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所系有两种情况,一是无所寄托,二是无所住著。

无所寄托的人,如飘忽无主,心无所寄。因为无所事事,左右都不舒服,常感乏味的苦恼,这是指无主沙弥和未经修持的人。

行走红尘终思卿(行人修到半途心性最易摇荡)(1)

无所住著的人,本是心无系染,无所不可,体用如如而不动。如鸟儿在空中飞翔,不是没有痕迹,但不可定指为有,也不能死执为无,超然自在,这是指已经成就的人。

行走红尘终思卿(行人修到半途心性最易摇荡)(2)

此外还有另一种情况,行人修到半途时,在上面两种情况之间,有时也感觉无主,不知所之,到反动时,必会怨天尤人,厌法恨己。这时候最容易动摇疑惑,若是有人说某一法如何快当,某某师如何功夫深,不知不觉就随着人情而移去。却不知无师不拜,无法不求,虽然是贪多,也未必是大害。只是这心无主宰,求功太急,终究成为有法皆晓、一事无成。平日依旧烦恼,临终照样慌乱,这真是大病。所以这时候应该提心恒审,不可放逸。另外,懒的最初表现,也是无著,可见他心不痛切,或者自以为是,放任而去,这是流浪生死。再者,任运与流浪,十分相似却大有差别。一个是大事已了,打成一片,处处不会放却,自然如此,不为境所移,随缘不变,所以才能任运。一个是根本未明,随境所转,自己无主,所以叫流浪。在这等地步,易生骄慢,行人不可不时时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