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1)

古人常说“象物生时色也”。如果你也曾在庄严的博物馆中,抬头望见过那些碧落如洗、清润纤细的古画,那时的欢喜,大抵就像是孩子打开一座宝藏般无法言说。而这里的宝藏,不过是古人最慷慨的赠礼。本期给大家带来的依然是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2)

名臣·名仕·闺秀

站在墨绿色的背景墙面前,看着明清时期的名臣、名仕、闺秀,有时候觉得这些古代肖像画并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因为有了情感与思想的融入,它们所呈现的即是我们在看到它的那一刻,心中涌现的冷暖深浅。

明清时期的肖像画主要以名臣、名仕为主。或朝服或便装画像,在端庄与随意中展现着膜拜与瞻仰的纪念意义。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愈加纯熟多变的笔触使得肖像画兼顾了写实、写意之态。

《王阳明画像轴》是此次国博展出的众多名臣肖像画中较为精美的一幅。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因其别号阳明,故此有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一生最大的功绩即是平定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之乱。他的“阳明学”不仅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也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抵制传统思想全盘西化的基础。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3)

王阳明画像轴,明,无款

此次国博展出的《王阳明画像轴》不仅画工细腻,对人物的面部轮廓、着装服饰的刻画也十分考究,灰白相间的胡须更显其精细之处。画者以修长细润的线条描摹出人物的立体凹凸之感,将修长消瘦的脸型刻画得栩栩如生,尽显理性睿智的学者形象。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4)

诸葛亮立像轴,明,无款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5)

敬庵和尚画像轴,明,无款

一提到“张三丰”,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影视剧中那个神功盖世的武学大师。其中,金庸先生对张三丰的描写更是让人如泣如诉,但这些描写大多为幻想杜撰,真实的张三丰是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丹道修炼集大成者,他不仅继承发扬了道家文化,还创立了武当派,亦是道家拳术的祖师。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6)

张三丰画像轴,明,无款

在肖像绘制上,古人以正面光代替侧面光照,使人物的面部五官清晰、神情端庄且柔和。这幅《张三丰画像轴》便以此为基准,结合设色烘染加以体现人物的面部神情。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7)

宫城图,明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8)

郑成功画像轴,清,黄梓

古老的肖像画一如那些与大地呼吸同在的古老生活。帝国的雄起改变了古代肖像画的命运,大抵是西汉时期,这些清雅的墨色从单一的植物、田垄之间走上了厅堂案头,但还没有脱离早期的稚嫩。直到唐宋时期,才呈现出独属于肖像画的无限生机。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9)

黄道周待漏图,清,曹彦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10)

徐延旭画像轴,清,无款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11)

屈大均画像轴,清,无款

这幅《屈大均画像轴》中的官人身穿红色盘领窄袖大袍,一手抚腰间束带,一手拿笏板,正襟危坐在铺有虎皮的椅子上,用庄重严肃的表情目视着观者。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12)

张煌言像轴,清,无款

明清肖像画远在雨过天晴云破处,缥缈千年也没能落到实地,倒是古画中的一抹青灰暗黄,与烟雨初霁的天色有些许形似,却因为那几分浅淡的灰暗,生生被拉入了凡间。曾经涂抹的墨色,仿佛是宣纸中的稚子,使这个古老的画种也有了少许年轻的气息。

此次国博还展出了部分折页作品,这些作品详细记录了古代名臣的生活及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13)

穆斋沧溟槎使图像卷(局部)清,无款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14)

穆斋沧溟槎使图像卷(局部)清,无款

《穆斋沧溟槎使图像卷》中的故事原型发生在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使臣全魁出使琉球。全魁身穿朝服,端坐在交椅之上,其左右各有一名垂手恭立的部下,身后的侍从们手持芭蕉扇、烟竿、书本等物。堂前跪着四名头戴黄色顶帽、腰系红色束带的琉球官员。堂外则站着身着宽博长袍,神态各异的琉球市民。画中对于细节的描写让观者很容易便顺着柔和的笔触,泛黄的纸张穿越到当时的情景。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15)

摹郑康成画像轴,清,朱鹤年

明清时期绘制了大量的功臣像,画像均采用中西画家合作的方式绘制。此外,等级高的功臣像须对照真人直接完成写生稿,再由中国画师完成身体衣纹的绘制,具有较高的写实性。此外,在这些肖像画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不断嬗变的画风与审美趋势,更能看到古人在服饰、礼制、官制等方面的变迁。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16)

半亩园主画像轴,清,黄山寿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17)

包慎伯画像轴,清,万岚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18)

恩师图轴,清,王素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19)

曾国藩画像轴,清,无款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20)

李鸿章事迹图,清,无款

“闺秀图”是明清肖像画的另一组成部分,其形象“不贵工致娇艳,贵在于淡雅清秀”,具有极高的观赏性。闺秀形象的变迁不仅真实反映了画风变革的轨迹,也折射出审美趣好的递变过程。

“闺秀”一词,意指“风雅能文之贤妇也”。一部书画史,就是半部文化史。画中的女子清秀俊逸,行笔流畅柔和,神态安详,细目短眉,眼角微微往上挑,达到了面目饱满的效果,极具东方神韵。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21)

绿珠像,清,改琦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22)

李清照像,清,无款

学者像传

古往今来的画者不疾不徐地给画布上色,蘸一抹东风画一笔,从清浅到浓墨,已然安排妥当。历代文苑像传虽极少露面,但却是重要的图像文献。古老的肖像画,即便被印刷成册,也有安静沉稳的端庄大气之态。那缕墨黑、绯红、碧青、靛蓝,是爬满记忆的色彩。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23)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之恽格,清 叶衍兰

清初画家恽格,字寿平,号南田。早期专研山水画,笔墨清秀,意境萧散幽淡。后注重写生,改绘花鸟,发展没骨技法。所画花鸟禽鱼主要以水墨直接点染,开创了 “常州画派”。他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并称“四王吴恽”,亦称“清六家”。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24)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之王时敏,清 叶衍兰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25)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之王鉴,清 叶衍兰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26)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之王翠,清 叶衍兰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27)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之王原祁,清 叶衍兰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28)

《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之石涛,清 叶衍兰

明末清初画家石涛,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也是革新者和艺术理论家。他善于绘制山水画,提倡“笔墨当随时代”,笔墨恣肆放纵,意境苍茫、新奇。

古人讲究立德、立功、立言,究竟是怎样的文化自信,才能不惧黯淡与沉沦,善用墨色来装饰?如果你也同样有此好奇,就来国博,亲历这场妙合神形的明清肖像画之盛宴吧。

清朝肖像画第一人(名臣名仕闺秀)(29)

眼缘艺志 第715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

文字撰写:眼缘艺志

如需转载请先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标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