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四凶来历(上古四凶不仅是个个是富二代还都是官二代)(1)

上古四凶来历(上古四凶不仅是个个是富二代还都是官二代)(2)

文:二哥

排版:小七

之前,有说到四大凶兽之一的“饕鬄”,四大凶兽之一:饕餮的影视荧幕形象进化之旅但既然说了饕鬄,那我们就在说一说另外三个吧。

梼杌

上古四凶来历(上古四凶不仅是个个是富二代还都是官二代)(3)

梼杌

梼杌,别名傲狠,上古神话中的四凶之一,它的知名度并不高,算是最低调的一个。

《神异经。西荒经》中记载:“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

梼杌,是生活在偏远西方的怪物,他体型像老虎,浑身长满长毛,有一张人的面孔,老虎的腿,还有一口獠牙。尾巴有一丈八尺长,凶狠好斗,在西方称霸。

梼杌,原是个“官二代”,是五帝之一,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较早出现在《左转》:“"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上古四凶来历(上古四凶不仅是个个是富二代还都是官二代)(4)

这段话的意思是,颛顼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好话不听,训骂没用,油盐不进,教导它不改,不管它,就更嚣张,人们就叫它”梼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方人们说的棒槌,就有点像是梼杌了,一窍不懂,四六不懂。被用来比喻顽固不化态度凶恶之人。

《楚辞·九章·惜诵》:"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把香草捣成香草酱。"梼"也写作"捣",而"捣"通"捣"。树木没有枝丫,光秃秃的叫"杌"。你看一根用来"捣"的光秃木头,不正是一根棒槌?

而棒槌也好,梼杌也好,都是实心的东西,所以梼杌的特点是"顽"。这里的"顽",是指不开窍。因为梼杌其人桀骜难驯的品性,以至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传说中的四凶之一,跟饕鬄穷奇他们摸麻将去了。

还有传说,梼杌是鲧死后所化,人面兽身,虎背熊腰,力大无穷,它能化身黄龙,能吞吐神物“息壤”,止天下的大水,克制所有水族,凡是属于水族的,都不能伤它分毫,更是四凶之一“穷奇”的克星。

上古四凶来历(上古四凶不仅是个个是富二代还都是官二代)(5)

穷奇

中国上古神话四凶之一,主要记载在《山海经》中,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异兽,结合天神、怪兽、恶人三位一体,真实面目不可破解的奇怪生物,乃是邪恶的象征,代表至邪之物。

《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记载:"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头始,所食被发,在犬北。一日从足。"

这里是说,穷奇外貌像老虎,大小如同牛般,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

但是,《山海经·西山经》也有记载:"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这两次记载的穷奇,外貌上是有差别的,但是两个都是喜欢吃人的凶兽,这里是没有差别的,默默的说一句,神兽吃几个人就成凶兽了,而整个《山海经》都在说这个神兽要怎么吃,那个神兽吃了有什么好处,古人们有考虑过神兽们的感受吗.......

话说回来,穷奇是凶兽,这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有记载穷奇的好的一面,《后汉书·礼仪》 中说 :"穷奇、 腾根共食蛊"。

在古时腊八的前一天,宫廷里要举行一个叫逐疫的仪式,由方相氏带着十二只异兽游行,穷奇和另一只叫腾根的异兽,共同负担着吃掉害人的蛊的任务,于是又让人感觉它对人还是有些益处了,更有郭璞注《山海经》时,亦创作了"穷奇之兽,厥形甚丑;驰逐妖邪,莫不奔走,是以一名,号曰神狗"的赞诗,同样指出穷奇会作出驱逐妖邪的行为。这些为民除害的举动,与以往所表现的食善助恶的形象,有极大的差别。

穷奇的来历可不一般,《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明显又是个“官二代”

少昊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们的故事可见于《拾遗记》,非常美丽动人。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其果实万年一结,吃了的话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称为"穷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这些关键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而穷奇也是被舜驱逐到了西北方向。

再说,穷奇这小伙子很有意思,典型的叛逆熊孩子。叫它往东它就要往西的那种,《神异经》里说道:"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

看见有人打架,这小伙子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听说某人忠诚老实,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听说某人作恶多端,反而要捕杀野兽馈赠。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你看,这熊孩子,所以,古人们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

混沌

上古四凶来历(上古四凶不仅是个个是富二代还都是官二代)(6)

混沌,也作浑沌,或浑敦。神话四凶之一。

这里先说清楚,混沌,不是帝江!不是帝江!不是帝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混沌,在《神异经》中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浑沌。"

这里才是混沌的记载,从文中来看,混沌是一只长得像狗,长毛,有四只脚而没有爪子的凶兽,它有眼睛却看不见,有耳朵却听不见,如果遇到了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若是遇到了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明显是个“睁眼瞎”。

而帝江的记载是这样的,《西山经·西次三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这里是说,"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鸟,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这里“浑敦”是指帝江相貌浑圆,没有脸面,而不是名字。

这个帝江才是被倏和忽两人凿七窍而死的那个”混沌“。

《庄子-应帝王》中有,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好了,就不纠结这个问题了,再来说凶兽混沌,可能就是因为长久以来一直被误以为是”帝江“。混沌已经是跟”帝江“结合成一个了,明明就是两个不同的物种的说。但是,小编自认没有那个能力去更改什么,也没有那个能力去为它们两个正名的。

还有说法,混沌是帝鸿的儿子,据《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说的是帝鸿氏有个不成材的儿子,专做掩盖他人的善行,隐瞒自己的罪过的事,好做坏事,天下人称他为"浑沌"。

这里又说明了,混沌,也是个“二代”。这四大凶兽,个个都有个了不得的“爹”,所以,小编一直怀疑,是不是这几个出身名门望族的纨绔子弟们,平时的所作所为,被古人们逐渐演变成了凶兽。

大概自古权利都是为恶的特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