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儿童节的到来,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近日,多地监管部门相继发布儿童用品检测报告显示,包括儿童服装、玩具在内的多种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出,所涉及产品不乏国内外知名品牌。本期《天天3.15》节目邀请到两位嘉宾跟大家分享有关儿童用品质量相关的消费话题。

嘉宾介绍

宝宝必备的10种日用品(天天3.15宝爸宝妈们)(1)

陈诚云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轻工产品检验所副所长

文雯云南省消费者协会

宝宝必备的10种日用品(天天3.15宝爸宝妈们)(2)

(陈 诚)

1

选购玩具时,需要注意什么?

玩具属于国家强制性认证产品,也就是常说的“3C认证”产品。合格的玩具产品或者包装上都会有3C的标志及编号。各位家长在选购的时候应先看一看产品有没有3C标志及编号。同时,还应注意看产品的执行标准、使用注意事项或警告、使用说明。

目前我国玩具安全的标准是GB 6675系列。家长在选购玩具时,还要注意的就是这个玩具是不是适合孩子的年龄段。玩具的适用年龄有多个阶段划分,目前市面最常见的阶段是36个月,也就是3岁。如果这个玩具不适合36个月以下的儿童,则玩具上会附有警告,警告语通常以“警告”、“注意”等字眼作为开头。例如:“警告:不适合36个月以下儿童使用”或“警告:不适合3岁以下儿童使用”,或者采用年龄警告图标。通常不适合36个月以下的儿童使用的玩具,其中含有小零件或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小零件。所谓小零件,是指玩具的可拆卸部件,或在玩具使用过程中脱落的部件。常见的如小球、毛球等。年龄较小的孩子在玩耍时如果吞食了这些小零件,易导致窒息等危险。

家长在选购玩具时,还要多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

2

玩具在使用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家长购买玩具后并非直接交给孩子就可以了。对于标注了“应在成人监护下使用”的玩具,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特别对于一些在使用过程中有化学反应或类似的玩具,家长应先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或注意事项。

疫情期间,家长们对孩子使用玩具的清洁消毒更为关注,很多家长甚至天天都将孩子使用过的玩具来个“大扫除”。对于供36个月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国家标准有明确规定,应确保能进行清洁。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会啃咬或舔舐玩具,表面残留的唾液容易滋生细菌,长时间不清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在消毒或清洗玩具时,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纺织类玩具,国家标准要求应可以进行清洗,除非内部装置经洗涤后会导致损坏的。在洗涤时,应按照玩具标识的洗涤要求进行。

(2)对于塑料玩具,可用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通风晾干。

(3)对于木质玩具,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消毒水中,否则容易吸水涨裂,导致表面涂层脱落。可用棉片蘸取少量酒精擦拭清洁表面,通风晾干。

(4)对于注明耐高温的玩具,可采用蒸煮的方式进行清洁消毒。

(5)有的家庭购置了紫外灯用于消毒。在使用紫外灯消毒时需注意,紫外灯最好设置在独立的房间中;在紫外灯使用期间,禁止人员进入房间,以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消毒完成后,因紫外灯消毒时会产生臭氧,应将房门开启一段时间通风后再进入。当然,如果需要紫外消毒的玩具体积不大,我们建议家长可使用紫外灯消毒箱,这会相对便捷和安全。

3

选购和使用儿童口罩时应注意什么?

建议家长在选购儿童口罩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执行标准为GB/T 38880-2020《儿童口罩技术规范》的儿童口罩。该标准于2020年5月6日发布并实施,是我国甚至全球首个儿童口罩标准,适用于6~14岁儿童。

家长应尽量避免使用成人口罩给儿童使用,除尺寸及有效过滤等带来的问题,成人口罩的呼、吸气阻力与儿童差异较大。佩戴过高呼气阻力和吸气阻力的口罩将对儿童的心肺造成较大压力。

(2)按照《儿童口罩技术规范》的要求,儿童口罩按性能可分为儿童防护口罩(F)和儿童卫生口罩(W)两类,分别用字母F和W予以标识,家长们在选购时请注意区分。这两种口罩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过滤效率上,例如对于细菌过滤效率,儿童卫生口罩要达到95%及以上。

其次,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面部尺寸来分类,儿童口罩分为小号(S),中号(M)和大号(L)。请各位家长按照孩子实际面部尺寸来进行选择。口罩的尺寸过大或过小都可能会降低口罩的防护效果。

(3)儿童口罩明确规定了与皮肤接触的内层材料不应印花或染色。所以家长和小朋友们不能只为了漂亮和好看就购买内外侧都有印有图案的口罩。

家长在给儿童佩戴口罩时,请注意口罩外包装或说明书中的安全警示:

(1)出现呼吸困难的儿童不建议佩戴口罩,如需佩戴应遵循医嘱或佩戴其他适合的呼吸防护用品。

(2)使用时应及时将口罩包装材料等与口罩佩戴无关的物件清理掉。

(3)儿童应在成年人看护下佩戴使用口罩,看护人应注意观察并教育儿童正确佩戴口罩。儿童佩戴口罩期间不应大闹或进行中等和中等以上强度运动,不应拆卸呼吸阀及呼吸阀内部件;如佩戴期间出现呼吸不适、皮肤过敏等症状,应及时摘脱口罩,必要时应立即就医。

(4)口罩应保持干燥,使用中避免沾湿,必要时应及时更换。

这一条请各位家长注意。特别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在佩戴口罩后,因呼气和吸气阻力变大,孩子可能会张开嘴呼吸,甚至还有些孩子为方便呼吸会用舌头把口罩顶起来。出现这样情况,各位家长除引导孩子正确佩戴口罩外,必要时应及时跟更换口罩。

(5)口罩不建议洗涤后重复使用。

(6)已使用的口罩不应与他人交换。

因现在口罩通常采用环氧乙烷进行灭菌,而儿童口罩标准中要求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大于2μg/g,远低于成人日常防护型口罩的10μg/g。特别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孩子在佩戴口罩后如果说“味道大”、“难闻”,请家长予以重视并最好亲自闻一闻。建议先打开口罩包装后放置一段时间,如仍有强烈异味,不建议使用该产品。

4

在选购和使用奶瓶时有什么建议?

按瓶身材质区分,目前市场上以塑料奶瓶和玻璃奶瓶为主,其中塑料奶瓶由于具有质轻、防摔、携带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常见材质主要有聚丙烯(PP)、聚苯砜(PPSU)、共聚酯(Tritan)等。其中,聚苯砜(PPSU)可耐高温200℃左右。

在选购奶瓶时,还请各位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标签标识信息完整的产品,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材质、生产企业信息、生产许可证编号、执行标准(GB 38995-2020)、生产日期等。

(2) 选择透明度好,刻度清晰标准的奶瓶。尽可能避免选择印刷图案较多的奶瓶。

(3)选择前闻一闻,避免选择存在异味的奶瓶。

在使用奶瓶时,还请各位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使用后的清洗,建议采用海绵软质材料擦洗,避免奶瓶内壁产生划痕,从而造成奶垢残留,滋生细菌,对婴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2)注意奶瓶的消毒方式方法,建议优先按照奶瓶外包装或产品说明书明示的方法进行。

(3)当需要奶瓶进微波炉加热时,应先看奶瓶的使用说明是否能进微波炉,以避免产品损坏或其他有害物质的析出。

5

给婴幼儿选购衣服时应注意什么?

家长在给孩子选购衣服时不能一味追求时尚和品牌,要先确保孩子穿得舒适和安全。特别对于婴幼儿的衣服,一定要注意以下方面:

(1)常见的衣服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为婴幼儿产品、B类为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C类为非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家长在选购婴幼儿产品时请注意产品是否有A类标识。

(2)避免选择带有绳索和拉带的衣服,这有可能导致婴幼儿在穿着时颈部被缠绕,存在窒息的风险。国家强制性标准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对婴幼儿及7岁以下儿童服装的绳带有着明确的要求:头部、颈部不应有任何绳带。

(3)避免选择有过多装饰衣服,以防幼童在穿着过程中吞食饰品,造成窒息等危险。

(4)避免选择颜色过于鲜艳的衣服。家长在选购前也可以闻一闻,如有刺鼻气味,不建议购买给孩子。

(5)婴幼儿的衣服在买回来后,建议清洗后再进行穿着。

宝宝必备的10种日用品(天天3.15宝爸宝妈们)(3)

(文 雯)

消费提示

宝宝必备的10种日用品(天天3.15宝爸宝妈们)(4)

“六·一”儿童节来临,为帮助孩子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度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对于假期出行,云南省消费者协会特别提醒各位家长:

1、选择正规、有经营资质、口碑好的游乐场所。家长应选择有合格资质的游乐场所,特别是大型游乐设施,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到后续的改造、修理、检测环节全程有安全监管,这样安全才能有保障。

2、检查游乐设备是否有检验合格标志,是否处于检验有效期内。为保证大型游乐设施运营安全,法定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每年会对大型游乐设施开展定期检验并核发检验合格标志。在乘坐大型游乐设施前,应察看其是否悬挂检验合格标志,并在检验有效期内。

3、要选择安全、适合的游乐项目。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年龄来选择合适的游乐项目。不要冒险挑战超过孩子承受能力的高危险项目,如漂流、潜水、水上乐园、高速、高空等风险较高的游乐项目。选择水上游玩项目之前应先与经营者确认有相应的救生保障措施,确保儿童在游玩中的安全。

4、认真阅读游乐设施乘客须知。儿童在游乐场所消费时, 一定要有家长陪伴, 家长要认真阅读游乐设施乘客须知、注意事项,并对孩子进行讲解和提醒。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防范消除。要注意设备上的警示标志、防护装置,积极配合管理人员的指引。

节日期间购买儿童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索要并保管好发票及相关购物和服务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这些都是维权时的有力证据。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积极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拨打12315市场监管投诉举报电话,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投诉,依法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来源:云广记者曹禹梦

编辑:曹译文

责任编辑:管昕 屠虹怡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