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有一首歌叫《捉弄》,我觉得这便是张小敬的这一天,起先他明确知道自己不能免罪却愿意查案不过是想长安好,后来长安各路高官的私心、丑恶暴露让张小敬的人物变得高大,可随着一些人的故事展开明白了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只是立场不同,说张小敬是英雄可是他却杀了兄弟,说他是坏人可他愿长安好并且为此努力。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真实身份(张小敬人设越来越模糊)(1)

现在后期他与自己的兄弟成敌人,他要与最后的第八团兄弟为敌,与曾经让自己又成为守长安的兵的人为敌。所以这一天多么像是捉弄,如果张小敬只是被朝廷杀了也没什么,可是明明自己以为普通的最后一次守长安却让自己失去了所有。很难过不想看他如何抉择。《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的人设可能越到最后越模糊,因为在他身上的冲突太多了,任何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天只能在众多冲突中做出选择,张都尉过载了,因为塞了太多东西给他,第八团的信仰?不良帅的职责?五尊阎罗的可怖?是兵,可官们都当他是贼。各种画像好像都有点,但后面都模糊了。守长安?保闻染?保兄弟?保李必?保圣人?一直不拔刀,可是又杀了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因他而死。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真实身份(张小敬人设越来越模糊)(2)

还有为什么把你编得那么超人类,剧很多冲突都必死的,为什么要编排你全都去硬刚,可以巧妙编排的,动作戏可以给些别的角色。写得那么多女角色看上你,这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剧里不是要你两全,要你面面全,可又面面落空。为什么要塞那么多东西给你,剧里每个角色都很鲜明,信仰,观念,目标,做法等,可到你越后面越模糊了。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真实身份(张小敬人设越来越模糊)(3)

想了想,其实张小敬人设有点崩是因为他借萧规的情谊骗萧规,有点不能忍。不如大大方方直接干,直接和萧规说明自己的立场,劝萧规会让人觉得好受一点。还有欺骗萧规放过永王也感觉有点不舒服了……毕竟永王害死了闻队,为了闻队都已经砍死熊火帮那么多人,结果反而放过了这个主谋……关键当初不杀永王是为了闻染能留在长安,但是现在闻染都死了,还不杀永王,我真觉得张小敬很大义了,理解不了。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真实身份(张小敬人设越来越模糊)(4)

《长安十二时辰》中闻染的死更粗糙,编剧太不把这个角色当回事了,对张来说,她就是第八团的旗子,也是大唐百姓的化身,她的死对张的触动会这么小吗?人都是有极限的,偏离原著后又一字不改的回归原著,反而把人物写的没有血肉了,总之张小敬对闻染的死过于平淡了,平淡到就像是看着一个陌生人死了一样。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真实身份(张小敬人设越来越模糊)(5)

后面的剧情,张小敬要守护的人闻染已经死了,同时根据历史走向安史之乱仍然发生了,说明圣人根本没有吸收教训,那张小敬说的守大唐守长安就是一个笑话了,而且张小敬的兄弟龙波丁老三,属下小乙,朋友徐宾应该都会因为今天的事情死掉,那张小敬还有什么理由一个人活下去?所以张小敬的命可能之剩下最后的几个时辰了。

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真实身份(张小敬人设越来越模糊)(6)

另外剧里还有一个伏笔是张小敬割了手指,龙波说他以后再也端不稳弩箭了,所以十年后马嵬坡射箭的可能另有其人,预测张小敬死在结尾,而十年后马嵬坡射箭的那个是其他人冒名顶替的,比如姚汝能,甚至是成功逃走的龙波,台词就是:”我这箭是替当年的张小敬射得,十年前张小敬没能救长安,今天我帮他救”,而姚汝能事后为了纪念张小敬写书说是张小敬所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