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道乙是方腊手下天师,凭一口玄天混元剑斩去武松左臂。包道乙的法术与飞剑可以说梁山无人能敌。

水浒传第一回的张天师事件(水浒英雄谱灵应天师包道乙)(1)

金华飞龙镖局的总镖头姓包名天威,这一年,包天威押镖经过杭州地界,突然遇到了劫匪,劫匪有三个人,个个武艺高强。但这包天威更是武艺不弱,而且擅使飞镖。

包天威与七名护镖与这三名劫匪打斗在一处,三名劫匪很快落在了下风,劫匪看看不敌转身就跑,包天威发出三枚飞镖,正中跑在最后边的那名劫匪,另外两名劫匪把那人背在身上,狼狈而逃。

包天威看劫匪逃去也不追赶,便继续赶路。

那两名劫匪将受伤的劫匪背回了其家中,这名劫匪姓林,名大鹏,家居杭州附近天目山下林家村,自幼习武,但到了后来家境中落,为了生存,便纠集了两名会武艺的村民去劫道,不想今日却碰上了飞龙镖局的总镖头,自然不是对手。

这林大鹏伤势严重,他自觉不久于人世,便叫过年方十三岁的儿子林三清对他说:你要为父报仇,仇人就是飞龙镖局的镖头。

言罢,绝气身亡。

林三清埋葬父亲后,发誓为父报仇。他的母亲早已故去,无牵无挂的他决定去找高人习学武艺。他把家里门一锁,便去遍访高人。

他走了一年零七个月,跑遍了不少名山大川,也没有寻访到高人,这天,他来到了青城山,发现一名仙风道骨、白须飘拂的道士正在练剑,那道士剑法玄妙,练到精彩之处,只见剑光,不见人影。

把林三清看得呆住了。

只见那道士练着练着,手中的剑凌空飞出,如一道厉闪,向十几米外的一棵松树飞去,“咔嚓”一声响,那小腿一样粗的松树被剑一斩两段,神奇的是,那剑绕了一圈,又飞回到道士手中。

林三清知道遇到高人了,他立即跑上前去,五体投地,拜伏在地,口称:“师父在上,请收下徒儿!”

那道士上下打量了一番林三清,摇了摇头说:“我这里不收徒弟。”

说完,就下山而去。

林三清就尾随在道士的后边,来到了半山腰中的一处道观,这道观名曰白云观,那道士进观之后,把门一关就再也不出来了。

林三清不死心,就在观门前一跪,非要等那道士出来。

第二天一早,道士一开门,发现林三清还跪在门前, “呯”的一声把门又关上了。

这样又是一天过去了。

第二天,那道士把门打开,林三清仍然还是那个姿势跪在门前。

第三天,道士说:“不要枉费功夫了,青城山高人很多,为什么非要拜我为师?我曾经发过重誓不再收徒,你还是好自为之,快快离去吧。”

林三清说:“如果你不收我为徒,我宁可跪死在你的门前!”

道士怒斥道:“简直是无理取闹!”把门呯的一关,再没了动静。

这山门一关就是两天,到了第五天早上,道士打开门,只见林三清已经倒在门前,只剩下一口气了。

道士把林三清拖进道观,对他进行了一番施救,又给他喝下几口水,林三清才悠悠醒转,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师父,收下我吧。”

道士轻轻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从此,林三清便在道观中住了下来。

这道观中只有老道士一个人。林三清便跑前跑后,为老道士劈柴打水,几乎老道士的日常生活,他一个人全包下了。把老道士侍候的无微不至。但是老道士一点也没有被感动,一天到晚不说一句话。

直到过了半年,有一天老道士终于发话了:“你可以留下来了,但是不要跟我谈学武的事,你每天给我下山挑水,直到把院子里两口大缸挑满为止。”

“挑水的桶和工具在哪里?”

“在东边厢房中。”

林三清来到东边厢房中,只见里边有两只大铁桶,林三清上去提了提,竟然没有提动。

他使出全身的气力,才把一只铁桶提离了地面。

他想:这一只桶就有七八十斤重量,如果装满水还不得有上百斤?

他又看了看竖在旁边的那条扁担,竟然是一条铁扁担!他拿在手里掂量了一下,也有七八十斤重!

林三清心里想:也许这是老道士有意训练我的力量吧。

想到这里,他立即用铁扁担挑起两个铁桶下了山。

来到山泉旁边,他挑满了两桶水,两边膀子压得生疼。

幸亏林三清自幼习武,有把子力气,歇了三歇,总算把水挑到了白云观中。

他山上山下跑了十二趟,才把那两个大缸挑满,而他则累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半天没爬起来。奇怪的是,那两缸水第二天就渗没了,只能重新去挑。

就这样,他坚持每天挑水十二趟,保证大缸里的水随时满着。

这一挑就是一年。

这一天,老道道士终于又发话了:“你学过武艺吗?”

“学过几天。”

“亮一下我看看。”

林三清在道长面前打了一趟太祖长拳,道长点了点头。

“明天一早寅时到我这里。”

第二天凌晨天没亮,林三清就来到了道长房前敲门,道长连门也不开,却让他再回去,原因是晚了一分钟。

第三天凌晨,林三清又来到了道长门前,道长还是说晚了一分钟,让他明天再来

第四天晚止,林三清直接没有睡觉,半夜就来到了道长门前,看看时辰差不多了,就敲了敲门,这次道长的门开了。

道长说从今天起,正式破戒收他为徒,他也是最后一个关门弟子。道长还说了自己不收徒的原因,这位道长道号玄机子,早年闯荡江湖,结下不少仇怨。他所收的三名弟子助纣为虐,持武伤人,成为江湖祸害,他下山废掉了三名弟子的武功,然后出家为道,归隐封刀,自此发誓不再收徒。道长让林三清立誓,学成绝技后要恪守武德,不得行不义之事。林三清便在玄机子面前立誓。玄机子这才开始教他武功。

水浒传第一回的张天师事件(水浒英雄谱灵应天师包道乙)(2)

玄机子先是从行气开始教起,又继而教他内功,然后教了他一套玄门剑法,最后才教他飞剑绝技。这飞剑绝技先是从扔小石子开始练起,玄机子叫他在百步之外用石头打香火,练到百发百中后,再用石头去打石头,练法就是先将一块石头扔到空中,然后再用另一块石头去打那块石头,直到练的百发百中。然后将石头换成铁蛋,用铁蛋去打铁蛋。

最后用铁蛋打鸟,练到百发百中,然后才将铁蛋换成小剑,由小剑逐步换成中号剑,直到换成长剑。

林三清聪颖过人,未出两年,便将飞剑学成。这飞剑不明白的认为是一种魔术,其实,这里边有独特的发力之法,那剑扔出后并不是垂直向前,而是打着旋,如同飞去来器,练到极致可以取敌方首级后又飞回到自己手中。

玄机子又教了他一些道家法术,其实就是一种道家幻术,练好了可以迷惑人的精神,从而让人产生幻觉以至行为失常。

林三清感觉自己学到家了,他报仇心切,就对师父说:“我父亲年迈身边无人照料,自己甚是挂念,要回家尽孝。”

玄机子也不挽留,就说:“下山后谨记我的教导,好好做人,否则必遭报应。”

林三清连声诺诺,就辞别师父下山去了。

林三清下山后几经打听,就来到了金华飞龙镖局总部,并找到了包天威的家宅,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林三清潜入包天威家里,展开了血腥复仇,包天威在睡梦中就被林三清用飞剑杀害,林三清大开杀戒,将其一家老少十八口尽皆杀死。只留下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

就在林三清举剑要杀这婴儿之时,婴儿看着林三清手中寒光闪闪的宝剑,居然咧开小嘴笑了。娃娃这一笑,让林三清良心发现,他那颗冰凉的心瞬间融化,手中的剑再也砍不下去了。林三清见这婴儿甚是可爱,顿生慈悲之心,他抱起婴儿离开了林家。

林三清灭了林家后,在金华山隐姓埋名,居住在一处废弃的道观之中,自号三清道人。

平时除了习武练功,就抚养这婴儿,他还给婴儿起了名字叫林玉虎,等林玉虎长至七岁,他就教玉虎的武功,他把林玉虎视作自己新生儿子,把一生的武功尽传与他。

这玉虎聪明绝顶,林三清教他的武功一学就会,到十七岁时,玉虎已经是一身的武功,最后,林三清把自己所会的法术和飞剑也一并传于了玉虎,并给玉虎起了道号叫做道乙。

有一年,玉虎跟着“父亲”去云游了一番,使包玉虎大长了见识,回来后,十八岁的玉虎不甘心困居深山,决定下山去干一番事业。林三清见他心胸远大,便同意了玉虎的请求。林三清把一柄宝剑赠给玉虎说:“这柄宝剑是世间的珍物,名唤玄天混元剑,不仅可以削铁如泥,也非常适合作为飞剑使用,你带上他可以如虎添翼。”

玉虎告别“父亲”,背着玄天混元剑就下了山。

这天玉虎来到金华城中,觉得腹中饥饿,便来到一个摊位上要了碗豆腐脑,只觉得那个掌柜只盯着他看。

玉虎心中不快,抬头质问:“看什么?有什么好看的?”

那掌柜道:“我看后生好相貌,我最善于看手相,能断人的富贵姻缘、事业人生,我给你看一看如何?不收你分文。”

玉虎自幼学道,对这看手相也略通一二,他也想让人看看今后事业如何,听他这么一说便道:“好啊,那就给我看一看吧。”

那人上前拿起玉虎的手掌一看,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口称:“小主人!我终于找到你了!”

玉虎惊诧不已,扶起那人问:“你认错人了吧?”

“我没认错,你就是小主人。”

“小主人是谁?”

掌柜便把玉虎拉进屋里对他说:“你父亲就是金华飞龙镖局的包天威,不过你父亲十几年前已经死在仇人之手,而且你全家都被仇人所杀,我本是你们家的奴仆,只有我一个人从你家里逃出来,你那时候尚不满一岁,但是我抱过你,你眉心有一颗红痣,手掌上有一胎记,今天我看到你眉心有红痣,便以看手相为名看你手掌,果然有一胎记,因此我断定你就是我家小主人。真是老天有眼,还能让我见到你!你父生前对我恩重如山,我还没有报答他老人家,包家就发生了灭门之祸,可惜我张俊手无缚鸡之力,眼睁睁看着你全家被杀后隐居闹市,苟活至今,真是惭愧啊!”

玉虎听这个张俊如此说,双目圆睁,呛哴一声抽出了背后的玄天混元剑:“你说得可是真的!?”

张俊眼含热泪:“小主人,我所言千真万确,如有半点虚假,天打五雷劈日后不得好死!”

玉虎两眼发红,把剑往桌子上一插:“那仇人姓字名谁!?”

张俊道:“当时那人夜里潜入你家,连杀十八口,我那时正巧起夜小解,听到动静后便躲在一棵树后。那人走出来后,放了一把火便跑了,我借火光看去,那人道士装扮,因为距离较远,天色又黑,模样倒没有看得真切,而且我还看到他怀里抱着一个孩子,那孩子应该就是你。后来我跑了出来,心中一直放不下此事,就四处寻访,后来在金华山上见到一名道士,非常像是那个凶手。”

张俊眼睛瞟到玉虎插在桌子上的宝剑上,眼前突然一亮,他走到宝剑旁边,仔细观察那柄宝剑:“这是玄天混元剑,是你们家传之物!怎么会在你的手上?”

“这是我父亲给我的防身之物。”

“你父亲?他可是一名道士?”

“正是。”

“他什么模样?”

玉虎描述了一番。

“他可是在金华山?”

“正是,我从小就与父亲在金华山清虚观,不过我的母亲是谁父亲从来没有说过。”

“这就是了,你看这柄宝剑之上,刻着你亲生父亲的姓名。”

玉虎拔下宝剑仔细看去,果然在宝剑靠近剑柄之处刻着三个字:包天威

“我原来姓包?”

“正是,小主人你的小名叫天龙,那年被仇人抱走时应该是十个月上,现在算起来也正好是你这个年纪。”

玉虎浑身瘫软坐在一张椅子上,抱着头一时陷入了痛苦之中:难道父亲三清道人正是杀害我一家老小的仇人?

张俊道:“灭门之恨,不共戴天,你还是自己拿主意吧。”

玉虎思忖半日,决定回金华山质询三清道人。

他立即回转,火速回到了清虚观,见到三清道人后玉虎问道:“你是不是我的亲生父亲?”

他这猛然一问,三清道人不知所措,有些吱吱唔唔:“你,你问此作甚?”

“可是你杀了飞龙镖局包天威一家一十八口?”

“你,你听谁说的?”

“我有证据。”

玉虎抽出玄天混元剑:“此剑就是包天威的家传之物,上边还刻有包天威的名字!”

三清道人脸色突变:“报应,真是报应啊!包天威也是我的仇人,我的父亲也是死于他手,我当年报仇也是理所应该,再说就是老子所杀,你又待如何?没有我,有你的今天吗?有你的一身武艺吗?”

三清道人还没说完,手中暗中一弹,一粒铁丸向玉虎面门激射而来。

玉虎早有防备,头一偏避过了铁丸,手中玄天剑已出。

这三清道人赤手空拳,再说玉虎如今的武功造诣不在三清之下,又是宝剑在手,他如何敌得过玉虎。没有五十招,玉虎就将飞剑祭出,一道血光闪过,玄天混元剑已经将三清道人的脑袋斩下。

玉虎把三清道人的脑袋用一布袋装起来,提着来到金华城见到了张俊,张俊一看那人头不由放声大哭:“包镖爷,你全家的大仇得报了!你的儿子现在活得好好的,你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

张俊领着玉虎来到了郊外包家坟墓前,玉虎把三清道人的脑袋放在墓前,与张俊一起祭奠了父亲。

因为三清道人毕竟于自己有养育之恩,玉虎还是埋葬了三清道人,还给他立了一块碑。

张俊问玉虎下一步往何处去。

玉虎道:“我从此叫包道乙,四海为家。”

说罢,包道乙拜别了张俊,大步而去。

其实,包道乙心中早有打算,他见当今天下内忧外患,义军风起云涌,而朝廷之中皇上昏庸,奸臣当道,这样的朝廷不可能长久,不如择一明主,扶持其问鼎天下,江山得坐,自己也能封侯拜相,成就一番彪炳史册的功业。

水浒传第一回的张天师事件(水浒英雄谱灵应天师包道乙)(3)

他听说江南一位号称“圣公”的方腊,如今有数十万人马,席卷江南,声势浩大,而且听说此人神明通达,有帝王之相,将来必成大业,便想去拜访,如果相见投缘就投到其麾下,辅佐其王霸之业。

这一日,包道乙正绕过一个山梁,突然听得前边人喊马嘶之声。他立即伏在山梁上向下看去,只见山下一大群宋军骑兵正在追赶一匹红马,这马长相奇特,浑身卷毛,通身上下火炭一般红。马上有一大汉身披红袍,头扎红巾,如一团烈火在路上飞驰。

后边的骑兵一边追赶,一边放箭,不时有箭从前边那人身边飞过。

包道乙心里道:“早听说这些官兵没有好东西,平日里飞扬跋扈,欺软怕硬,今日又以多欺少,我不妨教训教训他们!”

包道乙想到这里,把玄天混元剑祭了出来。

只见玄天混元剑旋转着飞入了宋军马队之中,那些宋军的头盔全被砍掉了。

包道乙只是想戏耍官兵一番,并不想伤他们性命。有好几个宋军受惊跌落马下。

包道乙喝一声:“回来!”那剑又旋转着飞回了他的手里。

包道乙看着那些官兵惊恐万状的模样不由得哈哈大笑。

“妖人,有妖人!”官兵一声喝,呼拉一声全跑了。

那名红衣大汉见包道乙出手相救,下马向包道乙施礼:“这位仙人,多谢相救之恩!”

包道乙从山梁上一跃而下,问红衣汉子道:“你是何人,缘何被官兵追杀?”

红衣汉子轻轻叹了口气:“我就是青溪洞举义的方腊,今日误中官兵埋伏,与兄弟们杀散,被官兵追到此处,幸亏仙人出手相救。”说罢,又要向包道乙施大礼。包道乙连忙扶住道:“圣公,且莫失了身份,我哪里是什么仙人,只是会些小法术罢了。早听说圣公的大名,如雷贯耳。”

方腊哈哈大笑。

“请问仙人高姓大名?”

包道乙单掌作揖道:“贫道姓包,法号道乙。”

此时,一队头裹红巾的义军赶了过来,为首一位青年将军跳下马来,把手中长戟向地上一插,双手抱拳:“叔父,你没有事吧?“

方腊笑道:“我没有事,幸亏包道长相救。”

方腊向包道乙介绍道:“这位便是我的侄子也是我帐前的大将方杰。”

方腊接着向方杰道:“快快见过包道长。”

方杰向包道乙施礼道:“见过包道长。”

方腊道:“如果道长不嫌弃,请随我回营,我们共创大业如何?”

包道乙见方腊礼贤下士,为人豪迈,已经有七分好感,又见方腊手下兵强马壮,就打定了主意:“贫道愿辅佐主公,效绵薄之力。”

方腊哈哈大笑,紧紧握住包道乙的双手,要把他扶上自己的卷毛赤兔马。

包道乙哪里肯干,不肯上马。方腊道:“这是我的规矩,遇到贤人,我就要让他乘坐我的坐骑,我给他牵马缒蹬,步行三里。”

方杰也在旁边劝道:“这是我父亲定的规矩,包道长还是委曲一会儿吧。”

没办法,包道乙只好坐上了方腊的宝马,方腊牵着马步行了三里。

包道乙心中非常感动,从此抱定了跟着方腊干到底的决心。

方腊则尊包道乙为灵应天师,为方腊征战四方立下汗马功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