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传统习俗有哪些(江西特色文化民俗)(1)

书院文化

“江西书院甲天下。”江西是古代书院的起源地,唐代德安义门东佳书院和高安桂岩书院是中国设立最早的书院之一。宋代白鹿洞书院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华林书院延四方讲席,鹅湖书院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风,白鹭洲书院以人才辈出、延续办学800年而着称。

在明代1239所书院中,江西地区就有238所,占五分之一。据清光绪《江西通志·书院》记载,江西书院达526所。有学者根据其他各种史籍、志书、笔记、碑刻统计,认为江西古代书院足有千余所之多,迄今保存较完整的仍有85所。

江西传统习俗有哪些(江西特色文化民俗)(2)

赣文化

临川文化

临川文化是以江西临川为汇合中心,人文、风物、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医理、学术、宗教、民俗、体育、语言、建筑、美食等实行向性组合,而形成独具特色,自有特征,承上启下的区域文化。临川文化背景下诞生了宰相词家晏殊及其儿子晏几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医学家陈自明,地理学家朱思本,着名的戏剧家汤显祖等历史文化名人。

江西传统习俗有哪些(江西特色文化民俗)(3)

赣南客家文化

赣南客家人的进取精神、乡土意识和淳朴务实精神孕育了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散文家魏禧、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勰,以及革命年代叱咤风云的将军古柏、肖华等名人。赣南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客家民俗文化包括山歌、赣南采茶戏、东河戏流传至今。

江西传统习俗有哪些(江西特色文化民俗)(4)

方言文化

古称傒语,习称赣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60多个县市。包括南昌、景德镇(城区)、萍乡和宜春、抚州、吉安三地区的各县市;上饶、九江两地区的大多数县市;赣州地区的、石城、宁都、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等县也有使用赣方言的乡镇。

江西传统习俗有哪些(江西特色文化民俗)(5)

革命传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着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江西传统习俗有哪些(江西特色文化民俗)(6)

戏曲文化

明初形成的弋阳腔是南戏高腔源头,演变成京剧、川剧等40多种戏曲。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代表中国古典戏剧最高水平,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清代蒋士铨称乾隆间第一曲家。江西因盛产茶叶在清中期逐渐形成的采茶戏。民种类丰富,有号子、渔歌、山歌、小调、灯歌等,以兴国山歌最为着名。

江西传统习俗有哪些(江西特色文化民俗)(7)

傩文化

傩文化是江西的一种宗教崇拜文化,是江西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傩文化经过三千年的历史沿袭至今,形成了原始古朴的一种传统宗教文化,被人们誉为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江西传统习俗有哪些(江西特色文化民俗)(8)

陶瓷文化

江西是我国陶器文化最早发源地之一。1962年,在对距今约14000-9000年前的江西万年县大源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发掘中,获得质地非常疏松,胎厚近二厘米,陶泥既夹炭也夹砂的陶器碎片。经测定,应是中国目前所知最原始陶器之一,证明江西陶器文化起源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九千至一万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发掘出12000~14000万年前的栽培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栽培稻,其不仅佐证江西是人类稻作农业的发源地,也不仅佐证江西万年仙人洞人是最早开始栽培水稻的人类先民,还由于稻食牵连陶器制作、使用、废弃等所荷载的人类行为与文化信息,亦佐证江西稻作生产与陶器运用的历史早熟,使赣地成为中国烹饪饮食文化源头之一,更毫无置疑置疑地确证江西大鄱阳湖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南方昌盛、经济富庶之地。

江西传统习俗有哪些(江西特色文化民俗)(9)

全丰花灯

全丰花灯是江西修水全丰镇的一种汉族曲艺形式。是一项介于灯、戏、舞之间的艺术表演活动,主要特色是灯队表演,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春节期间,乡村各路花灯云集,从初一发灯一直唱到元宵,跑东家窜西家,通宵演唱。此外,民间节日、做寿、上梁、婚嫁,都请来花灯热闹一番。全丰花灯活跃在偏乡僻壤、山高林密之处。每到传统节日的夜幕时分,花灯会不期而至,一路上彩灯逶迤、锣鼓喧天,蔚为壮观。花灯随时随地可演,为山区 花灯庆元宵群众喜爱,每到一处,山民们鞭炮迎送、茶点招待,相互之间的声声道贺、句句祝福在夜风中送到千家万户。

江西传统习俗有哪些(江西特色文化民俗)(10)

石城灯会

石城灯会寄托着神灵崇拜和火神崇拜。石城灯会主要表达目的是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消灾除恶,主要形式为正月初一至十五元霄花灯节和各种节庆,各路神庙菩萨的圣诞喜庆的游垅、游塅、游街等活动。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群众都会自发组成许多灯会进村入户表演灯彩。表演时使用的道具有龙灯、狮灯、马灯等几十种,除秆龙灯外,其余灯具均由各色纸张或纱绸经能工巧匠编、扎、画、剪、贴而成,形象逼真、色彩华丽、巧夺天工。灯会表演时有乐器伴奏,边唱边舞,舞蹈动作丰富,风格多样:龙灯和狮灯以踏、摆、转为主,并插以武艺,动作粗犷、豪放;茶篮灯和船灯的表演人物有旦、丑之分,其舞蹈动作小旦轻盈、活泼,彩旦滑稽、泼辣,丑旦诙谐、灵活。

江西传统习俗有哪些(江西特色文化民俗)(11)

樟树药俗

樟树药俗包括药材交易风俗、中药炮制、药膳、药业信仰等。其主要价值有:一、历史价值,“樟树药帮”的形成与辐射,开辟了广阔的药业市场和药材资源,为中华医药的发展,为丰富祖国医药的宝库,谱写了光辉而不朽的篇章。二、文化价值,中医中药,在人类文化史上堪称一绝,从古到今一直保持着它东方不败、独领风骚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樟树还有药王会,于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和八月十五举行。相传这两天分别是药王孙思邈的诞辰和樟树药业始祖葛玄“白日飞升”之日。在此期间,各药号老板、先生都到三皇宫为药王先师拜寿,群众大多前往药业祖山阁皂山祭祀葛玄。药王会期间主要活动为祭祀药王、戏班唱戏、打拳舞狮等,常持续三天左右,通常有数万人参加。

江西传统习俗有哪些(江西特色文化民俗)(12)

上坂关公灯

南昌市湾里区罗亭镇上板村曹家自然村的龙独具一格,它做工精细,造型别致,称“关公龙”。是为纪念关公而设置的彩灯。通常表演人数繁多。由型如“丰”字灯头、灯尾和一条条插着三盏多棱角大灯笼的板凳组成。当地人称一条板凳为一桥,桥数越多龙身越长。它以庄重、热烈、气势磅礴而闻名。每年的元宵节,每户人家都自觉接上一桥,每一桥的开支都由自己负责,而龙头、龙尾则由村里负责。出灯时,龙头、龙尾由村里长老或有威望的村民撑持,前后、左右则有几个身体健壮的青年护灯。在出灯的整个过程中,都有鼓乐相伴。因而,上板曹家的“关公板凳龙”是远近最长、最美、最有地方特色的龙。1987年已收集在江西省民间舞蹈集成。

江西传统习俗有哪些(江西特色文化民俗)(13)

西山万寿宫庙会

西山万寿宫庙会是东晋时期人们为纪念名道许逊而形成、流传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民俗活动,一年一度,从农历七月二十起至九月初一止,其中农历八月初一前后为庙会高峰期。西山万寿宫庙会作为民俗类节日,已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西传统习俗有哪些(江西特色文化民俗)(14)

赣南客家匾额习俗

赣南客家匾额习俗随着北方士族迁徙赣南而逐渐发展,形成了通过送匾、挂匾等活动,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以教化乡邦的客家传统习俗。匾额习俗在赣南尤其是会昌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对教化乡邦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自宋元以降千余年间,赣南客家匾额习俗久盛不衰。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客家先民崇文重教、敦宗睦族的客家文化特质,以及他们的嘉言懿行都在匾额习俗中得以代代相传,历久弥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