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高中交流过一年。进入了美高的篮球校队,有幸和美国的同龄人一起训练,打比赛。

喏,校队的集体照:

第一排最左边的那个中国人就是我~

在国外打篮球什么感受(在球场和外国人一起打篮球是什么体验)(1)

第一排最左边的那个中国人就是我~

其他答主多提的是野球场,相信绝大多数人也没有见识过美国人的校队正规训练的样子。我就说说我交流的时候打正规比赛的感受吧。

首先,我在校队是打的上轮换的,一般作为第六人或者第七人(虽然没有这种说法,就是轮换的第六个或第七个人,包括5个首发)。一开始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美国人的身体素质确实好。他们的对抗确实可以完爆中国的孩子。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这和人种没有关系。美国人从小就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学校为男生专门开设了健身课,专业的健身器材应有尽有,完全不输专业健身房。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美国孩子很多都有发达的肌肉和非常好看的线条。因为我比较强壮,从小爱好体育,所以对抗并不吃亏。确切的说,这是我在美国校队立足的根本-------对抗和身体素质跟得上,甚至在爆发力和弹跳上还有一些优势。废话不说,上图为证:

在和美国队友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让我感触颇深的便是他们的战术素养。他们很小就接触了篮球的专业训练,对篮球的技战术有着深刻的理解。最可贵的,他们可以严格的执行战术,认真的完成教练要求的跑位,空切,无球掩护,有球掩护等等。这样强大的战术素养体现的长时间的严格的专业的训练的结果。

另外,在训练中能体会到中美篮球理念的巨大差距。中国的篮球理念相对落后-------身高决定了一个球员的绝大部分,球场上的位置按身高严格划分。而美国完全不同,所有的球员都要练习一样的基本功:大个子要练习运球,突破,传球,甚至三分球;而小个子也要练习低位背打,篮板球争抢和为队友设立掩护。这样一视同仁的培养方法为球员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正是在这种模式之下美国人培养出来中锋身高的小前锋杜兰特。我的身高在中国几乎只可能打控球后卫了,但是在美国,教练看中了我的对抗,运动能力和跑跳能力,让我打3号位,也就是小前锋,甚至在小球阵容的时候让我顶到4号位,也就是大前锋。这在中国,简直是天方夜谭。

说到篮球基本功,楼上也有答主说了。的确,基本功的差距非常巨大。不仅体现在战术素养,还体现在诸如投篮,运球,护球,传球,篮板球保护等等方方面面。不得不承认,受过专业训练之后,基本功确实不一样。他们的投射能力要比中国的同龄人优秀太多。举几个例子,校队的第一得分手三分训练中空位三分投出了超过80%的命中率,罚球训练中连罚80多个才丢。除了投射能力,还有感触很深的是他们的运球。在训练赛的高强度对抗下,我是运不过半场的,但是我们队的4号位却可以做到,让我这个主打三号位的深感惭愧。

专业性,特别体现在对球员的良好的保护。举几个细节:

1.每天两小时训练结束后,会有15分钟的拉伸和恢复训练。包括拉伸器材和肌肉按摩,帮助肌肉恢复。这样减少了肌肉疲劳,帮助肌肉生长。我没有参加过中国的专业训练,估计中国专业一点的训练也会有的吧?

2.每场比赛打完之后会没人发一份“恢复饮料”。瓶子上写的是protein chocolate milk,也就是蛋白质巧克力牛奶。别看名字特别好听,这玩意特别难喝!!!但是教练会逼你喝下去,纯粹的为了让你快速补充大量的蛋白质和一些糖分,帮助肌肉恢复。

3.训练的场地旁边有各种快速医护的东东。。。 那些玩意我在中国从来没见过所以完全不知道名字。。。最神奇的是一种绿色的液体,比较粘稠,扭伤之后涂上去,效果类似与快速冰敷,但是效果比冰好很多。还有就是根据各种伤口的创可贴,各种形状,什么针对手指受伤的,手腕的,脚踝的,反正我是表示长姿势了。

对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相信在中国打过野球的都知道,也球场上有一类人,看起来特别厉害,个人能力突出,进攻端花哨而且能进球,防守端不努力,体力全留给进攻端。呵呵,这种人,在美国校队,对不起,饮水机管理员。

是我的教练让我在这个曾经在中国靠身体素质吃饭,打球偏独的人,理解了篮球这项运动。赛季中期,校队老大为了刷个人数据(他高三,申请大学,篮球可以给他带来奖学金),有一场比赛就是疯狂刷分但是不防守。教练下半场立刻把他按在板凳上,完全不管他是校队核心。

教练在训练中一直很强调communication,就是沟通。在防守的时候,因为守联防,他要求保护禁区的大个子在对方高位挡拆的时候要大声向高位的队友喊出挡拆的方向和类型(是的,挡拆是有类型的)。比如从左边挡,要喊“left screen”,挡拆的类型,我已经记不清楚了,记得有一种挡拆叫“ball screen”。通过communication,可以大大提升球队的防守。这种communication在中国比较少见,反正我打野球是从来见过。

最后说明一下,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些是一个美国的特别大的学校才具备的。我的学校小到什么程度?整个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还没有我在中国高中的一个年级的人多。。。全学校就200人。。。此外,我们校队几乎都是篮球爱好者罢了,没有人是指望这个吃饭的。而这样小规模的学校,却可以拥有这么专业的训练,还是让我深有感触的。

所以,我想谈一下我对中国篮球发展的看法:

我认为,中美篮球发展的差距并不在战术上。你认为中国教练不懂炮轰,小球战术,普林斯顿和三角进攻吗?肯定懂,稍微懂球一点的球迷都知道这些战术的大概。

最大的差距,在球员的培养和选拔模式上!中国地大物博,篮球人才那么多,为什么培养不出来适合小球战术的内线(例如勇士的格林),适合三角进攻的中锋(例如保罗加索尔)?我们可以再看一看当年姚明还有王治郅登录NBA的时候受到的各种阻挠,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上,有一定问题。

但是,这届亚锦赛,孙悦和朱芳雨落选,还是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

希望中国篮球迎来变革,希望广大球迷保持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