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食品,我们一般都会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但是对食品成分表的“兴趣”似乎并不大。其实,成分表里暗藏着很多玄机,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选择健康的食品。比如,标注无糖的饮料看上去很健康,其实只是用阿斯巴甜、甜蜜素、食用糖精、安赛蜜之类的甜味剂代替了普通糖类;同样是荞麦面,价格相差不少,便宜的那一种其实含有大量的可可粉……

因此,为了自己和家人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真的应该花一点点时间学习如何看包装食品的成分表,特别是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食品成分表标注营养(食品成分表里暗藏着这么多玄机)(1)

配料表

在配料表中,各种配料应该按照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也就是说,第一位的用量最大,往后用量依次递减。而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照递减顺序排列。

如果你想要选一款较健康的食品,应特别留意白砂糖、果葡糖浆、麦芽糊精、玉米糖浆等成分的位置,避免选择太靠前的。

同样,挑选酸奶也大有学问。有时候克数差不多的酸奶价格会相差很多,为什么呢?

答案就在成分里。位于配料表第一位的是生牛乳的,要贵一些;而配料表第一位的是水,其次是白砂糖、脱脂乳粉的叫复原乳,也就是把乳粉再还原成液态奶,价格自然也会低一些。

国标中明确规定:要在产品包装上标明“复原乳”字样,并在产品配料中如实标明复原乳或乳粉所含原料及比例。

食品成分表标注营养(食品成分表里暗藏着这么多玄机)(2)

我们还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一份全麦面包是否真的是全麦,如果排在第一位的为小麦粉而成分表里还含有可可粉,那么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个仅添加了少量全麦粉的、用可可粉染色的普通面包。

为此你也不难发现为什么同样为荞麦面有的价格相差一倍,是因为其荞麦粉的添加量有质的差别,价格高的那个荞麦粉含量59%,另一种荞麦粉仅占12%再加大量用来调色的可可粉……

除此之外,你还要特别留意一个叫做“反式脂肪酸”的存在。

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还会诱发肿瘤、哮喘、II型糖尿病、过敏等病症。人造奶油、氢化植物油、起酥油、奶精、植脂末、代可可脂等,这些配料基本是由氢化油做的,一般都含有反式脂肪酸,所以,要尽量避免或减少食用。

一些食品包装上注明的反式脂肪酸为0,有时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零,是因为国家规定:只要含量低于每百克0.3克,就可以标注为0。如果你特别在意,可以到配料表里看看是否含有人造奶油、氢化植物油等成分。

食品成分表标注营养(食品成分表里暗藏着这么多玄机)(3)

营养成分表

我国要求营养成分表中必须注明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4个核心营养素的含量以及NRV(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

所谓含量,是指表示每100克(固体食品)或者每100毫升(液体食品)或者每一份食品(比如一包不到100克的食物,经常按这包食物的实际重量来标注)中,各项目的含量有多少。

这部分数据可能对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因为我们大多对每100g中含多少营养成分并没有概念,那么就需要看到第三列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

在一些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上你会发现一件神奇的事,就是这个百分比加起来超过了100%,甚至有些单项的百分比就达到了110%,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个百分比的意思并不是这个元素占这份食物重量的百分比,而是占一个体重60kg轻度体育劳动的成年人全天推荐摄入量的百分比,因此把它们相加根本没有意义。

譬如一份食品的成分表中蛋白质是每100g的百分比为20%,那么每吃掉100g你就可以获取到了今日所需蛋白质量的20%,如果脂肪是每100g的百分比为100%,那么意味着吃下100g你就满足了当天全部脂肪摄入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阅读营养成分表时一定看好分量,大多数是以100g或者100ml来计,还要根据包装的净含量来计算。

说了这个多,你明白了吗?选购健康食品,心中有谱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