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荐语:

此系列文章是姚宇老师的最新研究成果,请大家务必收藏!!!

抬头观掌正确动作(神明之境三腰不是腰)(1)

最高境界的格斗术.

为所有热爱传统武术、健身、养生、文化者提供交流、研究、宣传、推广服务的平台。

问:公园、广场、运动队、体育组织、民间高手等等武术家们是否真的明白“沉肩坠肘”、“气沉丹田”?重要的是能否做出来?在表演或教学中有没有这个东西?

答:否。

问:没有这东西为什么大家无一例外都标榜之,可见其重要性之重为举足轻重,可否理解为,没这东西的武术无论个人还是名家都是在练广播体操?

答:我认为是。

问:那么健身气功推广的“气功”中,为什么要强调这个东西?如果没这个东西会怎样?有这个东西又是什么效果?没有这个东西还非要练气功能不能练?是练之前就必须要这东西?还是通过练才能得到这个?(等等等等问题太多了,因为难所以问题多。因为一直就没解决所以一直问。因为官方或权威们也说不清楚,所以广大的普通练习者一直晕!)

抬头观掌正确动作(神明之境三腰不是腰)(2)

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不应该说清楚吗?

过往的几篇文章“神明之境一、沉肩坠肘”“神明之境二、虚心实腹”都是出自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公众号“征稿选题”中,这说明这两个问题之重要,出题者是明智的发现问题者。只不过不是回答者。可见这问题确有难度,而本人写此论文,也并非自以为是,仅是有些全新的角度和观点分享,所谓抛砖引玉,启发引导之事。

“以腰为轴”实际上是一句武术中练拳的俗语,在古拳论中是没有的。这里有两个问题要先说明,一、为什么拳法的要领会出现在气功中?二、拳法中的腰是什么?

抬头观掌正确动作(神明之境三腰不是腰)(3)

一、为什么拳法的要领会出现在气功中?

根据目前气功协会的归类,中医导引术之中以动作为主要锻炼方式的都和武术拳法相类,如:“八段锦”“五禽戏”等。因此借用武术要领如:“沉肩坠肘”“气沉丹田”等也是顺理成章的。我以为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角度理解,这说法也成立。只不过对用法、练法以及效果、目的等却没有进一步清晰明确的说明,此为大憾。如果永远停留在通经络活血脉的表述层面,甚至借用中医奇经八脉,人体表里等传统阴阳概念反复表达,似乎也不能对锻炼起到任何积极意义。

我相信任何参与锻炼的人,无论是气功或者武术,都有一个基本需求,那就是练了管用立竿见影。那么现行的“八段锦”“五禽戏”或者“易筋经”等等,是不是真的能达到了这个目的?在宣传中传统气功是不同于广播体操的,也确实应该是不一样的。但如果说不清楚不一样在哪,那么练起来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如果没有什么不一样,甚至还有那么多无聊的要求,把一个简单的广播体操装做得及其的繁复,又分很多流派,创编很多新套路,提很多新要求,做很多新课程,推广很多新课件,等等等等。多如牛毛的套路,制造一系列繁荣的假象。

这是我们的目的吗?

我们的目的很简单:迅速学会!马上管用!比广播体操效果更好!少去医院!不去医院!即省了钱又省了时间,还能天天健康快乐!

要达到这简单的目的,先从理解“腰”入手吧。

抬头观掌正确动作(神明之境三腰不是腰)(4)

二、拳法中的腰是什么?

有个较奇怪的事儿要说在前头,“拳论”作为武术界公而推之的经典(即太极拳论,其实这文章是否为太极拳专论,颇多疑惑,另辟文章讨论)为什么通篇没有“腰”这个说法?其实这是个很奇怪的问题,其中“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之后就直接说其他问题了。另外有一处写道:“立如秤准,活似车轮”,乍看这句似乎和腰有点关系,但仔细推敲,此句是说劲路更准确。并非针对人体腰部而言,否则此文前或后必有对应的描写。

下边看看拳法中对腰的说法,仅以三家拳法为例:

太极拳:陈鑫的《太极拳图说》中:“主宰于腰”。

《十三势歌》说:“命意源头在腰隙”。

形意拳:“塌腰”

八卦掌:《九要》:“塌腰”

《步法基本功》:立腰溜臀

尹式总诀:腰为纛(dao),气为旗,眼观六路手足先。

显然三家拳法中都不见“以腰为轴”的概念,这是对的。为什么?

运动生物力学中人体的腰结构是位于肋下,跨上。腰椎共由五块椎骨组成。其前后左右的支撑是由前后侧面的肌肉牵拉着。腰实际上是很脆弱的,损伤它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蹲、提、站、坐、扛。

伤过腰的同志可以对号入座,看看您是那个动作伤的。

根据腰的生理结构再次无比肯定的证明它绝不是承重结构,但反观现在推广的“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健身气功中却有大量的用腰动作,如前躬后屈,扭转等,这种动作如仅是拉伸倒也无妨,也许这就是强调“以腰为轴”的原因吧。

但我们反观太极、八卦、形意拳对腰的技术要求会发现,其实古人是更加科学的。

比如:太极拳强调“主宰于腰”是说“腰”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并非让我们在腰上用力。这和尹氏八卦说“腰为纛”是一个意思,纛是军旗上边的装饰物,因此属贵中之尊级别的意思。

而形意的“塌腰”,八卦的“立腰”仍然不是用力,那么是什么?

运动生物力学证明腰不是发力的,而且很脆弱。我在《攻玉之石》中也明确提出了“气”是“劲”,劲的流动需要有载体,也就是骨骼。那么问题就很简单了。腰结构本身也证明了它在人体的正中,刚好是连接上下体的机构,所以他只是一个“通道”或者准确的说是个“传导工具”。

那么很多人会问,腰不发力,力从何而来?

我们会发现拳论或各家的要诀中都会提到两个东西:“肩”和“跨”。也就是肩跨用力,腰为承接转折,即所谓“塌腰”“立腰”等。

太极拳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就是这个意思,“腰隙”不是“腰”,是和腰紧密相关的东西。“隙”字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名词包括:空隙、孔隙等。动词时是:弯曲、分裂。

如果结合“劲路”的工作原理,

可以理解为:劲路在腰的孔隙中曲折流动。

至于“塌腰”“立腰”是非常符合生物力学的科学性的动作,而“弯腰”“下腰”,尤其是“涮腰”等特别花巧的动作,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势必损伤腰部骨骼的。如果你练的东西无论它是什么,只要出现这些动作建议你拒绝它吧。岁数越大越危险。

总结:

“以腰为轴”并不是气功或武术的必须。

而更接近舞蹈、体操的要求。

问:那么“腰”针对气功、武术应怎样要求是正确的?

答:塌腰、立腰、中正。

写在最后:

写这篇东西不是为了肯定“以腰为轴”的,是针对健身气功练习者勘误的。轴的概念针对生活很简单,但面对健身养生来说,绝不能轻率。它是很像个轴承,但它不能承重。你设计了那么多负重的动作,甚至有些动作对老年人或特殊体质的人来说是根本做不到的,然后还要求他们长时间的坚持,我不明白是让他们健康还是什么其他的意思?

至于“劲路在腰隙中流动”我想再多说几句,主要是为好武的朋友们:

劲路有些人认为是意念,有些人认为是神意,或者什么其他的不可言说的神秘主义吧,我始终坚持它是一种技术,可说明,可再现,可重复,可学习,可传播。腰这个位置非常特殊,不但结构特殊,而且功能特殊。它前后左右都是空的,只靠一堆肌肉牵拉,五块特殊形状的椎骨支撑。非常脆弱,却非常灵活。它和颈椎很相似,但是它幅度更大,力量也大。各家拳谱中都已明确了,它不是发力机构,因此它的功能就是“起承转合”的。希望大家正确理解,并正确练习。

至于有人说很多太极拳都说“以腰为轴”的问题,

我简单解释一下:

我写这篇东西所参照的都是老本的拳谱,

这提法都是更近的时期的东西。

很多是民间拳师自悟的东西。

词句简洁表意容易,但真的缺乏科学性。

在腰上较劲真的会落下毛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