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继续关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预防近视眼的生活常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预防近视眼的生活常识(全国爱眼日〡预防近视的三大法宝)

预防近视眼的生活常识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继续关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近视,是由于外界光线经眼球的屈光系统屈折后聚焦在视网膜前面,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眼球的长度太长,正常的屈光系统无法将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另一种是眼球的长度正常,但屈光系统的屈光力太强导致光线还没有到达视网膜就已聚成焦点。总之是眼球的长度与屈光力不匹配所导致的。

眼球增长1毫米,近视增加300度

绝大多数近视眼都属于前一种情况,称为轴性近视。正常的眼球是圆球形的,而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眼的眼球形似橄榄球。眼球的长度越长,近视度数越深。正常人的眼球长度是22-23毫米,眼球每增长1毫米,相当于近视增加300度。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0%~60%。一项有关上海市青少年近视的调查发现,小学生近视率为42.5%,初中生73.9%,高中生81.1%,大学生87.5%。青少年近视率高主要与当前学习负担过重、户外活动减少、手机电脑等视频终端使用率高以及睡眠不足有关。在近视率越来越高的同时,更值得警惕的是近视年龄也在不断提前。现在有不少学龄前的孩子来检查,结果发现已经有50~75度近视。以往认为学龄前孩子近视大多与先天性因素有关,比如遗传因素,但现在更多低龄儿童的近视与过早过多的近距离阅读、使用电子产品以及学习钢琴、书法、美术等因素有关。

近视早期症状:看东西眯眼睛、侧头看

近视的发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一个近视眼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家长怎么及早发现孩子近视的早期征兆?一般主要表现为看东西眯眼睛,或者喜欢侧头看东西。近视到一定程度时,孩子才会明确表达看远看不清楚。学校每个学期的视力检查往往是发现近视的第一道关,如果视力达不到同龄人的正常标准,就应该到医院做散瞳验光,准确了解屈光度。

单纯看视力表,并不能判断出孩子是否真正的近视。散瞳验光可以确定孩子是否真的有近视、散光或者还有多少远视储备。如散瞳验光发现有近视,就是“真性近视”,这是不可逆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配戴眼镜,且加强随访,每半年检查一次,随时调整眼镜度数。如果自然瞳孔下验光有近视,而散瞳验光没有近视,就为“假性近视”,即调节性近视,为睫状肌调节痉挛所致,适当采用睫状肌麻痹剂即可恢复视力,如托吡卡胺或阿托品。

非常遗憾,目前青少年近视还没有方法可以治疗。近视眼矫正手术虽然已经很成熟,但都是针对屈光度已经稳定的成年人。青少年近视的主要措施在于防控,而不是治疗。

预防近视,谨记“三大法宝”

青少年近视防控有“三大法宝”:户外活动、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

户外活动是十分经济有效的近视防控手段。已有研究表明,每周10~14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能够有效预防近视发生,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也能起到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这里必须强调“户外”两字,因为户外光照远强于室内,光照会刺激视网膜释放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有助于延缓眼轴增长,从而预防及延缓近视发展。

阿托品是一种目前被证明能有效控制近视的药物,但由于阿托品有明显的扩瞳和睫状肌麻痹作用,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因此需要将药物稀释到一定浓度方可长期使用。一般采用0.01%~0.05%低浓度阿托品眼药水作为近视防控的长期用药,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因有散瞳副作用,有的孩子不能耐受,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硬性可透氧隐形眼镜,其原理是睡前佩戴,通过夜间至少8小时的佩戴时间,将角膜压平,改变眼球屈光度,早晨起床摘下,白天无需再佩戴近视眼镜也可看到清晰世界。OK镜已于1994年通过FDA批准,并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OK镜可以通过减少周边视网膜远视离焦,延缓眼轴增长,是目前临床上防控近视的有效手段。配戴OK镜首先要考虑安全性,需到正规医院检查,但是过程较繁琐,相对费用也较高。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书写、阅读时保证适宜的照明度(不要在阳光直射或昏暗的环境中),桌椅高度合适,坐姿端正,胸口距离桌沿1拳,握笔处距离笔尖2厘米,使眼与读物保持适当的距离等都有益于预防和控制近视。不要误信、迷信各种所谓的近视治疗仪、保健仪和赢利性私营医疗机构的虚假宣传,以免耽误近视的防治。

(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