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黄小白

杨贵妃一生的最后一场雪(杨贵妃之死的秘密)(1)


01


在《妖猫传》中李白为杨贵妃写的诗,一共三首,其中一首是: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在电影里,白居易跟空海介绍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杨玉环那段爱情历史的时候,说到李白给贵妃写的这首诗。


但是细细研究李白这首诗之后,发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第一,我们搞清楚这首诗诞生的场景。


唐玄宗李隆基搞的一个宴会,叫“极乐之宴”,其实就是唐代版本的“海天盛筵”。中心主角当然是杨贵妃,大家看痴呆了。玄宗的宦官高力士为了讨好杨贵妃,就跟喝醉酒倒在一边的李白说:皇上说了,让你给写首诗夸夸杨贵妃。


李白当时喝成傻逼,倒在酒池边儿上傻笑,注意,他的表情是傻呵呵的,然后还挺屌的样子,既然皇帝都说了,他就拿这毛笔在嘴里沾了下,然后就在高力士背上大笔一挥,诗就成了。


所以,他是在一个如痴如醉的超级party现场,然后烂醉如泥的状态诗兴大发,写了这首赞美杨贵妃的诗。


第二,我们再来搞清楚这首诗诞生的背景。


杨贵妃一生的最后一场雪(杨贵妃之死的秘密)(2)

02


我说的背景其实是电影里那个“妖猫”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倭国的和尚空海被召见进宫,说他会法术,看看皇帝得的什么怪病,结果皇帝当他面挂了,在场的还有史官白居易,这俩人懵逼,不知道该咋整。


后来空海发现了皇宫了有猫脚印。什么情况?一只猫居然可以瞒过戒备森严的皇宫进了皇帝的卧榻,还给皇帝下了蛊,因此还害了皇帝性命?这事儿太荒唐了,说出去估计要砍很多人头,所以这俩人就开始调查。


那么问题来了:猫是哪里来的?


随着剧情的推进,发现猫哪里来的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为什么要杀人,杀的人还都不是普通百姓,上至皇帝下至大内禁军的首领人物。


这里说到白居易,就是黄轩演的那个角色,正在写一首诗歌,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长恨歌》,这首诗歌写的是玄宗与贵妃的爱情故事,但是他最羡慕的还是当时李白写的那首诗,就是我一开始说的那首,因为那首诗见证了贵妃的美和大唐的盛世。


然后不可避免的要翻出玄宗时代,杨贵妃之死的迷案。注意,到这里是李白那首诗创作的背景。贵妃之死跟李白的诗可能没啥关系,但是与她的倾国之颜有绝对关系,因为是叛贼威胁玄宗杀贵妃,理由就是红颜祸国。


怪谁?要怪就怪玄宗太爱杨贵妃了,爱到贵妃都成了大唐盛世的象征了。


背景和场景都搞清楚了,接下来我们仔细研究下,李白这首诗到底写的是什么?真的只是杨贵妃的倾国容貌?


杨贵妃一生的最后一场雪(杨贵妃之死的秘密)(3)

03


且看前两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这意思就是: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这得多美才能让云霞做自己的衣服,万花之艳妆点成自己的容貌,世间上有这等美貌的女子吗?


后面那句的意思更过分,说风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这句是情境,前面说人多美,后面说她所在的位置,这叫场景依托,写人之后再写景,古诗里经常有的套路。相声里叫捧哏,往死你捧你。


李白写这两句是想说,这么美的女子你能见到?你特么做梦!


再看后两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过分了过分了啊!这句太过分了,居然说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前面两句说的美人和情境,这后面两句就是形容了,告诉你这样的美人怕是只能在仙境瑶台上才能遇见啊,差不多就是“此女只能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这种意思。


李白写的这后两句啥意思?还是告诉我们:哪有这样的美人,做梦吧你们就!


所以这首诗表面夸杨贵妃多么美,美的不像话,事实上就是在说,做你们丫春秋大梦去吧!


杨贵妃一生的最后一场雪(杨贵妃之死的秘密)(4)

04


为什么《妖猫传》上映之后,那么多影评说陈凯歌又拍了一部神经兮兮的电影。但是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注意了,陈凯歌并不是要讲故事的,而是要还原一个梦。


一个梦从玄宗时代做到了白居易时代,大这个梦极美极梦幻,就跟那个极乐之宴一样,谁都想醉生梦死不想醒来。


而杨贵妃,就是那个梦的极致!


所以电影里很奇怪,玄宗痴迷杨贵妃说的过去,毕竟是他老婆。尼玛日本那个使臣也被迷的神魂颠倒,这就算了,连表演幻术的白龙也痴迷杨贵妃,都不惜变成妖猫要永世陪着她,根本不会相信贵妃会死。


连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光听玄宗和贵妃的故事就被迷的不行了,甚至要写《长恨歌》在赞美他们,这个梦跨度百年,甚至把人变成了妖怪,就是做的不愿意醒。

杨贵妃一生的最后一场雪(杨贵妃之死的秘密)(5)

05


我们再还原一下电影里李白写那首诗的场景:


李白当时喝大了躺在就池边上,其实他的表情和神态,并没有在乎杨贵妃多么好看,也没有正眼瞧,他是个自视甚高,但看到所有人痴迷杨贵妃的时候,他就笑的更傻了。


那颠倒的众生,和幻灭的场景以及贵妃的美貌,让李白笑的更放肆,似是再说,好一个倾国倾城,好一个盛世大唐。然后大笔一挥,张口就来,连写了三首。写完就扔了笔,喝了两口酒又倒了。


这里有另外一个问题,白居易在读李白这首诗的时候,一开始很崇拜和羡慕,后来再读的时候变成一种“笑容渐渐消失”的表情,他明白了什么?


他一开始认为李白一定也是非常痴迷贵妃的容貌,才能写出这样的好诗。直到自己最后写《长恨歌》写不下去的时候,才知道李白当时写的诗,并不是赞美,而是讽刺盛唐的虚假之美。


后来他窥得贵妃是死于权欲和利益的时候,心态有点崩,终于不再欺骗自己,盛唐的春秋大梦终于醒了。


而空海完全是一个局外人,观察了他们对于杨贵妃的痴迷。他所以能识破幻术以及很清醒的判断这件事,并不是他是什么高人,有什么法术,仅仅是他没有做这个春秋大梦而已。


杨贵妃一生的最后一场雪(杨贵妃之死的秘密)(6)

06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电影里一些觉得违和的地方,比如那个场景太尼玛魔幻了,莫名其妙的所有男人都疯狂的爱上杨贵妃...


陈凯歌拍的这个电影,本来就没打算讲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也没有陷入自己的高潮中不能自拔,而是单纯的还原了一个荒唐又极致的梦,让它平地惊雷的开始,又让它轰轰烈烈的结束。


杨贵妃代表的是梦中那个极致,盛唐辉煌的象征,所有人看见就会痴迷神往的冥想,她就是那个梦,所以李白没来由的神笔之夸,白居易莫名其妙的歌颂,日本使者鬼使神差的喜欢,白龙豁出性命不惜变成妖猫一样的追随...


这场梦中,没有人能幸免,即便大家清醒的认识到这是梦幻,却依然如醉如痴。


如同李白在极乐之宴上写完诗之后扔了御笔,就趴就池中喝酒一样,在这美轮美奂又如同仙境一样的地方,无所顾忌的享受极乐之宴,谁他妈愿意醒来啊!


但是,他还是借着夸赞贵妃的美貌,将这场梦写成了一首诗,告诫了后人,然后自己醉倒在池边,继续做梦。


在一个大家都喜欢做梦还不愿意醒的时代,你一个人清醒是很危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