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曾经感慨:“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

他口中的陈先生,就是陈嘉庚。

陈嘉庚是杰出的华侨领袖,他靠着自己的才智成了有名的南洋首富。

陈嘉庚先生的事迹最深刻的一件事(华侨领袖陈嘉庚)(1)

做生意发财后,不忘报效祖国,先后捐出一亿美元兴学助教,宁可麦大厦也要办厦大。

日寇来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不惜毁家纾难,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

新中国成立后,他节衣缩食,一如既往地支持祖国建设事业。临终还念念不忘统一大业。

称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实在是名副其实。

一、

1874年10月,陈嘉庚出生在福建厦门。这里是全国有名的侨乡,为了谋生,当地有不少人下南洋讨生活。其中就有陈嘉庚父子。

17岁那年,他经过十多天的海上漂泊来到新加坡,帮父亲经营米店生意。30岁那年,米店经营不善,父亲郁郁而终,留下一大笔债务。

按照当时新加坡的法律,只要他宣布破产,就不用还债了。但他还是承诺,

我陈嘉庚在人世一日,所有欠债一定会偿还!

就这样,陈嘉庚全身心投入到生意中。靠着精明的头脑,米店很快被他扭亏为盈。紧接着,他又看中了菠萝罐头的生意,就买下一家罐头厂,办了“新利川黄梨厂”,借助工厂盈利,彻底还清了父亲留下的欠债。

东南亚一带,盛产橡胶,陈嘉庚见其中发展潜力巨大,从加工橡胶开始,一步步发展,最终拥有了自己的橡胶园。成了名副其实的“橡胶大王”。

到1925年,陈嘉庚已经有菠萝厂、米厂、冰糖厂、橡胶厂、木材厂、饼干厂、皮革厂、肥皂厂工厂30多家,橡胶种植园1.5万亩,员工3万人。巅峰时期,陈嘉庚的代理商遍布五大洲,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南洋首富”。

按理说,奋斗了一辈子,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应该享受人生了吧。可陈嘉庚没有,因为他的心里有比个人享受更重的事。

二、

“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陈嘉庚办教育的热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早在1893年,他就说服母亲和妻子,拿出两千银元,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名叫“惕斋学塾”的私塾。

1913年,在“惕斋学塾”的基础上,陈嘉庚创办了集美小学,又创办中学、师范、国学专科、水产、航海、商业、农业等院校,后来统称"集美学校"。

陈嘉庚先生的事迹最深刻的一件事(华侨领袖陈嘉庚)(2)

1923年,闽、粤军阀对峙于集美和厦门岛。一名学生在乘船去厦门途中中弹身亡。愤慨的陈嘉庚向两省军阀发报,要求双方确保学校安宁、学生安全。“经过谈判,双方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

五四运动后,陈嘉庚敏锐地意识到,祖国“专制之积弊未除,共和之建设未备,国民之教育未遍,地方之实业未兴”,福建没有一所大学,无法培养高等人才。所以陈嘉庚有了创办厦门大学的打算。

为了办学,陈嘉庚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掏出一百万,并承诺再出资三百万。他说,不管多苦多难,我都会尽全力将教育事业办好。

他说到做到。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陈嘉庚的企业经营急剧恶化。身边人劝他先让企业度过难关,办学的事可以缓缓。陈嘉庚坚决不听,他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但是独资办学谈何容易。从1926年到1934年,他相继变卖了三座别墅,大批厂房、地产、货物,每月、足额给厦门大学寄去经费,共计378万。

到了1937年春,陈嘉庚财力大不如前。为了全力支持集美学校,他把厦门大学交给国民政府。从此,厦门大学改为国立。

厦门大学成立后,广揽名师,鲁迅、林语堂、顾颉刚、孙伏园等著名学者相继来到厦门大学任教。林文庆在校长的岗位上,一做就是16年,为厦门大学的基业呕心沥血。

但在厦大学子心中,无论来多少名流学者,校主只有一个,那就是陈嘉庚。

三、

1909年,陈嘉庚结识了孙中山,第二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之后,他因为支持革命事业,被推选为福建保安会会长。

1928年济南惨案后,陈嘉庚迅速组织起"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支援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他更是四处奔走,倡议海外侨胞投入到救国运动。

陈嘉庚先生的事迹最深刻的一件事(华侨领袖陈嘉庚)(3)

1936年,他用马来西亚华侨捐献的130万巨款,以庆祝蒋介石五十诞辰为名,买下十架飞机,献给国民政府,希望他们抵抗日本的侵略。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以陈嘉庚为首的南洋华侨捐款约15亿元。算上认购的国债,更是达到了54亿元,这在当时是笔不小的款项了。

随着沿海地区相继沦陷,作为陆上生命线的滇缅公路愈发重要。但当时国内会开车、修车的工人寥寥无几。为保证这条生命线的畅通,陈嘉庚以"南侨总会"的名义发布通告,招募华侨机工。

一批批华侨青年机工受爱国思想的感召,选择回国效力。他们在崎岖的公路上,冒着飞机轰炸和瘟疫的考验,将大批援华物资送入国内。但到了抗战胜利时,三千多名华侨机工,只有三分之一活了下来。

早年,汪精卫与陈嘉庚私交不错。创办厦门大学时,陈嘉庚还想请他出任校长。1938年10月,汪精卫在武汉、广州相继失守后,发表了所谓的和平谈话,声称“抵抗侵略与不拒绝和平并非矛盾”。

见汪精卫对抗战的前途发生了动摇后,陈嘉庚警告他:“你身居要职,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如若言和,不但南洋侨胞,举国上下皆不能原谅。”

一个月后,又在报纸上公开了他在国民参政会上的一项提案: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后来,该提案简化为: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

汪精卫的回复却是出走河内,踏上了卖国的不归路。他与之割袍断义,痛斥言和汉奸。

四、

1940年,陈嘉庚回国慰问,在分别考察了重庆和延安后,他得出结论:中国的未来在延安!

3月26日,陈嘉庚一行来到重庆。蒋介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做好接待工作。手下人哪敢怠慢,安排他在嘉陵宾馆下榻。

见宾馆富丽堂皇,极尽奢华,十分奇怪。有人告诉他,这是行政院长孔祥熙的私人产业。

来到重庆后,陈嘉庚每天都能宴会邀请,席上大多是难得的山珍海味。陈嘉庚面对珍馐美馔,非但不高兴,反而对国民党高层的贪污腐化痛心疾首。

恰在此时,毛泽东正式邀请陈嘉庚访问延安。临行前,蒋介石害怕陈嘉庚被“赤色宣传”影响,叮嘱他一定不要受共产党的欺骗。

5月31日,陈嘉庚到达延安。在杨家岭窑洞简陋的桌子上,毛泽东用豆角、土豆和一只邻居家送来的母鸡,招待了陈嘉庚。

陈嘉庚先生的事迹最深刻的一件事(华侨领袖陈嘉庚)(4)

访问延安前,他一直支持国民党,对共产党并不了解,以为他们是“破坏抗战”元凶。

短短的九天的延安之行,陈嘉庚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发的新世界。他在回忆录中感叹:“余观感之余,衷心无限兴奋,梦寐神驰,为我大中华民族庆祝也。”

原来,自己一直在受国民党宣传的欺骗。所以在回到新加坡后,他转而对南洋华侨说:

“延安毛主席及工作人员,勤俭诚朴,吃苦耐劳。凡事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军民团结。延安的现实,使我感到非常的兴奋,为我中华之幸也。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五、

1941年12月,日本南下进攻东南亚,陈嘉庚作为“南洋抗日巨头”上了他们的通缉名单。

1942年3月,新加坡沦陷。陈嘉庚避居印尼爪哇等处,好几次差点被日本人逮捕。为以防万一,他随身携带一瓶氰化钾,随时准备自杀。

1949年10月1日,陈嘉庚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在周恩来的劝说下,陈嘉庚于1950年5月举家回国定居,为祖国建设事业出力。为了让集美学校继续办下去,他把自己所有的股息和红利统统捐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每个月都能领到300元薪水。通常他只留下15元作为伙食费,其余的尽数捐出。

1961年3月,陈嘉庚因为脑溢血住院。他自感时日无多,说出了自己的三大遗愿:

1.死后运回集美

2.集美学校要继续办下去

3.早日解放台湾

陈嘉庚先生的事迹最深刻的一件事(华侨领袖陈嘉庚)(5)

8月12日,陈嘉庚先生病逝,享年87岁。按照先生遗愿,灵柩运回到集美安葬,300万元遗产悉数捐出。

如今,陈嘉庚的影响早已波及海外。新加坡有“陈嘉庚地铁站”,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建有“陈嘉庚楼 ”, 太空中还有一颗“陈嘉庚星”。 这些无不体现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尊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