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故事,谁个不知,哪个不晓?蔺相如挣足了面子,并且从此咸鱼翻身,一飞冲天;相对应的是另一个人物秦昭王则丢了面子,自取其辱,被世人嘲笑了两千多年,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完璧归赵中秦王简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完璧归赵中秦王简介(输家真的是秦王吗)

完璧归赵中秦王简介

《完璧归赵》的故事,谁个不知,哪个不晓?蔺相如挣足了面子,并且从此咸鱼翻身,一飞冲天;相对应的是另一个人物秦昭王则丢了面子,自取其辱,被世人嘲笑了两千多年。

而今,这嘲笑声却可能要被打断了。郭灿金先生在一期《百家讲坛》杂志里提出了颠覆传统的观点:秦昭王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的国王,几乎没有声色犬马的爱好,他之所以提出以城换壁,其目的仅仅是要摸一摸强邻赵国的家底,实际感受赵国对于秦国的真实态度。换句话说,这就是秦昭王给赵国的一道政治思考题,为的就是考验一下赵国对于秦国的政治态度。如果你赵国不理睬,说明赵国底气比较足,领导人斗争意志比较坚定,那秦国就应该对赵国避让三分了,反之,如果这道思考题给你赵国带来了困扰,那就说明赵国对于秦国心存畏惧,赵国领导人已经未战先怯,这将成为秦国制订未来战略的重要参考。

如果作者分析属实的话,那大智大勇的蔺相如则完全中计了。义正词严地痛斥秦昭王的话,把赵国内部如何不安,赵王如何低姿态的情报一五一十地透露出来。这些对于秦昭王来说已经足够,测试的目的已达到。他已能充分断定,赵国就是纸老虎。所以,第二年,在赵国还陶醉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虚幻胜利之中时,秦国的军队就打过来了。

秦昭王真不简单,宁可没有面子,宁可被世人嘲笑,也不在事后为自己平反,甚至睿智如司马公都没有看出他真正的心思,没有看出他才是其中真正的赢家。

如果没有郭先生穿透历史迷雾眼光的引导,世人不知道还要傻笑到什么时候。高人指点我们,要了解历史的办法是几种史书结合起来看,其重合处才是真相。但史书说到底,毕竟还是一种选择性的记录,再好的史书也不能完全还原历史,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严肃问题是:那没有记录的就不存在吗?

司马公说的可能有误,当然,郭先生说的也不一定对。政治家就是政治家,文人就是文人。权谋人物的心机深不可测,文人可以据部分史料揣测,但不能自以为是。这事启示我们,历史还有多少定论,是我们所无法体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