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健身的目标是说“我想瘦一点”,多半你不会对自己特别坦诚。但如果你在马拉松赛场上争取跑进330,你一定会拼尽全力。

马拉松比赛充满神奇,你可以跨域地域、穿越古今和地球上、历史上任何一个人来进行横向对比,你们的距离是一样的,路况也差不多。你的努力是可以量化的,马拉松是这个星球上跑者的通用货币。是对跑者能力最好的量化(比如你的成绩和世界第一个马拉松冠军相比如何?)。

跑马拉松的时候你都在想什么(马拉松能让你过得自信)(1)

跑马拉松的你,对目标及实现过程必须坦诚:距离不打诳语,时间不骗人,速度是通识铁律,成绩坚定不移。这种量化的结果,自带光环和神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一切都公平。而这项艰苦而公平的比赛带来的另一重大好处,就是提升你的自信。

心理学有这样的论断:人会把自信心建立在完成某项困难的任务之上,比如跑完一场马拉松,追到心爱的姑娘,完成一项大工程或者挣到一大笔钱。理论还指出,看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完成了你试图尝试的任务时,也和自信心相关。比如你的邻居完成了马拉松,哪怕是你不认识的人完成马拉松的故事,也会激励到你。

人们喜欢看奥运会,看足球,看热血动画片和各种竞技,因为那些代表了人类去突破极限的身影本身就是一种激励。人们常常会被激励所牵引,产生要努力的冲动。粉丝追星也带有类似的心理慰藉。

跑马拉松的时候你都在想什么(马拉松能让你过得自信)(2)

马拉松42.195公里是个非常神奇的距离。困难,但又不是特别困难。可实现,又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才能实现。要知道,我们参加马拉松不是因为它容易才去报名,恰恰相反,马拉松受欢迎的秘密在于“困难”和“过于困难”之间的平衡。在管理学中就是那个著名的目标设定SMART原则中的可实现原则:“努努力够得着的目标。”这种“需要走出舒适区”的困难目标,伴生的是成长、成就感和自信心。自信心和成长是正向关联的(内啡肽也起了一定作用),完成马拉松特别容易激发自信,你可是靠自己的双脚去完成这42.195公里的!

马拉松的距离,长到让普通人一定会遭遇巨大的生理极限,但又不会遥远到不可能完赛。生物学知识告诉我们,普通人身体储存的能量可以支撑30公里左右的距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撞墙”距离。完成马拉松,你会遭遇极限陷入困境,同时克服极限之后的那几公里,又给你足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很多跑友都表示“完成了全程马拉松之后,整个世界都不同了。”这也是我之前写过文章“半马不是马”的重要原因。你需要克服撞墙期(30公里左右)的困难,才算进入了马拉松的领域。

跑马拉松的时候你都在想什么(马拉松能让你过得自信)(3)

当然,不可否认,现代人因为体能输出大幅减小,已经“退化”得举步维艰了。对有些人来说,跑21公里已经是超越极限满是自豪感的距离。不过,从人的生理构造来看,从基因定义的人的原装配件来说,身体里的糖原储备(血糖、肌糖原、肝糖原)的总量,是足以支撑能量燃烧30公里的。

糖原主要贮存在肌肉和肝脏中,肌肉中糖原约占肌肉总重量的1-2%约为400克,肝脏中糖原占总量6-8%约为100克。肌糖原分解为肌肉自身收缩供给能量,肝糖原分解主要维持血糖浓度。通过计算可以知道,正常然储备的糖原大概有2000大卡,按照跑1公里约消耗60~70大卡来看,一次消耗掉身体的糖原储备,大概需要跑30公里左右,这是任何一个正常人的能量储备。当然,糖原不会完全消耗掉的,当检测到血糖水平较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大量消耗脂肪了。现在你该明白,人真的是非常适合长跑的动物,从远古祖先“靠长跑追赶猎物直到把猎物累死”这一狩猎方式来看,现在人的退化还真是很严重呢。

跑马拉松的时候你都在想什么(马拉松能让你过得自信)(4)

说完了能量储备,人的奔跑,自信成就感,再看马拉松,大概可以理解马拉松的核心成就感,就来自于这种“努努力够得着的艰苦”了。

通过努力训练,用比较安全的状态完成42.195这一奇妙距离,获得多数人知道、少数人拥有的自豪感。

通过参加比赛,更加理解自己的进步的节奏,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努努力够得着”的目标设定,量化自己的能力,不断成长与自信。

马拉松是一种基于本能的“非常公平”的运动,无论你的学识、文化背景、有钱没钱、社会地位差异有多大,跑步童叟无欺……

对不太自信的人来说,从无到有,从起步开始到完成一场马拉松,多数人都能从这种公平成长中获得自信心。对本身很自信的人来说,这样的“干大活”的磨砺,又能带来长足进步所需要的耐心。

跑马拉松的时候你都在想什么(马拉松能让你过得自信)(5)

现而今,马拉松作为一个具有2508年历史的跑步超级IP,已经被赋予更多跨界的荣耀和意义,比如旅游,比如慈善,比如线下社交,作为非常好的标签存在。

跑马拉松的时候你都在想什么(马拉松能让你过得自信)(6)

当然,跑步发展快了,都会有不靠谱的杂质混进来,比如替跑、兴奋剂、虚荣和其他乱象。但就像任何事物都没有纯粹一样,毕竟一项运动的大部分,才定义了这个运动的性质,有杂质的玉还是玉,有一点点金子的沙堆还是沙堆。

马拉松,你值得拥有。

(图片来自网络)

黑跑黑话

“马拉松的横向量化对比,特别有趣。”

历史上第一个马拉松世界冠军,斯皮里东.路易斯,成绩2小时58分50秒,首届奥运会上的马拉松比赛(距离是40公里200米的非标准板)中获得的,推算下来,如果你的全马成绩是3小时07分42秒,就和他打个平手,有自信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