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乱晋五胡乱华(乱世纷扰的五胡十六国)(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金陵物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那么亡国与亡天下有什么区别呢?五胡十六国时代给你答案。

一、乱世纷扰

从西晋灭吴统一天下(公元280年)开始,到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这是一段黑暗而混乱的历史,即使是从李雄、刘渊分别建立成汉、前赵政权(都是304年建国)开始算,也经历了130余年的战乱,整个华夏大地才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至少对于北方百姓来说,要比五胡十六国稳定些。

公元304年,西晋王朝内斗愈演愈烈,八王之乱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李雄在蜀地打败益州刺史罗尚,称成都王。同年,刘渊在离石称帝,建立前赵政权,从此拉开五胡乱华序幕。

但是此时的前赵也在走下坡路,刘渊的继任者刘聪以及后来的刘粲都是荒淫至极的人,刘粲仅仅在位一个月便被靳准所杀。前赵大将刘曜在关中站稳脚跟,在刘粲死后即公元318年称帝;次年,石勒在先后消灭王弥、王浚、曹嶷以及鲜卑段氏等势力后,建立后赵政权。

从此,北方地区形成前赵、后赵东西对峙的局面。公元328年,北方迎来十年的相对稳定后,石勒俘虏前赵最后一位皇帝刘曜。灭了前赵后,石勒基本统一了北方中原地区,但是继任者石虎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在他的统治下,后赵迅速走向灭亡。

公元350年,汉人冉闵杀死后赵皇帝石鉴,建立冉魏政权(不在十六国之内),但是冉魏政权仅仅存在两年就被鲜卑慕容氏所灭,长江以北重新陷入混乱。

八王乱晋五胡乱华(乱世纷扰的五胡十六国)(2)

在乱世中,鲜卑慕容氏异军突起,根据地从大棘城到龙城、蓟城、邺城,一路挺进中原,占领关东地区。同时氐族苻氏在后赵灭亡后,占领关中地区,建立前秦,前秦在苻坚的努力下,迅速扩张,与前燕形成东西对峙形势。

公元370年,苻坚率大军包围前燕国都邺城,前燕皇帝慕容暐投降,前燕灭亡。此后,前秦先后灭掉仇池、前凉、代国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

直到淝水之战之前,前秦一直是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后,大一统的北方又陷入混乱,姚苌、慕容垂、慕容泓等人趁机崛起,建立起后秦、后燕、西燕等政权。

就在群雄割据的时候,谁也没料到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拓跋珪在公元386年即代王位,建立起日后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时代的北魏政权。在这个少年的励精图治之下,北魏逐渐强盛,打败强敌铁弗部、柔然、后燕、后秦,为拓跋焘统一北方打下坚实基础。

公元439年,在灭掉夏国、北燕、北凉之后,拓跋焘统一长江以北地区,与南朝刘裕建立的刘宋政权南北对峙。自此,五胡十六国告一段落,华夏大地进入南北朝时期。

八王乱晋五胡乱华(乱世纷扰的五胡十六国)(3)

从公元304年起,匈奴、鲜卑、羯、羌、氐五胡逐鹿中原,开始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十六国中,前赵被石勒所灭,后赵被冉闵所灭,前燕被苻坚所灭,后燕被冯跋所灭,北燕被拓跋焘所灭,南燕被刘裕所灭,成汉被桓温所灭,前秦被姚兴所灭,后秦被刘裕所灭,西秦被赫连定所灭,胡夏被拓跋焘所灭,前凉被苻坚所灭,后凉被姚兴所灭,南凉被乞伏炽磐所灭,西凉被沮渠蒙逊所灭,北凉被拓跋焘所灭。

其他如冉魏、仇池、西燕等政权未被计算在十六国以内。

二、时代特点

朝代更替频仍 一百多年间先后建立起十几个国家,这段历史是十分混乱的,而且朝代更替呈现出食物链的关系。匈奴灭了汉人的西晋,汉人灭了羯人的后赵,羯人灭了匈奴的前赵,同时羯人打不过鲜卑人,鲜卑人打不过氐人,氐人在淝水之战中又打不过汉人。五胡与汉人像走马灯一样一个个登上历史舞台。北方是流水的胡人,南方是铁打的东晋。

八王乱晋五胡乱华(乱世纷扰的五胡十六国)(4)

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重 除了前凉以外,十六国多是由胡人建立,是由马上打下来的天下。当出现一位能力很强的英雄人物如刘渊、石勒、慕容垂时,这个英雄人物可以聚集起族人建立起一个政权,但是当这个英雄人物去世后,他的接班人要么荒淫无度如刘聪、刘粲,要么残酷暴虐如石虎,要么庸碌无为如慕容暐,他们扛不起整个国家,最后导致国家分崩离析,或被敌国直接灭亡,或在争夺皇位、国家衰乱之后被敌国灭亡。

没有建立起国家政策体系 五胡十六国是一个民族融合的过程,这期间的很多胡人都受过汉文化的熏陶,比如前燕慕容氏之祖慕容廆、久在西晋的刘渊、刘曜等人,他们学习汉人文化,学习汉人制度,但是并没有在他们的国家建立起有效的政治、文化体系。

八王乱晋五胡乱华(乱世纷扰的五胡十六国)(5)

在文化方面,汉人自汉朝以来便崇尚儒学,讲究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友等等这些名教礼数。但是胡人中只有个别几个英明的君主才会重视这些名教礼数,更多的是残暴纵欲、背信弃义的人。比如“单氏(刘渊后妃)年少美色,(刘)聪烝焉”,是为不孝;比如先后两次出卖兄弟的慕容麟,“背父叛兄,奸诈反复”,是为不悌;比如鲜卑人段匹磾虽然忠于晋室,但是杀死结义兄弟刘琨,是为不友;比如卖兄称王的沮渠蒙逊;比如“心昧德义,幼而轻险,假豹姿于羊质,骋枭心于狼性”的石虎以及他那几个奇葩儿子。

在政治方面,胡人没有建立一套有序的政治制度。比如后赵石勒虽然劝课农桑,设立学官;前赵刘曜虽然“立太学于长乐宫东,小学于未央宫西”,都十分重视教育。但是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开疆扩土,而不是修生养息。而王猛任始平县令的时候,“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主张“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可见当时的前秦没有重视法制,至少是没有严格建立起法制制度的。

八王乱晋五胡乱华(乱世纷扰的五胡十六国)(6)

夹缝中的汉人 在五胡横行的长江以北地区,汉人的生存法则是什么呢?第一类是社会底层的汉人,他们要么被奴役,要么拖家带口参加乞活军、李矩、邵续等人的军事力量。但是随着战乱愈演愈烈,乞活军在冉闵败亡之后便不复强大,李矩、邵续等人则被胡人打败。第二类是南渡的流民,这些人命运好些,至少在东晋政权的护翼下不至于成为待宰的羔羊。第三类是中级社会的人,如樊雅、郗鉴等人有能力结坞成堡,以求自保。第四类是世家大族,“值中原丧乱,范阳卢谌与清河崔悦,颍川荀绰,河东裴宪,北地傅畅,并沦陷非所,虽俱显于石氏(石勒政权),恒以为辱”,一方面胡人需要这些世族笼络人心,另一方面世族为保全族人,不得不屈服于胡人,或在朝为官,或在地方做官,仕于胡人。

另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两个特殊的汉人——张宾、王猛。张宾是石勒的谋士,“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勒之基业,皆宾之勋也”;王猛是苻坚的大臣,苻坚说过“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两人都是乱世投机者,都是那种生于乱世,择一明主而辅之、建不世之勋的人,这个明主可以是汉人也可以是胡人。而恰恰是在张宾辅佐石勒、王猛辅佐苻坚的那几年,中原地区稍稍安定些。

残暴的胡人 翻阅十六国史籍的时候,屠城、坑杀、荒淫、腰斩等词语的出现率是非常高的。石勒打败曹嶷的时候“坑其众三万”;石虎“船夫十七万人为水所没、猛兽所害,三分而一”,石宣“峻制严刑,文武战栗,士卒饥冻而死者万有余人”;赫连勃勃“群臣忤视者毁其目,笑者决其唇,谏者谓之诽谤,先截其舌而后斩之”。

八王乱晋五胡乱华(乱世纷扰的五胡十六国)(7)

三、偏安一隅的东晋

从公元318年司马睿称帝到公元420年刘裕称帝,东晋王朝在江南偏安了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中,有过祖逖、桓温、谢玄等人的北伐,但是东晋真的不是胡人铁骑的对手。就是最强大的北府军的北伐也被慕容垂打败,骁勇善战的刘牢之差点战死在北伐的路上。

东晋之所以能够苟延残喘百年时间,除了北方胡人逐鹿中原,无暇挥军南下以外,其实东晋王朝也出现了几位能人,比如枭雄王敦、桓温,良相王导、谢安,以及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和北府军。在这些人的努力下,东晋北伐不足、自保有余。

八王乱晋五胡乱华(乱世纷扰的五胡十六国)(8)

总之,五胡十六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汉人的生命财产、文化礼教都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打击,穷兵黩武、荒淫残暴的统治笼罩中原大地。

若说改朝换代是亡国,那么无仁义可言、甚至“略(掠)人而食之”、率兽食人的五胡十六国就是真正的亡天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