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易经,其实就是在听故事悟道理,一家人喝酒聊天讲历史的故事课,在这里边,有些词汇高频率的出现,基本都是对做事结果的总结或对所预测事情的判断,相当于咱们人生总结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或者是佛教里边的苦集灭道、色和空、色声香味触法等。再简单点就给理解为抽签的上签、中签、下签。大概有以下这些:

易经中最常用的两个字(易经也疯狂第十五课)(1)

元亨利贞

[元]:有大或者开始,也就是最牛逼的意思。

[亨]:就是亨通。

[利]:有利于和很好的意思。

[贞]:坚守正道。

[咎]:后遗症,挨处理。比如无咎,即放心大胆干,没有后遗症。

[悔]:悔恨、后悔。

[吉]:吉就是好。

[厉]:有危难的意思。

[吝]:事难行或将遇艰难之意,或者遗憾。

[凶]:与“吉”相对。指灾祸。

[初吉],意指所要贞问的事情在初始阶段尚属吉祥。

[中吉]:中间阶段是最理想的。

[终吉]:兆象表明最终还得吉祥。

[无悔]:无悔恨、无困厄。

[无誉]:指得不到称赞、不算好。

[小亨]:小亨通的意思。


易经小知识 孔子十翼(只相传为孔子所做,但经考证,十翼成书不在一个时期)

《序卦传》:阐述《易经》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从天地万物说起,以“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来说明乾坤两卦居于首位。然后以万物生长的过程、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物极必反、相反相生的运动规律等解释其它各卦的相互关系,说明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以“物不可穷,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来解释最后一卦“未济”卦。

《彖传》分《上彖》﹑《下彖》两篇,内容为论断六十四卦卦名﹑卦辞的意义。本自成篇,列于经后,今通行注疏本分列于六十四卦,凡卦内"《彖》曰"即是。比如说谦卦,卦辞是“亨,君子有终。”彖传就解释,君子为什么会有好的结果,是因为“天到下济而光明,君子之终也。”就是说,谦虚是一种美德,谦谦君子会受到尊敬,会有好结果。

《系辞传》:总论《易经》大义,分为上、下两部分。是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象传》分《大象传》、《小象传》。《大象传》解释卦辞,主要从卦象来阐释社会伦理道德意义。《小象传》解释爻辞,说明爻象或爻辞的意义《彖传》和《象传》。二者的共同点是:通过阐释卦象、爻象所蕴涵的道理,告知人们如何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

《说卦传》是记述解说乾、坤、艮、兑、坎、离、震、巽八经卦所象征的各类事物,以及阐述六十四卦卦序排列原理和各卦的属性意义,以辅助占断吉凶的,故名“说卦”。

《文言传》又名《文言》,是易学名篇,为周易中《十翼》中的一篇。是专门对乾、坤两卦义理所作解释的作品。乾坤二卦在《易经》六十四卦当中具有特殊地位,是理解《易经》的关键;其中,解释乾卦的称《乾文言》,解释坤卦的称《坤文言》。其内容是借解说卦、爻辞来提出一些观点。

《杂卦传》说明各卦之间的错综关系,晋韩康伯注:“杂卦者杂揉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也。”以相反相成观点把“六十四卦”分为三十二对,两两一组,一正一反,用一两个字解释其卦义和相互关系,《杂卦传》与《序卦传》互相补充印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