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12月22日上午9点,位于虎踞北路4号的省化工小区垃圾亭房前,鼓楼环卫公司宁海片区项目部垃圾清运员吴建军准时抵达。半小时的作业期间,一瓶500ml的消毒喷雾,从没离过他的手。

城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方法(市民居家垃圾猛增)(1)

每取出一个垃圾箱并复位时,垃圾倾倒口、回收箱口、垃圾箱把手和内部等重点部位都要先后消毒两次,吴建军对这样的流程已轻车熟路,但仍不敢怠慢。

“猛增!”提及过去两周的清运量,吴建军脱口而出。他清楚记得,12月14号那天,日均揽收50吨的定淮门垃圾中转站,从四面八方空前涌进了60多吨垃圾。从那以后,吴建军每天都在留意,自己身后那台小车的清运量,也比平时多了三分之一。他敏锐观察到,以往9点钟进小区,几乎看不到车辆,清运车畅行无阻,现在每个车位都停了车,说明大家不出门了。

项目部部长吴良平也分析,这段时间疫情紧张,学生和上班族都居家上课、办公,在家待的时间长了,产生的垃圾就多。“我们也跟着调整了工作时间,提高清运频率,由过去的一天三次,改为早6点、上午9点、下午3点和傍晚6点各一次。”

吴建军们要应对的不光是猛增的工作量。市民居家后,原有的生活作息规律被打破,下楼扔垃圾的时间也没了准头,垃圾桶随时可能短时间内被装满。“有一回我刚要走,一个年轻人两手提着七八包垃圾过来,刚倒空的箱子又快盖不住了。”吴建军对此记忆犹新。

除此之外,外卖盒、快递盒、生鲜泡沫盒等大体积垃圾的增多,也给清运工作增加了难度。“别看我现在收拾干净了,等下午3点再来,又得堆一地!”吴建军负责虎踞北路沿线多个老旧小区和沿街商铺、单位的垃圾清运,寒冬里,他每天凌晨3点10分准时从家出门,收运第一轮垃圾,忙活到早上7点才回去吃早饭。这些天,他吃饭时间往后延迟了一个多小时。

城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方法(市民居家垃圾猛增)(2)

相比之下,这一群体面临的感染风险更让人揪心。“垃圾箱里的口罩明显多了。一个小区的生活垃圾都在这,有没有病毒,会不会感染,谁都不好说。”吴建军指了指驾驶室角落的一个小盒子,里面放着一袋口罩、四双一次性橡胶手套和一瓶消毒喷雾,“我们能做的,就是勤换、勤喷、做好防护。”

说话间,吴良平又从车上拿来一包新的防疫物资,递给吴建军。“公司每次发一个星期的量,要求保洁员每天至少换三次口罩。每天还要冲洗一次车厢、把手、操纵杆。环卫工人是高危群体,必须时刻加紧防范。”他随即话锋一转,“当然,也希望广大市民扔垃圾前,最好自行消杀一次,既照顾自己,又保护了他人。”

交汇点记者 董翔 通讯员 杨君羽

编辑: 管鹏飞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