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受益的三个层次(全球化红利到顶)(1)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真正的全球化是从1990年代才开始的。

因为在那之前的几十年,从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世界整体上是被划分成两大阵营,即美国阵营和苏联阵营。双方在政治、军事和安全上互相对立、剑拔弩张,军事上分别形成北约和华约;在经济上也是各自为政,很少互相往来。

由于两大阵营都视对方为敌人,不断扩军备战,世界长期处在可能爆发战争的压力和阴影之下,甚至好几次接近核战争的边缘,比如古巴导弹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全球大市场没有办法形成;另一方面,各国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安全上,不得不把大量的资源投入军事领域,以求自保。

全球化受益的三个层次(全球化红利到顶)(2)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情况随之发生改变。由于苏联的消失,两大阵营对抗的基础不复存在。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和平红利”,各国得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判断,那就是“和平与发展”已经取代了“战争与对抗”,成为了时代的新主题。

由于全球大市场得以形成,加上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物流等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哪里便宜就在哪里设厂,这肯定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全球化整体上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全球化也产生了相应的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苦乐不均。

首先是发达国家内部。这些国家的中下层劳工,本来凭着中等学历就可以找一份不错的工作,过上典型的中产生活。但伴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很多的工厂转移到成本更低的第三世界国家,于是这些人就失业了。

而全球化的另一个效应就是人员的自由流动,很多发达国家吸纳了很多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移民和劳工。这些人为了生存,可以接受低得多的工资和劳动条件,对本地原有的中下层劳工形成挤压。

两相夹击之下,发达国家的中下层民众就成了全球化的受害者,他们因此牢骚满腹,助推了民粹主义思潮的崛起。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之下,就出现了2016年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样一些“黑天鹅”现象。

全球化受益的三个层次(全球化红利到顶)(3)

特朗普就职;图/NYT

与此同时,不同国家在全球化当中,得益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例如中国,我们承接了很多来自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成了“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得以提升,国家地位得以提升,民众生活也得以改善,我们毫无疑问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还有一些产油国和资源比较充沛的国家,它们也受益于全球化。因为全球化之下,对能源的需求扩大了,所以像中东的产油国,都赚得盆满钵满。

但也有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本身劳动力的质量一般,又没有值得一提的能源,它们就成了全球化的旁观者。同时,全球化是哪里便宜就在哪里设厂,这些国家由于整体成本比较高,所以自身的工业化没有办法完成,只能去买别人造出来的成品。

于是全球化之下,不同国家之间、同一个国家的不同群体之间,都出现了苦乐不均的状况,反全球化的浪潮就此形成。

由于各国的诉求不尽相同甚至南辕北辙,2001年,在WTO框架之下进行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以失败而告终,试图把所有国家都安排进去的努力就此夭折。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只能各自找伴,于是全球范围出现了很多区域性的自贸协定或者相关的安排。

全球化受益的三个层次(全球化红利到顶)(4)

俄乌战争;图/AP

而本次俄乌战争对于全球化而言,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俄乌战争对全球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酿成了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粮食和能源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这两个要素供应的短缺和价格的上涨,肯定会影响全球经济的表现;

第二,围绕着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多数国家都进行了选边站;

第三,在战争的压力之下,很多国家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开始提高军费。比如德国和日本宣布要重新武装,要把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2%以上。瑞典和芬兰也决定要加入北约。

目前,俄乌战争看不到结束的迹象,即便未来有一天结束,这种对安全的关注导致军费增加的趋势,也不可能得到根本缓解。所以目前的国际格局,有一点回归到苏联解体之前状态的趋势,但又不存在形成两大阵营、互相对抗的基础。

所以,全球化向何处去,未来的国际格局会如何?这些仍然在演变的过程中,而这个过程,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危险。

全球化受益的三个层次(全球化红利到顶)(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