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纳尔逊·曼德拉当选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标志着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终结。为了这一天,曼德拉带领南非人民和殖民者做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曼德拉本人被关进监狱长达20多年。

曼德拉开创了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新时代。我们也由此了解到,在遥远的南部非洲,有一片地域广阔,同时又个性鲜明的热血大地。

但消除了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是否从此就变成了人间乐土?从殖民者压迫中解脱的黑人,失去殖民者地位的白人,是否能够和睦相处?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J.M.库切的小说《耻》,就向我们讲述了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生活在南非的一对白人父女的遭遇。它告诉我们,每一次社会变革,站在远处遥望历史,评价历史,和身处历史之中,被历史裹挟,会有多大的不同。

诺贝尔文学奖爆冷(诺贝尔文学奖获作品耻)(1)

离婚的大学教授卢里,被指控性侵女学生丢掉工作后,回到乡下和女儿一起生活。女儿的农场处在黑人村镇里,生存艰难。一天农场遭袭,女儿被当地黑人轮奸并怀孕。女儿不敢报警。她为了寻求保护,带着农场,嫁给了原本是自己帮工的黑人做小老婆。

女儿的遭遇,让卢里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自己对女学生的行为让自己道德蒙羞,女儿被侮辱是一个父亲的耻辱,白人失去一切寻求黑人庇护是历史给他们带来的耻辱。这些耻辱让卢里教授最后走上了和从前完全不同的道路。

一、道德之耻、个人之耻、历史之耻

小说名叫Disgrace,是对一个过程的描述,主人公卢里的尊严是如何一步步丧失掉的。

卢里是开普敦大学文学和传播学院副教授,一个离过两次婚的单身男人。他53岁,对性的追求依然充满热情。除了和妓女索拉娅每周在固定时间约会,他还和一起工作的秘书有染。最后让他沦入道德深渊的是,他勾引了自己的学生梅拉妮。

事情败露,学校要求卢里认错,承认他在道德上犯下的错误。但卢里断然拒绝。他说他可以被判入狱,但拒绝道德认错。他甚至认为他和梅拉妮之间,存在着"两情相悦"的情感。

于是,学校解除了他的教职。

这是主人公遭到的第一层耻辱,道德之耻。

诺贝尔文学奖爆冷(诺贝尔文学奖获作品耻)(2)

库切

失去工作后,卢里去和女儿露西一起生活。

露西在乡下经营着一个小农场。农场周围住的全是黑人,露西也雇佣着一个黑人帮工。

一个下午,农场遭到三个黑人的抢劫,卢里被打晕关了起来,而露西则遭到包括一个孩子在内的三个黑人的轮番凌辱。女儿的不幸就是父亲的耻辱。

这是主人公遭到的第二层耻辱,个人之耻。

接下来的内容,则暗示着第三层耻辱,历史之耻。

女儿露西遭到强暴后,却不愿报警,默默忍了下来。这让卢里无法理解。

更让卢里想不通的是,后来女儿发现自己怀孕了。她不但不愿拿掉这个孩子,还要带着自己的农场,嫁给原来的黑人帮工。而那个黑人已经有两个老婆了。

露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庇护。

因为这里是南非,是解除了种族隔离的南非。这里是黑人的势力范围,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那三个凶手是谁,但没人愿意去惩罚他们。

而露西如果还希望在这里继续生存,为了避免更大的伤害,她必须寻求当地黑人的庇护。

在卢里教授看来,这就是历史留下的耻辱。作为殖民者的白人后代,最终需要付出身体、财产和名誉的代价。

这是一部关于个人命运的小说,也是一部充满历史感的小说。这是一部关于耻辱的小说,也是一部关于越界的小说。这些耻辱,都是越界造成的。

诺贝尔文学奖爆冷(诺贝尔文学奖获作品耻)(3)

二、生活中处处都有界线。界线被打破,生活也会改变

卢里教授一直在打破界线。

卢里和索拉娅本来共同遵守着一个约定,除了每周四下午,平时绝不见面。说白了索拉娅就是某个行业的钟点工。

但偶然一个周末,卢里在街上见到带着孩子的索拉娅。卢里很想见到索拉娅平常的样子,就一直尾随着他们,最终被索拉娅发现。但他还不甘心,又通过私家侦探查到索拉娅的住处,并把电话打到了索拉娅的家里。

卢里打破了他们之间的平衡关系,侵入了索拉娅的生活。他越界了。在接下来的周四,索拉娅借故失约,然后彻底从卢里生活中消失。

卢里和女学生梅拉妮的关系,则打破了更多界线。包括世俗观念上的师生界线和年龄界限。

师生恋之所以在很多时候被人诟病,就是因为在一般人看来,老师相对于学生来说是强者。那么发生在师生之间的恋爱,就是不对等的,甚至是胁迫的。

这在卢里身上表现很明显。卢里第一次邀请学生梅拉妮到自己住处。他不顾女孩反对,往饮料里添加烈酒,想迷倒梅拉妮。在后来的考试中,梅拉妮缺考,卢里竟然还给了她70分的成绩。

这些显然就是在利用老师的权力,利用自己的强势力量,胁迫梅拉妮,勾引梅拉妮。卢里越界了。

对于长幼界线,卢里一开始不是太关注。他更关注爱情,关注两性之间的感受。他认为20岁的梅拉妮对自己没有明显反抗,有时候还会迎合自己。他不觉得年龄差别有什么不妥。

但当梅拉妮的男友出现,尤其当学校对他召开听审会时,他明白了。他们审判的是他的生活方式。

因为他"试图传播上了年纪的种子,传播疲乏的种子,传播缺乏活力的种子"。而这些都是"有违自然"的。打破自然的界线,必将受到惩罚。

诺贝尔文学奖爆冷(诺贝尔文学奖获作品耻)(4)

卢里和女儿之间也有诸多界线。

卢里和女儿已经分开多年,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女儿过着地道的农妇生活,在高级知识分子卢里教授看来,这里贫穷肮脏,人们粗鲁不堪。但女儿对父亲的生活方式,尤其父亲对待感情的态度则嗤之以鼻。女儿是同性恋者。

父女之间界线很清晰。卢里来到女儿这里,想和女儿更亲近一些。但女儿却拒绝这种亲近。卢里不理解女儿对生活的选择,他试图走进女儿的心里,但女儿把界线守得很严。

同时,父女之间还有男女的界线。女儿遭到伤害后,卢里希望第一时间去安慰女儿,表达父亲的关怀。但女儿的房门紧紧关闭。

卢里再次看到女儿的时候,女儿已经把自己整理得干干净净了。关于被侵犯的事,卢里不管怎么问,露西都说"这跟你没关系......这是我的私事,我一个人的事"。卢里想从露西朋友那里了解,也被告知"这不关你的事"。

可针对女性的犯罪事件,怎么可能是"私事",是"个人事件"呢?这已经是触犯法律的公共事件了!

但在南非,在消除殖民主义种族隔离,新时代刚刚开始的南非,就不一样了。因为"此时此地",人们正承受着历史越界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爆冷(诺贝尔文学奖获作品耻)(5)

三、个人命运也是历史越界的结果

在《耻》中,库切表达出殖民主义就是一种越界行为。它违反了当地人民的意愿,强行闯入他们的家园,对他们进行强暴统治。这和露西遭受的强暴,没有本质区别。

但历史越界造成的影响,却要广泛和深刻得多。

历史越界对个人的影响是露西式的。黑人对露西的强暴,并不仅仅是男人对女人的伤害,更是黑人对白人泄愤似的报复。露西能感觉出来,"这是对仇恨的宣泄。"

这种仇恨来自哪里?来自沉淀在家族和血管中的历史和民族意识,来自对长久殖民统治的刻骨记忆。

蒋方舟谈到《耻》时说,完美的受害者是不存在的,痛就是真相,还击以痛就是真相。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压抑的过去,必作祟于现在。

比如二战结束后,暴力的阴影迟迟没有从欧洲大陆散去,除了报复德国人,很多西欧国家还通过欺凌与德国人有染的本国妇女来报复。电影《黑皮书》《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女主角在战后都遭受了本国同胞的侮辱和折磨。

露西之所以不报案,可能自己心里也清楚,报案也没用。事实证明,当卢里就农场损失和父女俩人身伤害去报案时,当地警察笨拙、拖拉、麻木,明显就是不作为的态度。当地仅有的几户白人邻居,对他们的遭遇则无可奈何。

露西就是殖民主义的替罪羊。

诺贝尔文学奖爆冷(诺贝尔文学奖获作品耻)(6)

历史越界让白人殖民者遭受群体性伤害。

在露西生活的镇子,白人是少数人群。他们被黑人包围。失去了殖民者的制度保护,这些白人不但人身安全无法保证,整体地位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小说里露西农场的黑人帮工是个关键人物。卢里怀疑他是抢劫事件的策划者,后来甚至发现,三个暴徒之一的孩子竟然是黑人帮工的亲戚。但卢里质问他时,他置若罔闻、装聋作哑。卢里拿他毫无办法。

后来,黑人帮工又以救世主的姿态,表示愿意保护露西,娶了她做自己的第三个老婆。

主人和帮工的角色进行了互换。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角色进行了互换。曾经高高在上的白人老爷,现在把自己的一切拱手让出,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给了黑人。

没有了越界制度的保护,这些远离自己文化的白人,在遥远的异地,感到孤独、无助和绝望。未来会发生什么,卢里无法预料,更无法提前做准备,他第一次感到生存的无能为力。而这,正是殖民主义给他们带来的命运。

历史的越界,让殖民者的文化也遭到瓦解。

卢里是高级知识分子,满腹才华,会讲多国语言,一直在写一部关于拜伦的歌剧。但面对劫匪暴徒时,他毫无办法。在帮工家里遇到施暴者嫌疑人,他用典型西方人的方法去报警,简直可笑至极。

卢里在村里呼喊正义,像对牛弹琴,像拳头打在了一堆棉花上一样无力。甚至他的母语英语,在这里也失去了土壤。这里更能表达感情,更容易沟通的是当地土语。

外来入侵者的文化,从根基到形式,已经完全被消解掉了。

诺贝尔文学奖爆冷(诺贝尔文学奖获作品耻)(7)

四、面对历史带来的耻辱他们怎么办

除了接受,库切没有给他的主人公安排其他的出路。

露西原本可以离开。她的母亲在荷兰,她完全可以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过完全不同的生活。但她拒绝离开。库切安排她作为一只替罪羊,承担起因为殖民者施暴而引发的所有恶果。

她接受犯罪带来的孩子,接受黑人的保护。她带着自己所有财产和尊严,嫁给曾经的帮工、罪犯的帮凶做小老婆。更违反人性的是,露西是个同性恋,她根本不喜欢男人,不接受男人。但所有这一切,她都忍了。

作为曾经的殖民者,露西一定要留下来。她不能逃离。逃离就意味着失败。而只有和当地人结婚,她才能生存。多么痛苦的悖论。

卢里也留下来了。通过对当地女人和狗的态度,库切表明,卢里接受了女儿的选择。

村里有个动物保护站,站里的女管理员在卢里眼里,是一个"没有努力让自己变得更有吸引力的女人"。他不喜欢甚至讨厌这种女人。

对于动物保护站,卢里开始时很不以为然。他认为这里人都生活得那么艰难,怎么还有心思去救助动物。人首先要先关心自己的生活,因为人毕竟是比动物更高级的生灵。

露茜当时就反驳他说,跟本就没有更高层次的生活在这里,人和动物一样生活。而在有些地方,人欺压人,就像人欺压猪狗一样。

诺贝尔文学奖爆冷(诺贝尔文学奖获作品耻)(8)

当卢里决定留下来时,他接受了曾经看不上的一切。他开始和女管理员偷情,并且认为女人一定会为此喜欣若狂。他也开始每天在救助站帮忙,温柔地对待那些需要被救助的狗狗们。

卢里决定留在这里,一边继续创作歌剧,一边等待孙子出生。露茜说希望自己是个好母亲,卢里也希望自己会成为一个好祖父,起码要比当父亲成功些。

作者库切让小说主人公留在了那片土地上,而他自己则离开南非,最终定居在澳大利亚。

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在小说《耻》中,我们不如说人虽生而自由,却一定要坚守界线。不仅在自然法则,社会规范,公序良俗等公共领域,还包括个人约定,亲密关系等私人领域,人们的行为都要有一个界线。

因为有些越界带来的伤痛,始终无法弥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