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卫风·竹竿》为先秦时代卫地汉族民歌全诗分四章,分别从回忆与推想两个不同角度,写出了一位远嫁外地女子思乡怀亲的强烈感情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波光潋滟,秀丽的两岸风光无限,伴随着这些姑娘渡过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诗经中反映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诗经中反映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篇(国风卫风竹竿写一位远嫁的女子思乡怀亲的感情)

诗经中反映爱情和婚姻问题的诗篇

《国风·卫风·竹竿》为先秦时代卫地汉族民歌。全诗分四章,分别从回忆与推想两个不同角度,写出了一位远嫁外地女子思乡怀亲的强烈感情。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波光潋滟,秀丽的两岸风光无限,伴随着这些姑娘渡过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

原文:

籊籊竹竿⑴,以钓于淇。岂不尔思⑵?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⑶,淇水在右。女子有行⑷,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⑸,佩玉之傩⑹。

淇水滺滺⑺,桧楫松舟⑻。驾言出游⑼,以写我忧⑽。

注释:

⑴籊籊(tì替):长而尖削貌。

⑵尔思:想念你。尔,你。

⑶泉源:一说水名。即百泉,在卫之西北,而东南流入淇水。

⑷行:远嫁。

⑸瑳(cuō搓):玉色洁白,这里指露齿巧笑状。

⑹傩(nuó挪):通“娜”,婀娜。一说行动有节奏的样子。

⑺滺(yōu悠):河水荡漾之状。

⑻楫:船桨。桧、松:木名。桧(guì贵),柏叶松身。

⑼言:语助词,相当“而”字。

⑽写:通“泻”,排解。

新译:

尖尖竹竿细又长,

用来垂钓淇水旁,

难道我不念故乡?

路途遥远难探望。

泉源潺潺流左边,

淇水汨汨流右边。

姑娘出嫁别故土,

远离父母及兄弟。

淇水荡漾流右边,

泉源奔涌流左边。

巧笑皓齿明月光,

佩玉叮当身姿香。

淇水悠悠日夜忙,

桧木船浆松木舟。

荡起双桨远游逛,

借此良机泻忧伤。

赏析:

全诗分四章。诗的内容都是远嫁女儿脑海中的形象活动。细究起来,前后各两章,各成一层意思。

开头两章,是远嫁姑娘的回忆,都是关于婚前家乡与亲人的事。首章回忆当姑娘家时在淇水钓鱼的乐事:“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和伙伴们一起到淇水钓鱼游玩,这是多么惬意的事,不可能忘记。可惜眼下身在异乡,再也不能回淇水去钓鱼了,“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次章回忆离别父母兄弟远嫁时的情形。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离别的场面和离别的情怀,最使人难忘。远嫁的女儿回忆起这个场景,思念之情不可抑止。第一章、第二章共八句,重点在回忆,强调的是思乡怀亲之情。

第三、四两章是进一层意思:希企。眼下远嫁女儿已是人家的媳妇,故乡亲人都见不到。回忆激起的情怀,化作热情的企望:希望能有一天重归故乡。三四两章,便是想像回乡时的情景。淇水、泉水依然如故,“淇水在右,泉源在左”,与第二章两句一样,只是句子位置变化一下,实际上是用复沓的手法,表示重来旧地的意思。这时候,出嫁女已不再是姑娘家时持竹竿钓鱼那样天真了,而是“巧笑之瑳,佩玉之傩”,一副成熟少妇从容而喜悦的样子:故乡,我终于回来了!仿佛为了重新找回少女时代的感觉,这位少妇又到淇水。不过,这次不是钓鱼了,而是“桧楫松舟”,乘船游赏。不过,旧地重游,也不能排解远嫁多时的离愁。三四两章想像回乡的场景,正是远嫁归不得的少妇幻想的场景。想像得越真切越具体,现实中远离故乡不得归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所以,驾船游赏故乡的想像,根本不能解决思乡怀亲的愁思。

四章诗歌从回忆与推想两个角度,写一位远嫁的女子思乡怀亲的感情。这种感情虽然不是大悲大痛,但却缠绵往复,深沉地蕴藉于心怀之间,像悠悠的淇水,不断地流过读者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