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在长板阻击后,刘备无法再去江陵,收拾残部改向东寻找汉水上的渡口,到达渡口时正好遇到沿汉水南下的关羽,于是合兵一处,乘船去夏口。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败得一塌糊涂(曹操到底是怎么输的)(1)

曹操主要目标是江陵的水军和物资,也没有去追刘备,而是继续南下,前去占领江陵。

曹操率虎豹骑赶到江陵后,本身就是降曹派的蔡瑁和张允在接到了刘琮投降的命令后,没有进行任何抵抗。(蔡瑁身世显赫,他的姑妈嫁给了前太尉张温,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嫁给了刘表,一个嫁给了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曹操下令仍由蔡瑁、张允统率水军(一来表达对荆州降将的信任,二来曹操手下熟悉水军的将领还真不多。)这支水军力量十分强大,有大小舰船数千艘,水军主力三万人以上。

曹操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刘琮。

刘表镇荆州时间太长,他接纳了大量的流亡士族和南下难民,恢复办学教育,将荆州治理成了富庶、安定的南方乐土,在荆州刘表的影响力很深远。

之前曹操率领虎豹骑追击刘备时,刘琮手下有个叫王威的人看到曹操轻军冒进,秘密建议说:“曹操认为将军已经投降,刘备逃走,必然松懈无备,现在又轻行单进,如果以奇兵数千,在险要处埋伏,定可将曹操擒获。那样以来将威震天下,中原可传檄而定。这是难遇之机,切不可失去呀!”

如果刘琮放手干一把,曹操将再次上演宛城之败!

官二代刘琮缺乏张绣的勇气,计划没有执行。但是荆州难免什么时候冒出来个王威那样的人,拉刘琮做大旗叛乱,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刘琮从荆州弄走。

于是曹操以献帝的名义改任刘琮为谏议大夫,同时封荆州的15位士人为侯爵(大批量收买当地豪族)

就在曹操摘取荆州果实时,孙刘间的第一次会面开始了。

刘备在逃亡途中遇到了江东派来的代表:鲁肃(因为刘表死了,孙权需要知道现在荆州的虚实)

鲁肃自柴桑沿江而来,这一道就在不断地接消息,到了夏口,说刘表死了,曹操已经南下了。鲁肃入南郡境时,听说刘琮投降了,刘备正在往南跑。

鲁肃精确计算刘备的逃亡路线后,终于见到了刘备。

鲁肃问:“刘豫州下一步想往哪里去?”

刘备说:“我准备投苍梧太守吴巨,吴巨是我的老朋友。(苍梧郡属交州刺史部,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当时这一带属别偏僻荒凉的地方。吴巨是刘表的旧部,刘备在襄阳待了几年,有可能认识他并和他有一定交情。)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败得一塌糊涂(曹操到底是怎么输的)(2)

鲁肃对此不以为然:“孙将军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东英豪都归附他,目前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成就大事。现在为君计议,不如派心腹之人出使江东,双方联合起来共创大业。而吴巨不过是凡人一个,又地处偏远,马上就会被人吞并,怎么可以以身相托呢?”(鲁肃的话里透露出江东的一个战略目标,攻打交州。赤壁大战后孙权就派部将步骘为交州刺史,设计把吴巨杀了,占领了交州刺史部。)

刘备听完鲁肃的话大喜,于是前进至鄂县,此处距夏口很近,刘备派诸葛亮同鲁肃一起去见孙权,完成结盟任务。(曹操南下荆州后,孙权也很紧张,他亲自坐镇柴桑,这里是东吴势力的前沿地带,因为前临大江,背靠庐山和鄱阳湖,历来都是军事重地。由夏口到柴桑,相当于从今湖北省武汉市到今江西省九江)

鲁肃和诸葛亮从此相识,并成为终其一生的好友,鲁肃还告诉诸葛亮他兄弟诸葛瑾的情况。(诸葛亮随叔父离开老家后,诸葛瑾在家乡实在没法待下去,于是携继母一起来到江东避难,开始没有受到重用,生活上也很清贫,后来经孙权姐姐的女婿弘咨的推荐,担任了孙权的秘书长。)

诸葛亮和鲁肃来到柴桑后见到了孙权。(《三国演义》对随后的故事开始了大量的加戏描写,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舌战群儒,其实真实历史上诸葛亮此时的地位并不高,还没到出动江东群雄的地步,外交这东西永远是需要实力背书的。)

诸葛亮帮孙权精算了双方的实力对比:

1、刘备这里还有近万人,刘琦的江夏军亦不下万!

2、曹操的北军不习水战,水军用的都是荆州的投降兵,非心服也。

所以放心出兵吧,不要害怕曹操。

这边诸葛亮在和孙权办理结盟事宜,在江陵的曹操也在考虑着下一步的行动。

摆在曹操面前有两个选项:

1、继续一鼓作气,解决掉江夏郡的刘备和刘琦;

2、暂作休整,待明年春天再开战事。

大部分人都主张抓紧时间打,毕竟荆州得来太轻松了,但是贾诩提出反对:

“明公过去打败袁氏,如今又收服汉南,威名远著,势力强盛,如果借助楚地之富饶,壮大武力,安抚百姓,使大家安居乐业,那么不用兴师动众江东自会臣服。”

但是曹操还是决定继续打下去,毕竟官渡之战那么惊险都打赢了,更别说现在的曹操占据绝对优势,孙权那边人心惶惶,大兵压境,说不定江东和荆州一样就主动投降了呢?(曹操所料其实一点没错,如果不是有周瑜鲁肃,江东真的会不战而下)

曹操即刻沿江而下,目标直指夏口,为了吓阻孙权,曹操还写了一封很嚣张的信。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江东方面收到封后,迅速分成了两派。

压倒性的是投降派。(权得书以示群臣,莫不向震失色;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原因和荆州其实一样,换了领导,日子照过不误,凭啥陪你去和曹操玩命呢?)

令孙权惊惧的是,投降派的的代表就是文官系统的一把手,他哥哥托孤的大佬、帮他稳定江东的柱石之一:张昭。

张昭说道:“曹操是豺狼虎豹,挟持天子以征讨四方,动辄以朝廷的名义来发布命令。今天我们如果进行抗拒,就更显得名不正而言不顺。况且将军可以抵抗曹操的,是依靠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占有荆州的土地,刘表所训练的水军,包括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已由曹操接管,曹操计全部船只沿长江而下,再加上步兵,水陆并进。这样,长江天险已由曹操与我们共有,而双方势力的众寡又不能相提并论。因此,依我们的愚见,最好是迎接曹操,投降朝廷。”

剩下的那些江东豪族赶紧随声附和,赶紧降了吧!

孙权此时面临着与刘琮一样的处境,但孙权比刘琮强的是,他手中是有铁杆军事力量的(周瑜当时在鄱阳湖练水军,鄱阳湖就在柴桑附近,登上庐山向下俯视就是万顷碧波的鄱阳湖。)

但是面对会议上的一片投降声音,孙权难免还是有些动摇,真正帮孙权下定决心的,是鲁肃。

孙权上厕所时,鲁肃跟了过去,鲁肃说:“曹操那边能不能投降,要看谁。比如我鲁肃是可以投降的,我投降后,能从小官干起,我这个水平的做个太守州牧的我觉得问题不大。但您呢?您认为您的结局会是什么呢?你真的认为自己能善终吗?”(别听他们那扯淡!江东全降都没问题!唯独你孙权投降了可能就会被干掉)

孙权叹息道:“刚才大家说的,很令我失望,你的想法正和我一样!”(这次会议也是一块炼金石,照出了众人的忠心程度,孙权称帝后设立了丞相一职,大家都认为应该是张昭,可孙权就是不同意,任命了名气小得多的孙邵。孙邵死了,孙权还不让张昭当丞相,任命了顾雍。可以敬着你,可以让着你,但永远不会信任你了)

随后,孙权加急把周瑜招了回来。

周瑜回来后,孙权在这个铁杆硬派的坐镇下又开了一次会。

会上周瑜尽显中流砥柱风采。

首先驳斥“主和派”的投降理由说:“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但实际上是汉朝的贼臣。将军应当模行天下,为汉朝清除邪恶的贼臣。何况曹操自己前来送死,怎么可以去迎降?“

接着周瑜分析两军交战的胜败关键,指出曹操冒险用兵之忌:

1、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马超、韩遂还驻兵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2、曹操舍弃鞍马,改用船舰,与生长在水乡的江东人来决一胜负;

3、现在正是严寒,战马缺乏草料,供给未必足够;

4、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长期征战,早已疲惫不堪;

5、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

周瑜向孙权提出请求,自己率精兵数万进军到夏口,迎击曹军。

孙权紧接着正式表态:“老贼打算废汉自立很久啦!害怕的不过袁绍、袁术、吕布、刘表还有我孙权!现在都没了,就剩下我了,我和这老贼势不两立!”

随后孙权拔出刀来,砍断案角怒吼:“谁再说降曹,我就拿他当这桌子砍!”

孙权和周瑜的表态代表着江东对曹操正式宣战。

但是孙权还留了一手,周瑜要精兵5万,孙权只给了3万人(是江东兵力不够吗,要知道孙权后来在东线还同时开辟了合肥战场,他得压着周围张昭这帮投降派,看不见的战线上任务也很重要!)

孙权任命周瑜为左都督,老将军程普为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主力沿江西进,迎击曹军。(看看孙权选的这三个将,周瑜:孙策的把兄弟,程普:他爹的老部下,鲁肃,孙权自己的心腹,三人互相牵制,兵权不会被一人独掌。怎么样,年纪轻轻就会玩弄权术了,曹操后来有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是对孙权最高的评价)

208年十月,周瑜开始逆江而上,两军在樊口(鄂州)顺利会师。

此时同时,曹操也下达攻击令,兵分两路,拿下夏口。

南路以水军为主

由曹操亲自率领,包括曹纯统领的虎豹骑,任峻统率的水军(是曹操在北方训练出来的,人数不会太多),原荆州的水军,大体上有8万人,各式战船数千艘。

南路军从江陵出发,沿江东下。

为什么不走陆路呢?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败得一塌糊涂(曹操到底是怎么输的)(3)

看上图,长江流至江陵后先往南,绕了一个大圈再往东去,在这个半圆形的圈子里,是著名的洪泽湖区(在当时,这一片湖区的面积更大,它的名字叫云梦泽,北到大洪山区,南界长江,东西400公里以上,南北超过250公里,是如今洪泽湖区面积的数倍。)

这里河网密布、湖泊纵横,不适合大兵团运动,所以只能选择乘船东进。

北路是陆军主力

襄阳驻扎的是曹军的主力,包括于禁、张辽、张郃、乐进、路招、朱灵、冯楷各部,有将近10万人。

北路兵团的七位猛将资历、战功都大致相当,让谁统一指挥大家都不会服气。曹操考虑再三,派出脾气最好、善于做沟通协调的赵俨去做临时指挥官。

北路兵团除了这七个大将的部曲外,还有一部分水军,由原荆州将领文聘指挥,但是船只不多,为此临时造了许多竹筏,行动就比较缓慢。

此外江陵还有曹军的一部分主力,由曹仁率领,除了震慑荆州本土反抗力量外,还担当监视上游刘璋的任务。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败得一塌糊涂(曹操到底是怎么输的)(4)

在东线,曹操还命令驻扎在青州、徐州一带的臧霸率部南下,进驻广陵郡。李典所部移师合肥,直面江东的大本营吴郡。

曹操的南路军一路顺江而下,在赤壁突然遭遇周瑜率领的孙刘联军,激战后,曹军战败,退至长江北岸的乌林,两军开始隔江对峙。

曹操在乌林等待北部军的到来。

周瑜等不起,他必须主动发起决战。

在不断袭扰曹军后,他发现曹军开始用船锁将船只连环为营,军士在船上行走如平地,晕船的问题大大好转。(这是曹军的专利,不是庞统的计谋哈)

先锋都尉黄盖献计周瑜:“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北路军如果杀到,孙刘联军难以抵挡)

周瑜认为可行,于是派黄盖诈降。(并没有什么苦肉计,曹操自打南下就一直受降,已经变成惯性思维了,不过曹操仍然亲自进行了严格盘问。)

黄盖的使者素质比较过关,成功过关。

黄盖先命人准备了轻舟10只,把干燥的荻草和枯柴堆在船上,浇上鱼油,用赤色的幔布盖着,在船上插上旌旗龙幡。

时江面上刮起了东南风,这10只轻舟在前,到江中心时升起帆,黄盖手持火把告诉部下,让大家大呼:“投降了!投降了!”

在距离曹军大营还剩两里时,黄盖下令点火,十艘燃烧弹扑向曹军水寨大营。火烈风猛,船行如箭,在大风呼啸下,大火先是烧了水寨,紧接着又烧上了岸上的陆寨。(曹操当初之所以把船都连上,就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冬天是刮不了东南风的!但是经历三征黄祖的江东军对当地气候了如指掌,这个季节,这个地点有一定可能会刮东南大风,这就是为什么前面要写孙权三征黄祖的原因,很多时候,历史都是有上下连接的。天时地利人和,曹操都输给了孙刘联军)

周瑜随后下令展开了总攻击,率精锐在正面追击曹军。

刘备也亲率部队登岸向乌林的曹军进攻,指挥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四处出击截杀曹军。(皇叔此时激动啊,苍天啊,大地啊,你曹操还有被我刘备追击的一天啊。)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败得一塌糊涂(曹操到底是怎么输的)(5)

刚归附的荆州军开始了大逃亡,带动整个曹军全面溃退。

曹操准备逃了!

慌乱间,他也不敢去找北路军,对他来说现在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曹仁镇守的江陵城。

曹军开始了艰难的跋涉,他们要穿越茫无边际的云梦泽,这里到处是河湖、沼泽湿地。

为了加快速递,曹操下令让士兵背着草,遇到有水的地方填上草,马匹才能勉强通过。其间大家争先恐后,人马相撞,老弱病残的士兵被战马纷纷踩踏。

由于道路实在太糟糕,曹军用了四天时间才走到华容县境内。(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曹操宁愿走水路,也不走陆地的原因)。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败得一塌糊涂(曹操到底是怎么输的)(6)

曹军的北路军之后的行动史书上没有记载(可能在得知曹操大败后,主动退兵。)

整个赤壁之战,最终以曹操狼狈逃回江陵结束。

此战对曹操来说的确是大败,但并不是惨败,南路军的主力都是投降的荆州军,这从后面曹仁在江陵扛了孙刘联军一年多可以力证(曹仁最终放弃江陵也不是兵力不足,原因下篇再谈)

但是对于刘备和孙权来说,赤壁之战的胜利太重要了!

孙刘联军打破了曹军十多年来不可战胜的神话。(灭吕布、败袁绍、征乌桓,曹操已经十多年没有尝到败绩,正是因为保持常胜的战绩,才能不战而下荆州)

江东的孙权彻底奠定了自己南方一哥的地位,自此江东归心,当地大族们不敢再有异心,自此终曹魏一朝,北面再无机会能够打过长江。

对于刘备则是转运之战,从此他不再害怕曹操这个大敌,即使没有孙权助力,在汉中,他也敢豁出去和曹操对打!

更重要的是,刘备的好兄弟关羽在此战发现了曹军的弱点,随后他将充分结合水陆军的优势,在荆州打出了令人震惊的战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