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1)

连续几天的雨,断断续续的下着,正值麦收的时节,给麦收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有些地方因为雷雨大风加冰雹,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久雨盼初晴。希望下雨的天气赶快过去,让阳光重新照亮大地。

今天高考,让阳光充盈所有的考生胸膛,加油!祝愿所有的考生都能金榜题名、鱼跃龙门!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2)

晚霞聊自怡,初晴弥可喜。

日晃百花色,风动千林翠。

池鱼跃不同,园鸟声还异。

寄言博通者,知予物外志。

注: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3)

初晴应教

唐-虞世南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4)

初日明燕馆,新溜满梁池。

归云半入岭,残滴尚悬枝。

注: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原有诗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民国时期,张寿镛辑成 《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5)

晴诗(一作塞路初晴)

唐-雍陶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6)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7)

村行

唐-姚揆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8)

天淡雨初晴,游人恨不胜。

乱山啼蜀魄,孤棹宿巴陵。

影暗村桥柳,光寒水寺灯。

罢吟思故国,窗外有渔罾。

注:姚揆曾官任温州郡丞。善诗文,好游山水。姚揆在任期间多次到被誉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的仙岩畅游,曾于唐德宗(李适)贞元元年(785)在仙岩的翠微岭摩崖第十处留下石刻《仙岩铭》,成为名赋,流传千古,为后人称颂。姚揆仅留诗二首。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9)

晚题东林寺双池

唐-白居易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10)

向晚双池好,初晴百物新。

袅枝翻翠羽,溅水跃红鳞。

萍泛同游子,莲开当丽人。

临流一惆怅,还忆曲江春。

注: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11)

蝶恋花·小雨初晴回晚照

宋-王诜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12)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王诜字严卿,开封人,约与苏轼等同时。官做得很大,曾任左卫将军、驸马都尉。但在1079年(元丰二年),曾坐罪,责授昭化军节度行军司马,均州安置,移颍州安置,直到1086年(元祐元年),才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从该词的“流落归来”、“更添得朱颜老”等句看,此词可能是他官复原位后所作。

这是一首触景抒怀、感慨生平的词。该词写景抒情,十分清楚。而写景又为抒情服务,使整首词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本来万千思绪,一时却反觉“心情少”,最妙。写出了一种空洞迷茫、时光流逝的失落感。全词将盎然的自然景物与黄昏夕阳和作者的衰老心情反衬着写,有着强烈的对比色彩,而全词的题意至末句方才跃出,既总括全词,又有点题之妙。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13)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吴文英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14)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

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情如水。

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注:南宋都城临安的灯市,每年元宵节以前就极其热闹。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记载:“禁中自去岁九月赏菊灯之后,迤逦试灯,谓这‘预赏’。一入新正,灯火日盛。……天街某茶肆,渐已罗列灯毬等求售,谓之‘灯市’。自此以后,每夕皆然。……终夕天街鼓吹不绝。都民士女,罗绮如云。”都城的灯市,是词人熟识的,当年良辰美景、人月双圆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情;此时韶华已逝,世事沧桑,每遇佳节,但觉慨恨良多,兴味索然,真可谓“少年情事老来悲”了。据唐圭璋先生考证:吴文英一生有两段情事,先在苏州爱一妾,在某年夏秋之际遣去,原因不详;后在杭州爱一妾,后故去。两次大约都为十年。此词写杭州灯节,显然与杭州情事有关。此词调名下题云:“试灯夜初晴”,据《百城烟水》云:“吴俗十三日为试灯日。”可见是写灯节之事;但词人并未由正面起笔描绘灯市盛况,而是以试灯夜的景象作陪衬,用怅惘的笔调抒发自己逢佳节而倍觉神伤的落寞情怀,虽只寥寥数语,却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从而委婉地道出内心的万千感慨。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15)

永遇乐·璧月初晴

宋-刘辰翁

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16)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

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

注:这首词,从词序里推知是作于公元1278年。因乙亥为宋德祐元年(1275)。“今三年矣”,实为1278年,宋亡于1276,这时已亡国二年了。易安南奔,犹存半壁。辰翁作词,国无寸土。说“虽辞情不及”,是谦词,“而悲苦过之”,是实情。

全词每小段都是先景后情,情景交织,疏密相间。两片末尾,均是大力铺写当时情景,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上片以此来勾起下片,下片末尾以景抒情,给人以无限回味。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17)

新晴

宋-刘攽

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唐诗宋词里的初晴-久雨盼初晴)(18)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注:李白《春思》诗说:“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这里说南风是我的老朋友,是反用其意。唐人薛能《老圃堂》诗道:“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一本正经地埋怨春风吹落他正在阅读的书,这里的构思与薛诗相近,但称南风为老朋友,说它招呼不打一声,推门而入又翻书,比薛诗更见机趣活泼。又,宋释显忠《闲居》诗:“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贺铸《题定林寺》诗:“蜡屐旧痕寻不见,东风先为我开门。”句意也相近,可比读。

-------------------------------------------------------------------------------------

中国好诗词,风雅颂古今!中国好诗词打造最纯粹的诗词分享平台!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不一样的文学阅读体验,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中国好诗词qq274158273,欢迎各位关注,欢迎各位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