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对策与问题对应(概括分析与对策)(1)

三、概括归纳题答题技巧:同心圆扩展

(一)概括归纳类题型分类

申论考试中的概括归纳是要求考生在阅读给定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概括和提炼,得出对于某些特定问题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把其浓缩成150~500字之间的简明扼要的文字,供他人参考。历年历次申论科目的考试中是必然有一道概括归纳类题目的,应给予高度重视。

要正确作答这一类型的题目,首先要从了解入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概括归纳历年来都是申论考试的必考题型,往往也会是作答要求中的第一题,考生把这一题做好,对后面的答题会产生较好的作用。概括归纳的题型一般有如下几种:

申论对策与问题对应(概括分析与对策)(2)

1.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即要求考生把给定材料中的全部内容都概括归纳出来,要求概括要有全面性,不能有信息上的遗漏。历年来概括主要内容的题型举例如下:

2001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有条理地概括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提要,字数不超过200字。

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认真阅读给定材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字数不多于1000字。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简练的语言概括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供领导审批。要求概括全面、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根据“给定材料1、2”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

2004年北京面向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假定你是北京市政府的工作人员,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撰写一份全面的情况综述,以供领导参考。要求:层次分明、概括准确、表达简洁、语言流畅,不超过800字。

2005年广东省上半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假设你是政府某部门的工作人员,请将所给材料缩写成不超过350字的汇报材。

2007年天津春季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根据背景材料的内容,给有关领导整理一份不超过200字的情况反映,要求:概括全面,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概括主要问题

概括主要问题就是要求考生概括归纳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要求概括要准确,切中要害。历年来概括主要问题的题型举例如下:

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巨大成就,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材料7中反映了哪几个主要问题?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将其概括出来。

2006年北京市面向社会在职人员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给定材料探讨了我国文化遗产的几对矛盾性问题。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归纳出这些矛盾。

2006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

阅读给定材料,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概括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

3.概括主要观点

概括主要观点即要求考生概括给定材料中的某些特定的观点,包括概括给定材料中某个人的观点,概括给定材料中的某个或某些观点。概括主要观点要求考生要善于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筛选有用信息。历年来概括主要观点的题型举例如下: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如果你是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简练的语言概括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供领导审批。要求概括全面、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2006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二题:对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材料中有两种不同的倾向性的观点,请对这两种观点分别加以概括并谈谈你的看法。字数不超过500字。

2004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请用不超过20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材料中两种主要观点。要求:准确、简明、有条理。

2004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认真阅读给定材料,以不超过200字的字数,概括你对青年就业、创业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的观点。

2007年广东省下半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请概述李东序在访谈中的主要观点。

4.概括原因

概括原因要求考生针对给定材料中的某个特定问题的原因进行概括。给定材料一般是把形成某个社会问题的各种原因的信息散落于给定材料的各个角落,要求考生从这些给定材料中寻找和概括。历年来概括原因的题型举例如下:

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

2005年广东省下半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请你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回答超限超载屡禁不止的核心问题,并分析其屡治不愈的原因。

5.概括危害

概括危害与概括主要问题有相同之处,不过概括危害重点在于强调问题所引起的影响、危害。历年来概括危害的题型举例如下:

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要求:全面,有条理,有层次。

2006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用500字左右的篇幅,在所给定的材料中归纳手机垃圾短信泛滥成灾的具体原因及垃圾短信的危害性。

6.概括政策、对策、措施

概括政策、对策、措施,是要求考生对给定材料中所反映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政策、对策、措施进行概括,即目前在解决某个社会问题中已提出了哪些有针对性的对策,或已形成了哪些成熟的做法。历年来概括政策、对策、措施的题型举例如下:

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二题: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篇幅200字。

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三题:给定材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进行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

200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一题:以上材料包含了“使人们无担忧地维护社会主义”的多种举措,其中体现出两种不同的理念,请你对这两种理念分别进行简述,字数不超过200字。

7.概括目的、意义

概括目的、意义主要是要求考生对解决某个问题的目的、意义进行概括,或者对某些解决问题的措施的目的、意义进行概括,对目的、意义的概括为考生后面的提出对策和论证奠定基础。历年来概括目的、意义的题型举例如下: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三题:给定材料中谈到了排土场、尾矿的绿化,“空心村”砖瓦窑的整治,请概括这些做法的目的和意义。

申论对策与问题对应(概括分析与对策)(3)

(二)概括归纳题真题示例2010国考申论题

一、认真阅读给定材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2.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依据给定资料,谈谈你从下面一段文字中得到哪些启示。(20分)

荷兰的“围海造田”与我国的“围湖造田”有着相似的初衷,而“退耕还海”与“退耕还湖”都反映了人类可贵的自省;还应该注意到,荷兰人的“退耕还海”虽然只涉及3平方公里的海域,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很宝贵的。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一、1.此处的“死海”是指由于人类对海洋资源过度开发、污染海水而产生的自然环境破坏、海水水质恶化、野生动植物减少乃至灭绝、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自我调节能力大大下降的海域。

2.一方面,人类对海洋的污染破坏了海洋生态,导致水质恶化、野生动植物减少甚至绝迹。更严重的是,这种污染可能导致海洋生态环境自我调节能力受损,自然资源减少,自然灾害增多,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污染还可能导致疫病,直接威胁沿海地区居民的生命和身体健康。这些危害比动植物减少更加值得担忧。

二、无论是“退耕还海”还是“退耕还湖”,都是牺牲人类经济社会的局部利益来复原、改善自然环境。这带给我们几点启示:第一,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开发要适度、合理,要符合自然资源的承受力,否则会导致严重后果。

第二,对人类过去经济发展中一些错误做法造成的对大自然的损害要敢于承认和纠正,从协调经济、环境的角度出发,适当牺牲人类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措施恢复自然环境。无论这种错误多么微小,都要坚持改正。第三,要取与平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对发展思路、方式的错误进行反省和纠正,不断改进发展方式,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保障人类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同心圆扩展法归纳概括

用同心圆扩展法归纳概括是指,以问题为同心圆向外扩散,以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来掌握材料,根据材料与问题的关系来取舍材料。

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多义词在文中的特定意义。有一句格言说:“没有上下文就没有意义。”意为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词语和语句准确的含义。

这里的多义词指在特定的语境中的特定意义,与一词多义不同,它的含义是不固定的,是在语境中临时具有的,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了。语境在阅读中指的是语言环境,包括词语运用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象、题旨、上下文等。要注意理解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代词在材料中的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很广,既可以替代实词、短语、句子,甚至语段,又能替代动物、人等许多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要注意理解词在语境中的含义,首先要理解词语所在句段的内容,从该词的基本意义出发,结合上下文做出合理的引申或推断,并将结论代入原文进行验证。要注意理解词语在材料中的表达作用,即在理解词语的含义之后,还要进一步体会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要注意从语段乃至文章内容、思路等方面进行分析。

理解材料中的重要句子。重要句子在材料中通常有如下几种:一是提示段意的重点语句,主要指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句及结论性的句子;二是提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此类句子主要是指文章开头或结尾的结论性、概括性语句和段落的中心句;三是提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要抓住文章的提纲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以及区分段落层次的语句。

把握材料大意。首先,要辨别并筛选材料中重要的内容。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筛选出重要信息,这对以后的写作环节有很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找出相关信息,加以辨别选择,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然后准确表达。

其次,要把握材料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对材料观点和态度的把握,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方案的提出和问题的论证,材料的观点是肯定还是否定,态度是赞成还是反对,都要通过材料的语言信息表达出来。在阅读的时候就要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辨别、比较、筛选,抓住重要信息,联系整个文章,仔细推敲和揣摩,就会对其观点和态度有所把握。

具体分析材料思想。通过阅读,对材料的内容有了整体把握,对材料的结构也有所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材料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每篇文章总有个目的,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某些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知识,或抒发某种感情……总之,不管哪种文体的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思想,选材、构思、行文都是围绕中心思想展开的。要归纳概括中心思想,必须对整个材料有个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抓住本质,进行概括。

阅读理解是考生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对策的前提,对申论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对材料全面深入的把握,就谈不上对问题有精辟的回答。建议考生灵活合理运用以上阅读技巧,保证阅读效率,提高阅读质量,为最后考试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要恰当解释材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未完待续)

文| 王建中,来源:申论荟公众号,侵删


欢迎关注@申论荟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张申论定乾坤。申论荟,会申论,让申论考试不再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