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年纪稍微年长点的朋友,在20、30年前,一定有这种印象,当时只要谁家煲排骨汤,隔壁左右的邻居都可以闻到猪肉的香味,汤味浓郁,猪肉细腻,满口留香。

但是如今不到近前已经闻不到猪肉的香味,更不用说隔壁左右的邻居了。吃起来肉味不那么浓郁,没有那么细腻,更不用说口中留香了。

许多人归结为现在生活条件变好,只要愿意,每天都可以吃上肉,吃多所以感觉乏味了。不像20、30年前那样,受条件限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能吃上一餐肉,因为吃得少,所以感觉特别香。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史(我国近万年养猪史)(1)

如果有生活在偏远地区的朋友,一定不会这么认为,他们那里杂食喂养的中华土猪肉,跟20、30前一样的香。

所以吃多了会变得乏味,存在这种可能性,但是只占极少一部分因素。而主要的原因是猪的品种和饲养方式的改变,造成目前猪肉乏味的原因。而在这两者中间,猪的品种又要占大部分因素。

而要了解猪的品种,就得从猪的进化史从头说来

猪的演化史

据现有的研究发现,猪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万年前的“郊猪”,这时的郊猪身材只有兔子大小,身体细长,长尾巴,四肢较短,脚上长着长长的利爪,能够非常灵活地攀爬树木,后来由于环境变化,跟人类祖先一样,从树上下来,并完成新一轮的进化。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史(我国近万年养猪史)(2)

郊猪

郊猪进化的种类大约有这么几种:古巨猪、完齿猪(弓颌猪)、恐颌猪,随后这其中的一支,古巨猪在1500万年前,演化成为库班猪,也就是现在家猪和野猪的祖先。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史(我国近万年养猪史)(3)

库班猪

而家猪就是野猪驯化的亚种,目前世界主流认可的亚种主要有三种:欧洲中部野猪(Sus scrofa)、东南亚野猪(Sus vittatus)和印度野猪(Sus cristatus),而我国祖先驯化的就是东南亚野猪,形成一个独特的品种——中华土猪。

中华土猪的养殖史

我国的养猪历史可以说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驯养野猪的国家,据现有研究数据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期,我们祖先们就已经开始驯养野猪,养猪有近万年的历史了。

在殷商古迹的发掘中,发现有专门养猪的猪舍,并且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当时已经对养殖的猪,用途不同加以区分,并且开创了在猪养殖上的一个技术创新,那就是阉割术。

随着养殖技术的推广,猪的养殖逐渐昌盛起来,猪的数量,在当时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汉字中的“家”就是由“宀”和“豕(shǐ)”组成而“宀”指的是房子,豕在古代指的是猪,也就是说房子下面有猪,才能组成一个家,可见猪在当时的重要性。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史(我国近万年养猪史)(4)

出土的汉朝泥陶猪舍

但是在汉朝以后,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大融合的原因,从北方带过来的羊,成为当时餐桌上的主流肉食,并且这种情况延续了1000多年,直到明清时期,才恢复猪肉在餐桌上的主要地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

中华土猪的现状

中华土猪不是指一种猪,而是荣昌猪、陆川猪、淮猪、太湖猪、金华猪、东北名猪、香猪等的总称,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土生土长。

进入上世纪70、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国门重新打开,洋猪开始引进国内市场,但是那时的数量也不太多,中华土猪还是绝对的主力,占据市场90%的份额,洋猪只是占很小的一部分。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史(我国近万年养猪史)(5)

金华猪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国民也逐渐富裕起来,开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中国作为一个饮食大国,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体现方式就是餐桌上的肉食数量,所以国民越富裕,对猪肉的需求量也就越高。

中华土猪虽然肉好吃,但是有三个缺点:

正因为有以下的几个缺点,中华土猪的肉质好吃,因为养殖的周期长、饲养成本高,所以价格也高,另外由于脂肪层较厚,也不被市民所接受。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史(我国近万年养猪史)(6)

养殖一年以上的大肥猪

由于这些原因,市场逐渐选择食量更少、成长更快、脂肪层少、生得多的洋猪,并且洋猪的养殖比例在逐年上升。

据最新的研究表明,中华土猪的市场份额已经由当初的90%,下降到2%,也就是说现在市面上98%都是洋猪市场,也就是说现在中国绝大部分人的餐桌上都是洋猪肉。

据《中国青年报》曾经的报道,目前中华土猪已经有定县猪、龙游乌猪、窄勒黑猪等4个品种已经灭绝,另外有至少37个品种濒临灭绝。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史(我国近万年养猪史)(7)

部分濒临灭绝的中华土猪

如何突破现状?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明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到:“猪种的灭绝同样是一场生态灾难”。

农业部曾经发布《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华土猪一共有90个品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品种有42个,省级保护品种32个,其他品种15个,这些品种列入重点保护。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国家要防止中华土猪灭绝的决心,也看出90个品种中,只有1个品种没有被列入保护名录。看了这组数据着实让人心酸。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史(我国近万年养猪史)(8)

养殖场中的洋猪

仅有保护,还是不够的。必须要让中华土猪走向市场,有更多的人愿意购买,养殖户才愿意养殖,才能避免中华土猪的灭绝。

而要让中华土猪走向市场,就必须要解决中华土猪食量大、生长周期慢、脂肪层厚的这些缺点。而要解决这些缺点,就必须进行品种改良。

而品种改良就要涉及到最底层的基因研究,就是在这一方面跟国外比起来,我们还处于弱势,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确实走在我们的前面,这也是他们所培育的洋猪能够占领世界市场的原因。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史(我国近万年养猪史)(9)

近些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由于中华土猪肉质鲜美的特点,一些互联网巨头嗅到这里面蕴含的商机,纷纷涉足中华土猪的养殖行业中来,在大量资金的推动下,中华土猪的品种改良也取得一些研究的突破。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整改中华土猪的改良工作不太现实,得有个过程,所以就目前阶段来说,中华土猪的价格还是要比洋猪价格要高。

如果有选择,你是否愿意购买价格更高,但是肉质更鲜美的中华土猪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