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2021年1月9日、10日走进成都新声剧场,现场感受新编川剧《医·生》,一定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让你知道川剧独特的魅力,川剧表达现代题材的作品也是有自己的优势的。”2020年12月31日,在川剧《医·生》的新闻通气会上,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策划部主任熊剑如是说。

致敬抗疫人舞台剧(致敬抗疫白衣战士)(1)

记者了解到,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创排出品的新编川剧《医·生》,是一台向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白衣战士致敬的川剧作品,同时,也是一台探讨生命价值与意义所在的川剧作品。该剧从今年3月开始进入前期酝酿创作,经过近10个月的创排,将于2021年1月9日、10日19:30在新声剧场与广大观众和戏迷朋友见面。

致敬抗疫人舞台剧(致敬抗疫白衣战士)(2)

编剧潘乃奇:伊生与无常是对手

川剧《医·生》编剧潘乃奇介绍,该剧以一位抗疫一线医生的视角,以寓言式的故事探讨“医”与“生”之间的辩证关系。全剧的一大亮点是“双男主”,对此,编剧潘乃奇认为:“双男主的概念,有的是双雄、有的是CP、有的是对手,在川剧《医·生》中,伊生与无常是对手关系。伊生的职业是医生,他以挽救生命为己任。无常的职业是死神,他以夺走生命为任务。两人在这样的设置下,发生纠葛。”

把当下现实的抗疫题材写进川剧这样一个传统艺术里,有什么难点和亮点?“我觉得难点主要是现代戏没有办法去表现那么多传统川剧中的程式,就是手眼身法步这些不是特别容易呈现,所以在舞台呈现上难度比较大。”潘乃奇表示,在结构剧本上,怎么样能够区别于同类题材的作品做出特色来,也是另外一个难点。“目前来看,我觉得我们的角度还是选取得很巧妙。”

近年来,编剧潘乃奇有意将自己川剧作品的命名都归结在“sheng”这个音上,从《琵琶声声》《武·生》到《医·生》都是现实题材,都与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相关,这也是她的一种创作偏好。

致敬抗疫人舞台剧(致敬抗疫白衣战士)(3)

主创谈戏 致敬抗疫白衣战士

该剧即将上演,12月31日下午该剧也进行了首次全剧连排。天气严寒,演员们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并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工作,力争到时候为戏迷们献上一台精彩的演出。

总导演伍埕此次是同剧院进行第二次合作,第一次合作的作品《武·生》曾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立项,伍埕表示:“我们大胆地在本剧中运用了很多超现实主义,后现代和现代派的元素,但一切元素的运用都围绕本剧内核展开,也在此向在这场抗疫战争中默默付出的各行各业的英雄们致敬!我们整个团队一定给大家奉献一台好看的、不一样的川剧。”

导演文冬告诉记者:“剧中我们通过医生和死神两个人物两种不同视角看待人生,探索生命的意义。引用作家毕淑敏的一句话,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因此,在剧中我们创造了一个很独特的角色无常,他代表着人生无常。这个角色融合了戏曲的生旦净末丑多面性的角色,象征着众生相。性格喜怒无常,犹如人生的悲欢离合。”

致敬抗疫人舞台剧(致敬抗疫白衣战士)(4)

青年川剧演员王裕仁一人分饰两角,他认为:“我在本剧中饰演‘伊生’‘无常’两个角色。虽然两个角色一正一邪、一人一鬼、一实一虚,但却也让小可在两种不同的角度下体验、审视了‘医·生’一剧。”在王裕仁看来,虽然角色不同,但殊途同归的是他作为艺术工作者的观点与看法医护人员的伟大,值得用最高尚的敬意去讴歌。

为这个年轻团队保驾护航的资深作曲家周玉则表示:“我作为这个戏的作曲和唱腔设计,力争通过唱腔和音乐来对这个戏进行更深层次的提升,以‘小切口、小人物、大情怀、大主题’对剧中几个人物角色从音乐的角度进行全面的诠释。”

致敬抗疫人舞台剧(致敬抗疫白衣战士)(5)

新剧新歌献礼新年

新编川剧《医·生》在推出剧目的同时,也同步推出了一首新创戏歌《莫负平生年》,歌曲由潘乃奇作词、周玉作曲,由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王超演唱。

在王超看来,这首歌充满着发积极向上的蓬勃力量,正如歌词中所提及“生在天地间,莫负平生年”。“希望借着这首歌来鼓劲儿,年复一年,生命不止,要珍惜、热爱每个人宝贵的生命。歌与剧主题契合,审美统一,既可在剧中唱响,又可单独欣赏。”王超说。

该剧出品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行政负责人陈巧茹则认为,一台新作品的推出,一定要有新意,而在新年这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更要有其别于以往作品的独特表达。“剧院不仅要恢复传统戏,要做红色题材戏,也要关注现实题材,用川剧艺术反应生活,回应时代,所以,剧院十分信任、支持《医·生》的创演队伍,并全力保证该剧的排演。”

致敬抗疫人舞台剧(致敬抗疫白衣战士)(6)

新人新作表达时代

川剧《医·生》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行政负责人陈巧茹担任出品人,原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院长雷音,党总支书记、副院长蔡少波,副院长王玉梅、王超担任策划,王超担任监制,由剧院国家二级编剧潘乃奇担任编剧,特邀青年导演伍埕担任总导演,剧院国家二级演员文冬担任导演,剧院优秀青年演员王裕仁担任编剧助理、副导演,剧院国家一级作曲周玉担任该剧作曲及指挥,剧院青年灯光设计师仰大章、青年造型设计陈兰馨、音效高怀东,青年演员吴雯婷、邓方圆、魏榕,国家二级演员王华茂,司鼓杨军、周元新等均为剧目创演倾注心力。该剧领唱孔刚,领腔杨茜,同时,特邀王志斌担任该剧舞美设计,特邀袁伟龙担任该剧服装设计。该剧主创及演员团队的平均年龄约26岁,可谓是一支青春团队。新人新作表达时代,值得期待!

目前,该剧已在大麦网开票,期待该剧在2021年1月9日、10日的呈现!(四川广播电视报记者 王彦力/文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