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要想着你有钱,要想着你值钱,这才是真正的安身立命。"

"有道,才能更好的报国!"

"良言一句,生机满天地!"

"人的一生,其实是做了很多半途而废的事情的。可仔细想想,事情真的不是废在半途,而是由于智慧不够,一开始就废了!"

这是东方出版社新书《会心:每日一觉365》(以下简称《会心》)中的节录。

《会心》一书由独立学者米鸿宾先生所著,辑录了2013年到2019年7年间,作者的365条慧语。此书围绕生命智慧展开,内容包含贞语、鉴人、承圣、养志、培福、二十四节气等人生涉世增慧的各个方面,其微言大义,不仅诛心,更能醒神,可令读者不时畅抵清心增慧之美境。

国学经典给人的智慧(慧语破日用之尘网)(1)

从精微之处体悟经典智慧

作为独立学者,米鸿宾幼承外公庭训,秉承中国文化最优良的传承——博参四书五经、通览诸子百家,学际天人,出入古今,究大易,谙经学,精五音,擅六壬,旁涉天文、历法与国史。如今,他已出版有《大易至简》《六壬神课金口诀心髓指要》等10余部著作。

国学经典给人的智慧(慧语破日用之尘网)(2)

《会心》作者米鸿宾

"一个真正的经师,一定会结束你很多噩梦的——他会告诉你抵达智慧的正确方法,令你人生的很多噩梦就此戛然而止。"对于传统文化的熏习,米鸿宾认为,无论长幼,都应从传统文化的经典中,来汲取营养,饱满个体生命。米鸿宾在书中说,"一个精习格物、通达经典的人,在哪里都是火种,都能把智慧重新点燃!""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能够让生命庄严——但前提是:你要有先见之明的智慧和不因时空转换而迷失自己的能力。"

"对于'事业',世人只知有事,不知有业,更不知业之善恶。要知道,人世间,有一事便有一业。"时至今日,很多取得了方方面面的既得利益者,都是依靠运气,而非智慧,时时大谈特谈概念,但"遇事则人事不省"是他们的印畿所在。

从"格物"治学到创办十翼学院

米鸿宾在治学中,非常重视《大学》所言"格物"的基础能力,无数读书人都是栽在此处而未得慧门而入,一辈子,波波浪走,满头狼藉……

《会心》一书,通篇多处提及"格物"一词。"什么是'格物',什么是格?《说文》释为'木长皃',喻为找到事物的特点。什么是物?周代尹喜曰'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格物,就是找到事物势能发展变化的规律。"《会心》载:"读书不落在'格物'与'明德'的境地上,都是未熟的瓜果。若出而传道授业,则往往是毁人不倦,出焦牙败种……"

米鸿宾认为"这个世界,不缺名山,不缺大川,不缺物质,不缺财迷,不缺贪官,也不缺污吏……缺的是道场和有道的人。"因《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国智慧不可离于《易》道。他明确指出学《易》路径——从解读《易传》入手。《易传》分为10个篇章,是学习《易经》的10个翅膀,此为"十翼"之功。他以此为号,又作为书院之名,言明志向,以传授中国文化的精蕴"格物"智慧为己任。

"遇事能断,才是真君子。""真君子,能助人亦能救己"。在米鸿宾看来,数千年来古人总结的格物智慧窍诀,尽在《易》道之中,将其渗入生命,方能广破尘网,以其"胜物而不伤"的功夫,驾驭工作和生活,才能领略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慧境。

"心有千千智,布衣何处不王侯?"格物是中国文化抵达中国智慧的基础,无论是古之易学还是今之科学,皆隶属于格物范畴。中国文化一直强调顺势而为的大智慧,就是基于格物的功夫。他说,中国智慧的最高境界就是功夫与境界,二者分别对应于《大学》所言的"格物"和"明德",而这,才是中国文化的功夫与境界所在。

手账设计便于随时记录

《会心》一书,为方便读者在阅习中随时记录下心得,特别采用手账设计,一页只显示两条慧语,留下相当空白,并内插牛皮纸功能页以备读者更丰富的记录。

国学经典给人的智慧(慧语破日用之尘网)(3)

内插牛皮纸功能页便于记录

本书在设计时,不仅封面采用皮革面料,颜色挑选为呼应天道的乾卦之橙,并且内文设计端庄大方,让读者在清心增慧之余,更有优质的视觉效果绽放,可令精气神愈加饱满。

"不见其法,不值明师,无由闻天下之有斯妙事也。"米鸿宾认为,中国智慧只要从"宗经、涉世、守先、待后"一脉研习下去,便有抵达的可能。而且,这也是抵达中国智慧最近的一条路!

此外,关于古代养生的智慧也不容忽视,他认为只有好的见地,并且有力量去践行,才会有睿健的身心。

国学经典给人的智慧(慧语破日用之尘网)(4)

编辑|筱茜 审校|相松

转载:后台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