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量大每日加班怎么办(上班如上坟处处不得劲)(1)

我成功了,却感觉深陷泥潭。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我有一份非常厌恶的工作,是正常人无法逃脱的那种厌恶......(最终)我摆脱了那种生活。

这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在70多岁时,在被问及真正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之前,生活是什么样子,而后他写下上述这段话。

相同的是大多数职场人也和萧伯纳般有着对工作的厌恶情绪,不同的是,大部分人并没有像萧伯纳般能“摆脱现状。”

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

  • 刚得到梦想中的职位,收入也达到自己的期望,那一刻真有梦想成真的喜悦,然而这种感觉很快就消逝殆尽,又回到以往日复一日是继续呆着还是辞职的纠结中;
  • 或者一些娱乐与文体的明星,表面上笑对台下粉丝们“再来一个”的呼声,心中却只想赶紧说“再见”,恨不得马上结束工作;
  • 更有不少专家学者,宁愿放弃令人羡慕的地位,也要逃离枯燥乏味的生活。

调查显示,80%左右的职场人士都曾不同程度感到疲惫,也就是说无论男女,也不论成功与否,即便再有挑战、更高薪、职位更高、时间安排更自由的工作,一段时间后也会归于平淡,那种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枯竭感会再度重现,上班如同上坟,处处不得劲,于是乎便产生“逃离此时此地”的冲动。

工作量大每日加班怎么办(上班如上坟处处不得劲)(2)

可能你会觉得这类情绪仅仅是职场怠倦问题,没必要大惊小怪。事实上,职场怠倦问题决不能等闲视之。

在《自我驱动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史蒂文•贝格拉斯将这种现象称作“精疲力竭症”,他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本书作者史蒂文•贝格拉斯博士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同时也是哈佛医学院附属机构成员,对职场人士心理研究长达20多年。在本书中主要针对职场人士“精疲力竭症”心理问题展开论述,结合史蒂夫自己工作中大量案例加以说明,并有效地给出调整方法,让职场人士快速找回满血复活的工作状态。

工作量大每日加班怎么办(上班如上坟处处不得劲)(3)

到底什么是“精疲力竭症”呢?又是如何形成?

在书中史蒂文•贝格拉斯解释道,所谓“精疲力竭症”指的是:

由持续不断的微小琐事所引发,症状表现为成功之前的焦虑以及成功之后的怠倦,即:你努力实现了目标,并期待人生能有改善,然而结果并没有如你所愿。

众所周知,1993年秋天,NBA明星迈克尔•乔丹在带领公牛取得三连冠后选择从职业篮坛退役,尽管他对篮球还有着近乎疯狂的热爱。

乔丹自称退役原因,完全是因为他还没有从从前多年前被谋杀的悲痛中走出来;而外界媒体普遍认为,乔丹的赌博习惯被联盟要求他光荣“退役”。

对于这两个原因,史蒂文•贝格拉斯均不认为是事件根本,他认为乔丹这个不可言喻的行为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乔丹退出职业篮坛是因为精疲力竭症。当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在职业领域已经成为或即将成功之时,会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不安、压抑、沮丧或者抑郁的心理状态。

不论是像乔丹这样的名人,还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职场人,都会有过这样的“瓶颈状态”,认为自己受限于工作或职业生涯,并且无从逃脱,也无法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面对长期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大多数人都“累觉不爱”,总是感到疲惫,对此作者史蒂文•贝格拉斯解释道一个很直接原因,就是教育问题。

比如老一辈喜欢采取“打压式”方式,喜欢事实都与别人家的小孩比较,长此以往活在别人的期待下,即便取得不错的成就,我们也会自我怀疑。而新式父母恰好相反,采取“表扬式”方法,认为自己孩子样样都要最好,事事都要争第一,表扬本身没有错误,但由于没有表扬到具体事件上,久而久之形成强烈的个人主义,自然而然疲惫,直至形成惯性。

如果“你是最棒的”这样的话会让人承受一定的压力,那么对听者而言它算不上是一个好小心。事实上,这些话是精疲力竭症的主要诱因之一。

工作量大每日加班怎么办(上班如上坟处处不得劲)(4)

三个技巧,让职场人士离开倦怠的困境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曾说:“如果只想赚钱的话, 这很容易。但是人们想要的不只金钱,他们总是想要奢华、爱以及别人的仰慕。”仔细一想这也是我们从那些成功人士身上多感受到的,他们酗酒、嗑药、或者在职业的巅峰抛弃自己的工作。

说到这里你也许能明白升职加薪、各种奖励机制等外在驱动满足不了人们的欲望,也不是驱动人们前进的持续不断的动力,只有解决精疲力竭症的真正诱因,规划好职业生涯,才能从内心自我驱动,重拾工作中的乐趣。

根据《自我驱动心理学》一书的阅读,总出三个内在自我驱动技巧,我认为能从根本上解决职场人的倦怠困境,以此帮助他们在职场上快速满血复活。

工作量大每日加班怎么办(上班如上坟处处不得劲)(5)

01.勇于直面心理上的弱点,搞清楚你在害怕什么

根据马洛斯的需求层次可以将它们分成激励人们的两组需求。这种层次包括了四个阶段的D需求,即缺陷需求;以及B需求,即自我实现的需求。D需求的阶段1至阶段4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B需求是自尊需求。

一旦缺点需求得到满足,根据理论,人们就会进入第5阶段,即完成自我实现,原本需求层次的提高,往往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但如果,有目的为了自我实现去奋斗反而会阻碍这个进程。比如说,突然有一天领导问你这项工作进展如何,使得平常的一份工作得到了上司主观上的特别关注,反而会使这份工作做的没有寻常好。

反过来便是,那些活在他人眼光中的人们,只有了解了达到目标并不能改变现有的生活之后,他们才能尽情享受高峰体验。

再举一个例子,当今职场人士最害怕的事情莫不过于失业风险,尤其是35岁之后。倘若失业他们必须从由低至高重新面对马洛斯需求层次,然而他们没有青春的本钱,故而更容易患上精疲力竭症。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改变,很多职场人将全部精力的75%投入主要职业中,剩下25%可以投入副业,并且保持稳定的人际关系。

在21世纪,越来越多的人都有机会尝试公益性的工作或与众不同的职业,它们具有两种特点:有很强的新鲜感和挑战性,被职业困扰的人也可以借机测试:倘若没了工作,自己是否真的要挨饿。

源于未知的恐惧很常见,也是最具破坏性的。然而当你冲破风暴中心,直击自身弱点,寻求改变应对恐惧,你也逃脱“精疲力竭”。

工作量大每日加班怎么办(上班如上坟处处不得劲)(6)

02.放弃改头换面的念头,试着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自己

史蒂文•贝格拉斯在书中列举了他的病人彼得,他的父亲是一位杰出人士但也十分吹毛求疵,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彼得一直都想要证明自己并不是父亲口中的傻瓜。结果,彼得不断地追逐一个又一个成功,根本无法停下脚步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总是被名声所累。

就彼得的职场生涯而言,起初立志成为一名职业军人,在成为海军军官后;他又改行,回到打算靠自己自立门户5年开了3家零售店;随后彼得为了兼顾家庭经常陪家人参加活动,料想不到的是彼得成为教堂管事人,本意是不为事业牺牲家庭,结果却相反。

其实这就是一个“换汤不换药”的故事,彼得虽然换了几分工作,但依然是工作狂,依然是急切想要证明父亲对他的错误评价,依然无法兼顾家庭。

弗洛伊德说过:“性格即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在五六岁就已经定型了,想要改头换面全部推倒重新来是不可能的,学会通过判定这一性格中哪些部分是正常的,哪些部分中反常的,从而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职场上我们需要换一角度看那些曾经让我们不愉快的事情,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意图,学会接受自己的缺陷,也许就能体会到心理满足感。

工作量大每日加班怎么办(上班如上坟处处不得劲)(7)

03.进行心理多元化训练

研究婚姻关系的心理学家将一夫一妻制中的性激情发展轨迹称为“硬币法则”,指的是结婚第一年,没发生一次性关系就在罐子刚一个一根硬币,而之后的婚姻生活没发生一次关系可以取出一个硬币,最终会发现硬币是有剩余的。幸运的是,夫妻间可以通过新的环境,如度假,重新布置卧室灯维持婚姻新鲜感。

同理,职场人士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给早已习惯的工作加一点刺激。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非单一的模式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

第一,盆栽艺术方式,养活一颗盆栽的树,在初始阶段需要松土,修剪树枝树根,并需要经常换盆。而将职场怠倦人士从抑郁中解脱出来,就必须顶起将他从长期存活的环境中一处,并放置在一个新环境内。

比如说,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轮岗,让员工体验新的工作岗位,用挑战刺激人的大脑。而从事自由职业的人,也可以采取盆栽方式,就像毕加索在职场生涯中,不仅将自己的绘画风格从现实主义转向立体主义,作画媒介也在不断改变。

第二,长期多样化,如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能在多个方面取得积极反馈,那么在面对创新和改变时,心理会变得更加坚强,不会害怕失败,也不会那么脆弱。

构建职场“三脚架”,而非选择吊在一颗树上。职场人士可以审视自己的知识面,自己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销售能力以及策略规划力,然后将这些内容尽可能地融合在一起,比如说培训或咨询类工作的三脚架一般是,销售能力 策略规划能力=天才经纪人或说客。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进行心理多元化训练,减少职场焦虑。

工作量大每日加班怎么办(上班如上坟处处不得劲)(8)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只有当一个人了解其人生的意义之后,他才会明白应该要如何去做。”问问自己“怎么做”意味着我们需要接受旁观者对自己行为的判断、评价、排名以及肯定;而“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才能使我们从旁人的眼光中解脱出来,并专注在我们不顾一切追求的目标上。

通过《自我驱动心理学》帮助我们找到自己内心最纯粹的动力,这种动力是所有自我实现的基础,也是让人重燃斗志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