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豆干香(庭院深深豆干香)(1)

为家人准备佳肴,老人脸上笑意满满。

庭院深深豆干香(庭院深深豆干香)(2)

浸泡饱满的黄豆是制作五香豆腐干的前提。

庭院深深豆干香(庭院深深豆干香)(3)

古老的磨盘,传统的磨豆腐工艺。

庭院深深豆干香(庭院深深豆干香)(4)

传统的滤渣方式。

庭院深深豆干香(庭院深深豆干香)(5)

刚压制成型的五香豆腐。

春日的早晨,薄雾还未散去,全州县枧塘镇珠塘村委的一座古民居内就传来阵阵豆香。68岁的老人蒋国友正在廊院内磨豆腐。磨盘转动,小勺轻抬,饱满的黄豆经过小孔,流出黄色的豆浆。

老人今天要做的,是一道家常又地道的全州特色佳肴——五香豆腐干。

青砖黑瓦、雕花窗棂、石板路,一切都被绵绵细雨笼罩。大红的灯笼和墙角几株怒放的山茶花,给这个充满豆香的庭院点缀了几许诗意。蒋国友动作娴熟地忙碌着。磨完豆子后,他在屋檐下挂上十字摇架,开始过滤豆渣。接着,煮浆、点兑、固定成型、晾干。

作为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五香豆腐干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蒋国友早已深谙制作的技巧。定型完毕的豆腐块,撒上由八角、桂皮、花椒、小茴香和丁香等特制的五香粉,再放在通风处自然晾干。五香豆腐干,名副其实。

一系列古朴又传统的制作工序完成,已是中午时分。

厨房里的柴火烧得正旺,青瓦上青烟氤氲。热油把切丝的五香豆腐干炸得金黄。早就备好的胡萝卜、辣椒分别切丝,蒜头、葱花也纷纷“就位”。热锅冷油,放入蒜末、全州豆豉、辣椒丝,炒出香味,再放入五香豆腐干丝、胡萝卜丝。锅铲翻动,香气渐浓。白瓷盘被豆腐干丝黄、辣椒红、青葱绿装点得甚是喜人。一道五香豆腐干炒三丝,完成。

庭院深深豆干香。循着香味,孩子们飞奔着进了厨房。几根五香豆腐干丝入口,孩子们的脸上立刻绽放出满足的笑容。细细咀嚼间,又嬉笑着打闹去了。

饭菜上桌,五香豆腐干成了最受家人青睐的那道菜。蒋国友看着很快见底的盘子,笑了。

这道从1200多年前的烟尘中走来的家常菜,就这样在一个个平凡人家的饭桌上,把历史的韵味藏于一代代人的舌尖。据史料记载,在清朝,五香豆腐干还被列为宫廷贡品。这让如今的全州百姓在烹制、品尝这道日常佳肴时,心底洋溢出浓浓的自豪。

历史,烟云,千年岁月传承。五香豆腐干还是那道家常菜,又早已不再是一道家常菜。历史给它“加料”,岁月为它“添香”。万千人家的认可,给了它源远流长的底气。

古朴庭院,宁静春日,因一道传统佳肴的飘香,写就诗意的烟火人间。

来源:桂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