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利”这个词,大家听得最多的是印度舍罕王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复利到底是不是奇迹?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复利到底是不是奇迹(世界第八大奇迹)

复利到底是不是奇迹

关于“复利”这个词,大家听得最多的是印度舍罕王的故事。

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

国王问他有何要求,西萨·班·达依尔说:“陛下,请您在围棋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2粒,第三格内给4粒,第四格放8粒,以此类推......照这样下去,每一个小格内的麦子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 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我吧!”

国王一听,以为这区区赏金,微不足道。于是满口答应。结果怎样呢?如果要计算到第六十四格,即使拿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西萨·班·达依尔许下的诺言了。因为按照宰相的要求,需要有 18,446,744,073,709,551,615 颗麦粒,约合1845亿亿粒。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

这就是复利的惊人效果,开始时微不足道,利滚利后就能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效应。正因为此,爱因斯坦将复利称为人类“第八大奇迹”,其他七大奇迹都是有形的建筑,而复利是无形的奇迹,左右世间万物的运行。

金融投资的本质是复利效应

复利在金融投资领域应用得最多。巴菲特从11岁开始涉足股票投资,27岁开始有业绩记录,从事股票投资80多年,有业绩记录60年,应该是有史以来最长投资业绩记录的保持者。

60年达到62740倍,年复利是20.215%,1967年后的业绩记录是其控股的伯克希尔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变动幅度。60年6万3千倍的增长,这就是财富增值的奇迹,而这个奇迹的背后就是复利效应。

那为什么在很多人眼中,股票是一个危险的事物,而巴菲特却把它变成了致富的奇迹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做不到像他那么优秀。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像他那么好呢?一是起步资金没有他大,二是收益率没他高,三是寿命也可能没有他那么长。

所以,决定复利的参数有三个,起步资金、收益率和期限长度。前者取决于家庭积累,中者取决于个人能力,后者取决于人的寿命。

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每个人都渴望快速的暴富,反而一次次的落入人性的陷阱。殊不知,投资是一场反人性的游戏。2000年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曾经问巴菲特,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为什么你成为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而别人却没有去学习你呢?巴菲特说,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金融投资的本质是复利效应,复利效应的条件是期限足够长。而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财富委托人,还是财富管理人,从根本上来说,很多理念和行为都是“反长期”的。

复利效应是强大的正反馈效应

那么复利效应是怎样形成的呢?复利的本质是: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往复的正反馈效应。

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有两种分布形态。一种叫“正态分布”,一种叫“幂律分布”。正态分布指的是,平均水平的占主要部分,极好的和极差的都只占少数。幂律分布指的是,极好的占比20%,其余的占剩下的80%,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二八定律”。幂律分布中的那后80%,就是所谓长尾理论中的“长尾”。

我们生活中,很多事件符合正态分布,比如身高的分布,体重的分布,健康状况的分布,智商的分布,班级百米短跑竞赛的成绩分布等等。但生活中更多的事件符合幂律分布,比如收入水平,财富净值,股市的波动,网站的点击量,公众号文章的阅读量或粉丝人数等等。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特征?自然科学领域的很多事物都符合正态分布,而社会科学领域的很多事物都符合幂律分布。为什么?因为在幂律分布事件的运行过程中,掺杂了复杂的人性。这或许就是所谓“行为金融学”研究的范畴?

我们发现,二八定律背后的影响因素是复利的正反馈效应。比如一个公司中招聘了一些实习生,只要假以时日,20%的人会变得极其优秀,剩下的人则会比较平庸。

这种正反馈效应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揣测可能是认知和行为的不断互动,使得每个个体获取资源、运用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逐步发生变异,其中的强者将不断进化,而弱者则沦为平庸。

进化是世界运行的至高规律,达尔文说的适者生存就是进化的胜出之道。适应和顺从社会进化方向的行为将获得规律的奖励,否则将收获惩罚。在无数次的独立博弈事件后,奖励或惩罚效应不断叠加,于是造就了正反馈效应和负反馈效应,事物出现了二八定律。

而复利效应,就是强大的正反馈效应。金融投资领域要取得复利效应,必须投资于长期而言靠谱的人,靠谱的股权,靠谱的资源。同时要避免亏损,尤其是严重的导致本金永久损失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