况,宋扬在回国前曾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汉斯的邻居。

一天,正在外地出差的宋扬接到了汉斯邻居的电话,邻居告诉宋扬,已经晚上九点了,汉斯还没有回家。

宋扬心急如焚,一个70多岁的老人他能去哪里呢?

宋扬发动了自己在伦敦的同学和朋友,大家紧急行动,终于在一个小河边找到了汉斯。

原来汉斯不愿意回到只有一个人的家里,他一个人去了河边,望着月色下的河水,想着大洋彼岸的宋扬。

汉斯虽然找到了,但宋扬的心里却沉重起来,他想到远在英国独自生活的汉斯,宋扬心里十分不安。

八年来,汉斯已经习惯了宋扬的照顾,习惯了吃宋扬做的中国菜,自己这一走,汉斯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宋扬拜托在伦敦的朋友经常去汉斯家里,帮他去收拾屋子,陪他说话。

一天,宋扬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汉斯由于经常喝酒,患上了股骨头坏死,必须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这可把宋扬愁坏了,汉斯已经75岁了,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置换髋关节是个大手术,谁来给他签字?谁来照顾他?

思来想去,宋扬决定把汉斯接到中国来做手术。

可是宋扬的想法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

宋扬父母的想法很现实,汉斯是个外国人,要在中国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要输血,要麻醉,有可能发生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个风险谁来承担?

宋扬明白父母的担心,他告诉父母,汉斯年龄大了,如果不把他接过来,他很可能挺不过去这一关。宋扬说,不管手术有多大风险,都由他来承担。

宋扬父母看儿子态度坚决,善良的老人默默点了头,不再反对。

小伙为瑞士房东养老(谢谢你们收留我)(5)

宋扬和汉斯

2008年5月,在宋扬英国朋友的帮助下,汉斯来到了中国。

在机场,宋扬见到了分别了9个月的汉斯。

看到汉斯一瘸一拐地向自己走过来,宋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九个月,只有九个月,汉斯变得憔悴不堪,他拖着一双不听使唤的腿,见到宋扬的一瞬间,汉斯就像见到了亲人,紧紧地拉住了宋扬的手。

汉斯住进了宋扬家。

宋扬全家都忙活起来,汉斯的腿经常疼痛,宋扬的妈妈给他买来按摩仪,给他按摩,给他买药,帮他调理。

2009年元旦,汉斯住进了温州市骨科医院,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术,宋扬承担了全部手术费和医药费。

手术过程中,汉斯并发了大出血,经过了24个小时才抢救过来。

经过宋扬全家2个月的精心护理,汉斯终于康复了。

汉斯出院那天,宋扬全家在酒店为汉斯准备了一桌丰盛的美食,庆祝汉斯康复出院。

酒店特意为这位外国老人请来了一名萨克斯演奏家,当《友谊地久天长》的曲子在包间里响起,汉斯这位饱经风霜的外国老人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汉斯说,他活了快八十岁了,这一生颠沛流离,第一次在中国找到了家的感觉,他说,当年和宋扬在伦敦的相遇是他一生最幸运的事。

小伙为瑞士房东养老(谢谢你们收留我)(6)

宋扬和汉斯

有了这场病后,汉斯越发的依赖宋扬,依赖宋扬的家人。他跟着宋扬的奶奶去早市买菜、遛弯,跟着宋扬的妈妈去楼下锻炼,跟着宋扬全家出去旅游、过中国传统春节。

汉斯越来越适应中国的生活,他学会了中国话,学会了用筷子。

汉斯总是有机会就呆在宋扬身边,就连宋扬后来有了女朋友,两人出去约会也带着汉斯。

宋扬十分理解汉斯,他从小就没有家人,内心缺乏安全感,现在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更是需要人照顾,在他的内心深处,十分担心宋扬会再一次离开他。宋扬跟女朋友解释了原因,女朋友也十分理解。

汉斯和宋扬可以说是一对忘年交,他和宋扬一样叫宋扬的父母“爸爸”、“妈妈”。他经常说:“爸爸做的菜好吃”“妈妈包的饺子好吃”。

虽然宋扬全家尽力照顾着汉斯的起居,但汉斯毕竟是将近八十岁的老人了,身体机能已经老化,在2010年,他患上了急性骨髓炎,又一次病倒了。

这一次汉斯的病非常凶险,他脖子以下基本瘫痪,严重时只有眼睛可以活动。医生说汉斯这一次很难康复。

宋扬发动所有朋友联系医院为汉斯治病。

奇迹发生了,在医生的全力救治和宋扬全家人的精心护理下,汉斯又一次康复了。

小伙为瑞士房东养老(谢谢你们收留我)(7)

宋扬和汉斯

汉斯的两次重病,使宋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汉斯越来越老,身体也越来越衰弱,汉斯在英国有退休金和免费医保。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不知道汉斯对自己的今后是如何打算的?

宋扬与汉斯进行了一次长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面对着宋扬真诚关切的目光,汉斯说出了深藏在自己心中很久的想法,他说:

宋,英国和瑞士我都不想回去了,那里没有我的亲人,我唯一的亲人就是你,中国就是我的家。

汉斯说,如果宋扬不嫌弃他的话,他想今后就留在中国,留在宋扬身边。

听了汉斯的话,宋扬松了一口气。

从内心说,宋扬不愿意汉斯回去,他不仅担心汉斯的身体无法承受长途飞行的劳累,更担心汉斯回去自己无法照顾他。

但汉斯的家毕竟在英国,那里有他的房子。

现在汉斯决定了留在中国,宋扬就可以规划今后有汉斯参与的生活了。

宋扬的家在四楼,没有电梯,为了汉斯能方便地上下楼,宋扬贷款买了一间带电梯的房子,单独给汉斯准备了一间卧室,汉斯真正成为了宋扬家的一员。

接着,宋扬开始忙着给汉斯办中国绿卡、医保和其它各种证件。

2013年,汉斯终于拿到了中国绿卡,当宋扬将绿卡交给汉斯的时候,这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再一次落泪了。他激动地对宋扬全家说:感谢你们收留我,感谢你们给了我一个家。

小伙为瑞士房东养老(谢谢你们收留我)(8)

宋扬和汉斯

可是,已经八十多岁的汉斯心脏越来越脆弱。2013年12月3日,工作中的宋扬接到了家里的电话,汉斯心脏病又犯了。

宋扬立刻赶回了家,叫了救护车将汉斯往医院。

在路上,宋扬一直握着汉斯的手,告诉他有他在身边,不要怕。

以前每次汉斯犯病,宋扬都像这样紧紧握着汉斯的手,给汉斯力量,帮助他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然而这一次由于汉斯年事已高,心脏已经衰竭,虽然经过医生全力救治,汉斯还是离开了人世。

宋扬十分伤心,流着泪守在汉斯身边,久久不愿离开。

12月23日,宋扬为汉斯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

在葬礼上,宋扬说:

十四年前我们在伦敦邂逅,你就像一颗流星,在我的生活中出现,又离开,我难以想象没有你的日子我将如何渡过。

再见了,老朋友。

再见了,汉斯。

小伙为瑞士房东养老(谢谢你们收留我)(9)

宋扬

汉斯活了81岁,他的前半生一直颠沛流离,在孤独中生活了大半辈子,直到在66岁那年结识了中国小伙宋扬。

也许汉斯和宋扬都没有想到,两人的邂逅会给各自的生活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

一个是中国人,一个是生活在英国的瑞士人,相差了整整47岁的两人在异国相遇,开始了一段长达14年的忘年之交。

这14年里,汉斯帮助了只身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宋扬,他帮助宋扬打官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而宋扬在学成回国后,并没有忘掉汉斯对自己的帮助,他在汉斯年老体衰举目无亲的时候,义不容辞地将汉斯接到中国,承担起了照顾这个异国老人的责任,给了汉斯这个漂泊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一个家。

爱无国界,从宋扬和汉斯的感人故事中,人们能够看到,爱就像一颗蒲公英种子,跨洋越海,在善良的人们心中传递,并生根发芽,它生长在两个不同国籍的人心中,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

这厚重的爱,赶走了孤独,赶走了无助,在宋扬和汉斯的心中都留下了永远难以忘怀的印迹。

汉斯永远留在了中国,留在了郑州,留在了他依赖的中国青年宋扬的家乡。

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相信他的心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