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古代的教育体系,大致可分为官学、私学,“公学”则是近代才出现的概念。官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前者即太学、国子监等,后者则是府学、州学、县学等;私学则包括书院和各种启蒙教育的学校。古代私塾是私家学塾的简称,古代很少把“私”和“塾”两个字直接连起来使用。私塾成为一个社会常用词汇是近代以后的事情,以示与官立或公立新式学堂的区别。古人称私塾为学塾、教馆、书房、书屋、乡塾、家塾,等等,这些字眼都带有几分文雅气或亲情味。

古代学生不听话被体罚(看老师如何体罚学生)(1)

古代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且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古代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数人。古代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

至于私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蒙养教育阶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如对蒙童的行为礼节,像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都有严格的具体规定,为我国教育的传统。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讲课时,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口哼,讲毕,命学生复述。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读。凡先生规定朗读之书,学生须一律背诵。另外,私塾中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生,先生经常揪学生的脸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古代学生不听话被体罚(看老师如何体罚学生)(2)

中国古代的教师出现较早,可以说自从有了教育,就有了教师,但旧时没有完善的教师制度,即教师的资格、管理等。社会上、一些家族中对此有一些说法,但也谈不上系统和完备。一般来说,古代的教师,尤其是私学的教师,没有一定的聘请标准。不过,当时人们在论及教师资格时,强调最多的是品行、学识、尽心和善教。这就导致会对教师年龄、过往经历有要求,所谓“老成”、“年高德劭”即为此意,所以很多家族择师时会有具体年龄要求,还明确规定教师年龄要在40岁以上。

古代学生不听话被体罚(看老师如何体罚学生)(3)

古代私塾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