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顺手查了一下,资料反映:渎山,渎通独,渎山即独山。

独山在哪?它是一座独特的山吗?为什么是一座独特的山?

独山在今河南南阳,矗立在一片水泊之中,呈半岛形式。独山的确是一座非常独立特行的山,它海拔三百多米,通体浑圆,与周边高耸的地势不攀不挂不搭界,历来是道、佛两教圣地,有“南武当,北独山”之誉。

独山之上出好玉,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有南阳翡翠之称,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或“独玉”。据载,南阳玉开采时间甚早,还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被采用了。南阳出土过一件南玉铲,经鉴定,就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殷墟出土的有刃玉石器中的7件玉器,质料也全是南阳玉。

南阳这个地方,在历史上亦是很独特的。南阳民间曾流传过一句老话:“南阳有‘三宝’,玉器、烙画、《出师表》。”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的冬天。

望湖亭记原文(玉瓮亭记下)(1)

那一天下了很大的雪,这已经是刘备第三次寻请诸葛亮了。刘、关、张兄弟三个,让算命先生卜了卦,找到了这个大吉大利的日子,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后,踏雪前往;离草庐半里之外,他们便下马步行,到了之后,当童子通报说,卧龙还在酣睡时,便立在雪地里一直候着。三个人披着大雪,雪一片一片地落,一层一层地叠,将三个人叠成了三个雪人。直到卧龙先生睡到自然醒,四人方始相见。

备见亮,特别是隆中一对,二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当时,刘备47岁,诸葛亮27岁。

是的,胸怀天下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就在这南阳卧龙岗一带,躬耕于陇亩之间,蛰伏于草芥之中,却不改大鹏风云之志,最终以其不世之才,照亮了蜀汉的天空。

人的一生,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心里总要有定准。俗话说,生意好做,伙计难邀,无论公事私事,其理如此。何况在那个封建时代,要遇上一位明主,真是太难了。汉朝末年的社会是一场乱局,浑水一潭,让人完全难以看透。而就是在这通乱局中,诸葛亮却把它看透了,他的确是高人,不由得不令人叹服。

学了一肚皮的学问,总是要学以致用的。但怎么用呢?为谁用呢?

孙权那方面,良将谋士众多,乃弟在兹,他当然不愿意去;而曹操,则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而且,曹的身边也已经不缺人才;只有刘备,是一个一眼就能看透的性情中人,而且是一支发展不可限量的极可深掘的潜力股。

诸葛亮是幸运的。他没有看错,此后十多年时间的亲密合作,君臣默契,亲如手足,以至,让刘备的结拜兄弟们都羡慕嫉妒忌恨透透了。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仍然事之如生,沿着他们共同制定的国策路线走了下去,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独山,这玉一样鲜明纯粹的山,孔明,这玉一般纯朴忠诚的人,一物一人,给一千多年来的中国历史增添了无比光芒的亮点!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一个人一生中,要遇到一位赏识他的人,真的很不容易,否则,就没有怀才不遇一说了。就像独山玉,这种中国独特材质的物件,藏之名山不被人知,一旦被采掘出来,有人按照它的特性和品相,雕刻成买家或藏家要求的模样,最起码,那个买家和藏家,是识它的,懂它的,一定会取之有道,爱之以材。

但是,时势变迁,人事代谢,却不是它能够主宰的,后来的结果如何,还真未可知。那些粗鄙不堪的人,可能是一个道人,也可能是一个村妇,还可能是一个腰缠万贯的暴发户或者二世祖,如果落在他们的手中,他们如果不拿它腌咸菜,那才真的是咄咄怪事!

我不禁想起另一件沉淀在历史中的宝物,和氏璧来。

荆山位于湖北襄阳,是座巨大的石头山,顶部更是花岗岩遍布,一个个巨石杂乱排列,其中一处形成了面积近20平方米的洞室,这就是著名的“卞和洞”,传说卞和就是在此发现了稀世宝玉和氏璧。

和氏璧一说是出产于独山,一说是荆山,说荆山的人多些,那就是荆山了。湖北襄阳至河南南阳仅一百三十余公里,独山到荆山的距离也并不太遥远。总之,荆山玉可能是渎山玉的同母异父兄弟。

这是2000多年前的一场悲剧,它是人生第一惨事,也是人生第一奇祸。

楚国人卞和在荆山砍柴时发现了一块很大的璞玉,他高兴极了,一是宝物献给国家,这是必须的,二是他认为,国君一定会因为他的贡献给予奖赏。于是,他把这块璞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自己并不懂玉,令他更加怀疑的是,他一个堂堂国君都不懂,一个砍柴人又怎么会懂玉呢?他拍拍脑袋一想,不对,这个人可能是个骗子。于是,他决定让懂玉的人鉴别,以戳穿这个人的谎言。懂玉的人说,这就是一块极普通的石头。厉王愤怒不已,下令削去卞和的左膝盖骨。

后来厉王老死了,楚武王登基,卞和仍不死心,再次携玉献宝,武王也不识宝,再次找人鉴别,依然给出同样结论,便怒而削掉了卞和的右膝盖骨。

时光流逝,武王死了,文王继位,卞和怀揣着璞玉在荆山脚下,呼天抢地,三日三夜嚎哭不止,以至泣血。

虽然隔了两代,文王对卞和献宝一事还是有所耳闻的,不过,他对卞和之伤感却仍然觉得奇怪。本着负责的态度,他派了一个人去问卞和。卞和说,我不是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伤痛,而是悲伤,这么优良的璞宝,竟然无人能识。于是,文王半信半疑地让能工巧匠打开了卞和石,发现里边果然是块稀世宝玉,并取名和氏璧。

卞和后来怎么样了,故事里没说。总之,他瘫痪了,好不到哪里去。

和氏璧的部分材料被后世的国君雕成了一枚传国玉玺,历朝历代,那些走马灯似的正牌皇帝草头王,凡自称是中华文明之正宗者,都以追逐攫取到传国玉玺方止;此时,他掌握了天下至宝,便趾高气扬,号令天下,仿佛挟天子而令诸侯一般,裂土分疆的英雄们才会真正归附,奉他为天下共主,这样,天子之位就坐实了,从此皇帝便四平八稳地坐着,傲视众生了。

明亡清兴,几经时代变迁之后,传国玉玺终于不知所踪。

相比较而言,独山玉的命运,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人的命运,都比和氏璧要好很多。卞和啊卞和,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啊。天下能识宝者,少之又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欲要人识,真难啊。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把自己弄成一个残废,你的人格在哪?你的价值又在哪啊?为什么非要求得别人的承认呢?

4

《尚书·虞书·大禹谟》载言:“野无遗贤,万邦咸宁。”大意是说,朝廷之外没有被遗弃的贤人,泱泱大国就国泰民安了,就欢欣鼓舞了,就乐不思蜀了。

这都是鬼话。野无遗贤跟小老百姓没有一毛钱关系,它只关乎到朝廷和当权者。

科举考试曾经独领风骚,担当着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入仕也全靠它。它影响了中国读书人一千三百余年,如果二十年算一代,那就是七十多代人。七十多代人,都在这个科举里困着,够生猛的吧?够惊悚的吧?

隋代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下诏举贤良,开恩科,录取民间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之士为国效力,此后,逐步形成制度。科举制度历经各个朝代的发展,至1905年被废止。

据统计,一千三百余年里,中国产生了100万计的举人,10多万的进士,近800位文武状元。举凡宋朝一代来说,每年就有40万考生应试。

一到春试秋闱,读书人纷纷攘攘如过江之鲫,奔向官家指定的考场,十分热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无数焚膏继晷的文人们的光荣与梦想。他们奉考官为恩师,奉皇家为恩人,照说,这样录取的人,一定是人才,他们一定会为一家之天下奋斗终身了。

但是不然。

就拿宋朝一代来说,奇诡怪异的官场现象便层出不穷。李挚《<忠义水浒传>序》中说:“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那些大贪大腐、大奸大恶之徒,就出现在科举取士中进入官阶队伍者之中,他们窃取高位,把持朝政,他们里通外国,损国谋私,他们阴害异己,谋杀忠良,他们尸位素餐,盘剥百姓,最终将整个国家和朝廷推向了灭亡。

科举制度历经唐宋元明清,状元一共才有777人。大清一朝,科举状元也有那么寥寥八九个,他们却寂寂无名,淹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而那些文章大家、封疆武吏、义军领袖、风云人物,全都是考不上科举的落榜生。

李杜诗歌,王勃文章,唐寅画卷,曾胡兵法,哪一曲、哪一篇、哪一回不是落版生所撰写,所挥舞,所决策?《陈涉世家》中吴广对陈胜说,“等死,死国可乎?”然而,中国的人才,很多却是一边死国,一边等死。

中国人才太多太多,多如牛毛,所以不值钱,如此而已。

当那些录为朝廷大用的所谓为上者不尊,只以醺醺私利为念,无顾国家民族,以至到了国破族亡的关键时刻,自有民间的贤哲振臂和献身,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忠勇之士。“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中国,就靠这些人来撑着,才没有彻底地倒掉。这恐怕也是中国文化之奇观和特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我终于明白关云长为什么要咏竹的道理了,因为竹韧性,孤直,劲节,更重要的是,它非常草根,一点不高大上。高手都在民间,就是这样。

古人便说肉食者鄙,鼠目寸光。

他们不如普通老百姓,真的不如。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奇珍异宝也非常多。但留存在国内的甚少。早在1840年,列强就把中国文物列为文化侵略的重要内容。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现代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精品中的精品。除了我们熟知在列强洗劫圆明园、故宫以外,一些来华的外国人还利用种种方式和名义巧取豪夺,盗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现而今,大英博物馆藏有大量的中国两晋到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画、中国珍贵文献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许多古代地图。

与大英博物馆齐名的“盗中之神”、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同样收藏了大量中国历代名画、金玉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等3万多件。

俄国东方文化博物馆中,收藏了从殷商到明清的中国青铜器、绘画和雕刻作品。绘画中有明仇英的《侍女图》、清任伯年的《荷花》等杰作。

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古代中国画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近500幅。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而且有些人研究家谱都得去美国查资料,全美收藏中国家谱有2000多种。

现在,很多爱国的买家还在全球搜集中国古文物,并带着它们回归,以宣示其爱国的拳拳之心。我想,如果强行要将它们买回,还不如将它们留在那里,至少,它们得到的待遇,是精品和珍品的待遇,而绝不会象渎山大玉海一样,明珠暗投,弄个玻璃框子框着,放在公园的角落里,与凡尘为伍。

忽然又想,玉其实也是很草根的。它本藏于大山中,埋在泥土里,无人识无人问。可能,世界上本来就无所谓玉,只有石头。珍贵的人多了,它也就成了玉。

那天,游完北海出来,天色尚早。冀北时有狂风飞至,挟带风沙而来,将看不清茫茫前路,行路之难,非一日可语。也到了晚饭时分,东海兄说,北京的烤鸭全国有名,北京亦有下菜好酒,不如我们再醉一场吧,也躲过那漫天的风沙侵袭。

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唉,叹史海之钩沉,莫若拼平生之大醉吧。

此生,恐怕喝不到大玉海盛装的好酒了,不过我想,如果此时此刻能吃到用它制作的泡咸菜,那恐怕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