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在为父亲做超度亡灵佛事的现场,由于佛殿僧众被她的美貌惊呆,使得整个场面闹成一团混乱。

西厢记张生喜欢红娘吗(张生在心上人面前拼命表现)(1)

夜风把佛殿里的蜡烛都吹灭了,张生见此机会,又赶忙去重新点燃蜡烛。

这个时候,佛事也差不多结束,天也即将亮了。

这次见面,也是崔莺莺第一次全然正面观看张生,而且又因为佛事,二人也算是在佛殿共处了整个夜晚。

这边刚刚结束烧香叩拜的崔莺莺,看到张生整夜都在跑来跑去、忙忙碌碌,这会儿又急急忙忙去点燃蜡烛,心中一阵窃喜。

反正佛事也结束了,崔莺莺就想把心中的喜悦与红娘偷偷分享一下。

于是,崔莺莺就私下跟红娘说:

“你看张生忙活了一夜。

张生他外貌风流倜傥,又正值青春年少;内心里聪明灵透,学识过人。

走路时,他的身体故意做出各种不自然的行为,在人们面前往来走过,故意炫耀他的俊美面貌。

———他这不是明摆着特意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吗?”

可惜的是,崔莺莺一个恋爱少女的内心狂喜并未传递到小丫鬟身上。

我们看红娘对崔莺莺的回答。

红娘说,她猜想张生从白天到黄昏,又从黄昏到天亮,窗里窗外,屋内屋外,这么一阵不停地忙活喧闹。然后呢?

等佛事结束后,张生一个人回到自己的书房,肯定又会失眠,接着又是千万声长吁短叹,一直空相思到天亮了。

崔莺莺和红娘的对话挺有意思吧。

崔莺莺本想和红娘说的是,张生的各种忙活,以及各种做作的不自然行为,无非是因为对自己有意,故意引起自己的注意罢了。

而且,显然崔莺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但她出于女孩子的矜持,又不好意思直接跟红娘说出她的意思。只说张生是为了故意炫耀他的俊美面貌。

为什么红娘体会了小姐崔莺莺的心情和心理?甚至还一个劲地讥讽张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呢?

其实也好理解,小丫鬟红娘毕竟年龄还小,又单纯,观念上也只是一心维护礼教思想,她哪里能揣测到她家小姐崔莺莺的小心思呢?

听了红娘的话,崔莺莺也不便跟红娘再多说话,只是又暗暗偷看张生了几眼。

西厢记张生喜欢红娘吗(张生在心上人面前拼命表现)(2)

这边忙活了一夜的张生,也确实没有白忙活,他不但无时无刻、想方设法去引起崔莺莺对他的注意,还时时刻刻关注着崔莺莺的一举一动。

尤其是最后,崔莺莺和红娘私下里又是偷看他,又是说着悄悄话。

把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张生,心中更是暗喜,不自主暗自感慨,那崔莺莺小姐好像很留意我啊!她终于对我很留意了啊!

张生又想到自己的情意都引聚于眉梢上,他的心思肯定被崔莺莺都知道了。

崔莺莺虽不像他,而是把愁闷都放在心里,但是满腹堆积的情思,也都被张生猜着了。

自己一夜劳顿,终于赢得佳人好生顾盼,想到二人彼此的心意从此相通相融,张生心中先是一阵狂喜,后又开始生起无端烦恼来。

“既然我们双方都有情有意,正好可以成就美满之事了。”

张生觉得这应该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可遗憾的是,佛殿里的云板,敲得铛铛,响个不停;和尚们又是吵闹,又是嚎叫的,他没办法私下向心上人表达心意。

于是,张生就烦恼地想道,要是僧人们都不在佛殿里就好了。大殿里只有他和崔莺莺,其他人也都不在,就好了。

可是怎么可能呢?张生只好一边胡思乱想,一边遗憾着。

长老和众僧都开始动法器,摇响铃铛,然后跪下说佛法、宣读祷告文字等,等着一切法事完成,开始烧纸等。

看着佛事收尾的紧张环节,张生心里那个着急啊,机会转瞬即逝,眼看这次是真的没机会了。

着急和心上人的好事还没成,二人甚至还没有单独见个面、说个话、约个会什么的,佛事就结束了。

佛事一结束,人也就散了,下次见面,又不知是什么年月了?

终于,天亮了,长老请崔夫人和崔莺莺回去休息了。

张生看着崔莺莺离去,心中倍感遗憾,各种不圆满,想着要是再多延长一会佛事时间就好了,他还能在跟崔莺莺多相处一会,再多看她几眼……

现在,崔莺莺走了,大殿里的僧众也都散了,空荡荡的佛殿只留下了他一个人。

西厢记张生喜欢红娘吗(张生在心上人面前拼命表现)(3)

空虚寂寞,无边袭来,他不知道要如何打发了。

月亮已经西沉,寺院晨钟开始敲响,公鸡也开始打鸣了。

想着佛事现场的人,都糊里糊涂闹到天亮,又都糊里糊涂散去了。

喧闹过去,四周一片静寂,张生看看空荡荡的佛殿,又看看空荡荡的自己。

唉,做个有心人真是给自己平添烦恼,不如无心人那么好;一个多情的人,总是因为无情的人增加烦恼。

这心中的欢喜来得太慢,整整努力表现了一夜才换取;这心中的欢喜却去得太快,一个恍惚间,就随着心上人的离去而消散了。

想来想去,张生依然六神无主,算了,好在来日方长,还是先回去休息,再想办法吧。

张生一边遗憾着好事未成,一边慢慢向住处走去。

品读《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