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恺

枭币的出现,无疑意味着雅典城邦在经济领域的独立和成熟。而为了更好地行使铸币权,雅典更通过立法遏制外国乃至同盟城邦货币在雅典势力范围内流通。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雅典以《钱币法令》的形式要求其领导下的提洛同盟各城邦只能使用雅典铸造的枭币。为此各城邦必须将自己手中的半数货币交由雅典重铸,并缴纳至少5%的铸币税。

据史学家分析,《钱币法令》的出台,令雅典的银制枭币一跃成为爱琴海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的强势货币。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这款银币在提洛同盟各城邦的市场中都出现了明显的“溢价现象”。同时5%的铸币税看似不多,但积沙成塔,也足以令雅典赚得盆满钵满。

必须指出的是,提洛同盟各城邦之所以心甘情愿地遭受盘剥,除了雅典在整个同盟中处于海、陆贸易中枢,工商业方面亦有领先优势之外,很大程度还源于来自波斯帝国的军事威胁。

公元前490年春,大流士一世借口雅典曾支持爱奥尼亚等小亚细亚地区的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为敌,出动数万大军于雅典东北的马拉松平原登陆。尽管长途奔袭的波斯军队最终为雅典重装步兵所击退,但公元前480年,继承了其父遗志的薛西斯一世统率十余万波斯陆、海军精锐卷地而来。先于温泉关击败斯巴达王列奥尼达所率七千之众,随后更攻占包括雅典在内的希腊数十余城。直至雅典海军于萨拉米斯海峡击溃波斯舰队,担心退路被切断的薛西斯一世才卷旗而退。而“提洛同盟”正是在这场浩劫之中诞生的。

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作为雅典城邦在经济领域的独立和成熟的标志)(1)

尽管在此后与波斯帝国的多场交锋中,希腊联军都凭借着其海军和重装步兵的优势最终战而胜之,但波斯帝国的威胁却依旧如锋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般高悬于所有希腊人的心头,令诸多弱小的城邦甘愿团结在对自己颐指气使、催收贡金的雅典周遭。

在提洛同盟及其他希腊城邦并肩奋战之下,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被迫与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媾和。但是随着长达41年的希波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曾经为了应对这场战争而存在的提洛同盟也跟着摇摇欲坠。或许在雅典看来,多年以来自己在战争中所付出的代价,足以换来天下归心,殊不知没了同仇敌忾,提洛同盟内部早已是一地鸡毛。

为了维系自身的金融霸权,雅典公民大会通过“克雷阿尔克斯法令”,强横地对提洛同盟要求:各邦无论是公民或者外来人(雅典外派官员除外),均不得使用雅典枭币之外的其他银币,违者将被没收全部财产。而倘若有人公然提议或赞同使用外币,则将被处以极刑。

如此严刑酷法竟被明令要求提洛同盟的各城邦勒石刊布,立于中央广场之上,每一个造币坊主也要立于作坊前。在这一法令的影响之下,所有外国商贾一旦进入提洛同盟的势力范围,便要在当地造币坊主的监督之下将所持有的货币全部兑换成雅典枭币。而且明文规定,即使不愿也要强制执行。

或许正是为了避免麻烦,波斯帝国的诸多行省干脆直接依照雅典枭币的模式铸造银币。但显然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愿意变通。公元前431年,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正式向雅典及其盟国宣战。这场长达27年的战争虽然最终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但骁勇善战的斯巴达人却显然没有操控经济的头脑。在此后近一百多年时间里,雅典虽然丧失政治和军事优势,却依旧扮演着希腊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角色。

直至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一统希腊之后,雅典铸造的银币仍支持着其子亚历山大大帝的辉煌远征,只是那1德拉克马银币上的图案由圣洁的雅典娜替换成了意气风发的少年君王。而币制的相仿,也令马其顿远征军在波斯帝国境内减少了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