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不是很忙,计划装修旧居的房屋,这几天开始分门别类的整理房间内的物品。在打包一摞摞的旧书时,找到了一本俞吾金教授主编的《狮城舌战启示录》,随着泛黄的书页一张张的翻动,尘封的记忆又鲜活起来,遥想起了当年风靡全球华语世界的“国际大专辩论会”。

第十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1)

复旦大学代表队

“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前身是1986年新加坡广播局开创的“亚洲大专辩论会”,这一活动当时只在狮城当地有所影响。1988年夏天,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个特别节目,在当时的节目中,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8名大学生就“旅游开发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电视屏幕上论辩双方口吐莲花,激烈交锋,“电视辩论赛”的概念由此进入国内。

第十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2)

季翔

首届华语国际大专辩论会不仅让广大观众欣赏到了精彩的“唇枪舌剑”,也掀起了社会各界“思辨”的热潮。在整个比赛过程当中,来自上海复旦大学的代表队言辞犀利,妙语如珠,反应敏捷多次脱颖而出,一时间成为了辩论赛中的“梦之队”,姜丰、季翔、严嘉、蒋昌建,这四位优秀辩手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电视辩论明星”。

在初赛中,复旦大学辩论队以“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一辩题轻松击败英国剑桥大学辩论队。在半决赛时,辩论的对手是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代表队,复旦大学再接再厉以“艾滋病是社会问题”这一论点驳倒对方,全面胜出。

第十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3)

严嘉

总决赛时,复旦大学遭遇了极为强劲的宿敌——台湾大学代表队。台湾大学曾经参加过第二届、第三届亚洲大专中文辩论会,获得过一次冠军、一次亚军,可谓是久经沙场,实力雄厚。面对势均力敌的强大对手,复旦大学代表队缜密组织资料,不断调整战略,沉稳大胆的去应对这场辩论会。在现场的激辩中,四位辩手各有侧重,紧密配合:一辩姜丰从逻辑上去推理,二辩季翔从理论上去剖析,三辩严嘉从事实上去列举,四辩蒋昌建从价值上去判断和衡量。

第十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4)

蒋昌建

“姜(讲)逻辑、季(记)理论、嘉(加)事实、昌(倡)价值”,在狮城鏖战中,复旦大学的四员辩将发挥各自的优势与风格,在“人性善恶”这一论题上抛出论点、展开论据、高屋建瓴的对台湾大学辩论队所精心营造的观点进行一次次的颠覆和瓦解。最终,“复旦战车”突破了台湾大学代表队连续多次的“围追堵截”,以5比0的绝对优势战胜了对手,四辩蒋昌建也因此获得了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的“最佳辩论员”。

第十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5)

岁月匆匆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 1993年的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收获了整个华语世界的掌声与喝彩,留下了一系列让人叹为观止的“精彩辩论语录”,已成为了中文辩坛永恒的经典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