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络上最红的人,无疑是女歌手曾轶可。

曾轶可是谁?可能很多85后90后更为熟悉,凭借2009在湖南卫视“快乐女声”节目中别具一格的表现“走红”,一把“绵羊音”成为10年前的那个夏天最具争议的存在。多年来她星运平平,如今却成了“喜提”五大官媒的“红人”。

曾轶可边检情况通报(大闹边检的曾轶可道歉)(1)

6月17日,曾轶可在微博发文声称,北京首都机场工作人员“私用职权,不问原因就随意拘留行人”,并在微博上贴出该工作人员的照片。但反转很快就来了,6月19日,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官方微博@北京边检通报“曾某某事件”称,系曾某某不配合面相对比,对民警爆粗。北京边检情况通报还称,对于“曾某某在网上披露为我单位民警个人信息及照片,对民警身心造成严重影响的侵权行为,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力”。

在北京边检通报情况,国家移民管理局点名,人民日报、新华网、紫光阁、共青团中央、央视新闻等众多官媒跟进报道后,曾轶可终于发文道歉,自称“难以相信自己当时竟是如此情绪化。”

曾轶可边检情况通报(大闹边检的曾轶可道歉)(2)

道歉的微博发布后,迅速占据新浪微博热搜榜第一位,阅读量超过7700万。

曾轶可边检情况通报(大闹边检的曾轶可道歉)(3)

曾轶可边检情况通报(大闹边检的曾轶可道歉)(4)

对于曾轶可的道歉,大部分网友貌似并不买账,距离北京边检发布公告已经过去6个半小时,她姗姗来迟的道歉信被很多人认为“只是迫于舆论压力的一种无奈之举”,并非真心道歉。更有网友表示,“这件事岂能道歉就完了?依法处理,该拘留拘留,该罚款罚款!”......

曾轶可边检情况通报(大闹边检的曾轶可道歉)(5)

公众人物因在日常生活与执法人员发生纠纷,怒而转向微博“曝光”,这样的做法并不少见。这些“光鲜人物”之所以犯错,有不懂法的缘故,但更多是长期对自身放任纵容,或漠视法律权威,抱着侥幸心理,寄望以“明星脸”买个人情,蒙混过关。

在此次事件中,有网友认为曾轶可的行为已经违法,警方可以对其处罚。但北京边检只是表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力”,这被部分网友理解为“可不了了之”的意思。面对围观者的疑惑,不如借此厘清处置此类问题的一些原则和边界,而不是只陷入指责和争辩。

曾轶可边检情况通报(大闹边检的曾轶可道歉)(6)

从已知的信息来看,曾轶可可能存在诸多问题。另外,曾轶可不服从检查,两次近距离对民警拍照,这是在干扰执法。根据规定,“未经批准在检查现场、候检区域拍照、摄像,不听劝阻或者拒不删除已拍摄内容的”等情形,可以给予警告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曾轶可擅自拍照,并在网上披露执法民警的个人信息与照片,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是对当事民警的一种侵权行为。

曾轶可边检情况通报(大闹边检的曾轶可道歉)(7)

对于曾轶可事件,不管是其粉丝,还是其他公众,都不应主题先行,给任何群体贴标签,根据个人好恶“选边站队”,而要以事实为根据进行评判。这就有待北京边防公布事发时的完整视频,如果民警确实存在故意刁难情形,也应予以相应处罚;如果是曾轶可“无理取闹”,则应依法追究其相应责任,而不是一个道歉就能“不了了之”。对于曾轶可微博“维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需予以依法处罚。

南方网评论称,当把充分的事实展现出来的时候,公众的眼睛是雪亮。即便说因为“情节轻微”,在对行为后果的追究上可以依法采取更为人性化的处理,但在事实层面,则有必要清楚地说明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既不因为曾是明星就打了折扣,也不能止于口水仗一般的指责和争辩。(中国搜索/何艳)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法制网、南方网、新浪微博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