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集团的ppp模式(从跟跑到)(1)

长江第一坝——葛洲坝

在阿根廷靠近南极圈的小镇卡拉法特,冒着严寒,一座位于世界最南端的大型水电站正在如火如荼地施工中。

这是阿根廷最大水电项目圣克鲁斯CC/LB水电站,也是中资企业在海外承建的最大水电站,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

“这个水电站依冰川而建,发电水源来自冰川融化而成的圣克鲁斯河,施工条件极为恶劣,在竞标时我们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项目副经理袁志雄介绍,在招标演说中,当他详细讲述葛洲坝集团在承建三峡工程等大型水电项目时突破的强震区高拱坝施工技术、水电站导流洞不断流封堵施工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及温控技术等技术难题后,国外几家企业的代表当场表示退出竞争。

在海外水电工程建设市场上,葛洲坝集团已经成为中国水电建造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葛洲坝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陈晓华介绍,目前,葛洲坝的海外业务遍布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超60%分布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项目涉及水利水电、市政、公路、油气等十多个领域;2018年在4000多家中国“走出去”企业中,葛洲坝中标签约额排名第4,营业收入排名第9。

“我们正在从‘走出去’向‘走进去’‘走得好’转变,坚持自主创新,多开展高技术含量的项目。”陈晓华说。

葛洲坝集团的ppp模式(从跟跑到)(2)

“一带一路”项目——缅甸耶涯水电站

从卡塔尔沙漠中的世界超大型蓄水池,到巴基斯坦穿越喜马拉雅大断裂带的NJ水电站工程;从“非洲三峡工程”安哥拉凯凯水电站,到经受住7.8级地震的厄瓜多尔保特—索普拉多拉水电站······近年来,葛洲坝集团在海外高端水电工程市场上攻城拔地,依托不断地科技攻关,拿下一个又一个让国际同行刮目相看的大型项目,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完成这个转变,葛洲坝集团用了十几年。

上世纪90年代,葛洲坝承建了第一个国际项目尼泊尔上波迪·科西水电站。参与建设的周惠庭回忆,这个总装机容量仅为4.5万千瓦的小水电站,让葛洲坝交出了大笔“学费”。

当时,刚刚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葛洲坝集团缺乏市场意识和技术储备,从招投标到施工全程“水土不服”:由于沟通不畅,仅仅等大坝设计图纸就耽误了半年工期;厂房总布置图图纸提交了60多稿,混凝土用量比原计划翻番;恰逢当地雨季,交通中断3个多月,生产生活物资都靠人背肩抗。

因为项目工期延滞,葛洲坝集团的巨额履约保函全部被没收。

但最初几年的挫折没能让葛洲坝停止“走出去”的步伐。2004年,葛洲坝集团将国际业务列为战略优先方向,大步走向海外市场。

随后几年,依托承建三峡工程、锦屏水电站、南水北调等大项工程项目的契机,葛洲坝集团全面掌握了各类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和大坝浇筑核心技术,解决了大坝防渗技术、新老混凝土结合技术等一批技术难题,依托科技创新力,迎来了国际业务大发展的春天。

目前,葛洲坝集团承建了大小约3000多个水电站,参与61个国内1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电站建设。在此过程中,葛洲坝集团成立了水电研发中心,初步搭建起水电工程技术领域的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得到应用,一系列世界级难题被突破,“中国水电”的名牌越擦越亮。

近年来,得益于“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葛洲坝集团加快由传统业务向新兴业务、由低端业务向高端业务转型的步伐,努力打造国企“走出去”标杆,5年新签合同额年均增长34.73%。

葛洲坝集团是湖北声名远播的工程建设“国家队”成员之一,其“走出去”的脚步,正与湖北省不断加大开放力度的步调一致。

湖北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目前湖北建筑业企业超过2万多家,2018年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三。2013年到2018年,湖北省工程企业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工程项目完成营业额达到238亿美元,年均增长6.9%,新签合同额423亿美元,年均增长19.6%,稳居中部第一。

不止工程建设领域,今年上半年,湖北省进出口总值1684.4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0.6%,其中跨境电商贸易值达1.6亿元,增长2.9倍。(程远州)

(责编:周恬、张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