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了我们职业的一个现状,我们的潜质:我们擅长什么,热爱什么,能做到什么层度,譬如同样是程序工程师,你的定义是成为中层管理,那么也许挨着及格线跟着公司走多年后就实现了

如果定义是成为顶尖工程师,除了日常的工作,还有工作之余的学习进阶,还有其他更多专业的学习成长

但是如果是想创办一家如谷歌那样的企业,那难度就呈指数级增长了,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然后对改进有助益的是,创造者思维,通过正反馈循环闭环,设计好的假设策略,实践,结果反馈,同时进行成长学习,调整,再更新策略…这样的正反馈循环

最后是坚持的程度,十年如一日,或者一辈子如一日

我们继续来看我们的优势和弱势,这里我们先来达成一些共识

还记得自己填表或者自我介绍么?在特长那一栏通常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会的,譬如编程,唱跳或其他

但是我们的优势不是我们的技能,而是那些决定我们能走得最快,长期坚持的东西

这里请思考,什么是能让你走得最快,也能持续最长时间的

这里独特的创意或者明显的缺乏的才是我们思考的关键

譬如说聪敏和谦卑(创造者的一些特点)就属于优势,更容易深度集中,非常招人喜欢等,顽固和懒于思考,急功近利等就属于弱势

拿我自己来说,倾向于单线思维,就一次很容易长期专注于一件事

我们在探究自己优势的时候,不能基于现在的状态来思考,而是思考优势的开放可能性,譬如我们直接丢一个篮球给25岁的乔丹,他可能是懵的,但是如果看接下来六个周左右的训练,综合评估他的变化,才能看到一部分其未来的可能性,这样的方法除了可以评估专业技能,也可以用于我们成长的速率和坚持的程度

有了上面一系列的学习和梳理,那么我们来看看可以在现实的“圈”里面填充一些什么吧

现实的圈里面需要包含你一辈子全力以赴后达到的你定义的成功的事业,这里在排除用最快的速度坚持一辈子都达不到的目标后,还有很多选择

好的阅读笔记有哪些(你真正的优势是什么呢)(1)

那么是时候作出取舍了,什么能让你发挥出自己最大的热量呢?

我们一起来评估一下看:

1、职业选择,罗列尽可能多的职业,包括新生的

2、具体的职业规则,有哪些职业非常棒,需要哪一些素质,这些职业是如何取得成功的,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3、切入点,沿着这个职业设计,评估根据当下的技能,资源,团队等去all in 会拿到一个什么结果

4、目的地,想一下你未来想要到达的地方,问自己要达到自己满意的最小程度的职业成就是什么样子的

5、速度,初步评估一下各类职业,自己进步的速度

6、坚持的程度(坚毅),评估选择这些职业后能坚持成长到什么状态

这也是很多人选择容易忽略的,我觉得做老师不错,就选择了,但错误的估计了自己能坚持的程度,也许2年,也许5年

自己第一次创业也如此,根本没作这类评估和分析,一年多以后就倦了,重复常规的事变成了消耗性的,毫无计划或者改变和成长的路径

接下来就是计算了,把每一种职业的起点和目的地画在一条条的线上,然后用速度乘坚持的时间,如果长度超过你设计的起点和终点的距离,这些职业就可以进入现实圈了(一种以终为始的思考实践策略),当然这是一个粗略计算,辅助选择判断

我们从现实和理性出发,去除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之后,会排除一些高估的选择,我们在多番调查评估之后,会发现也许一份需要很多时间交际且需要经历十年以上沉淀的工作没之前那么吸引人了,反而那些望而生畏的选择会更合适一些

经历过一番理性和现实还有自己潜力等的筛选之后,有一些欲望或想法就更清晰一些了

我们回到前面提到的选择圈,里面留下了优先级高的欲望和自己够得着的职业选择,有了这部分基础,我们再去展望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