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已有三千年历史的“大一统”思想,在我国始发、丰富和发展,并进行了长期的、丰富的实践。至今为止,没有哪一种思想,能像大一统思想那样,对中华民族产生如此持久、如此巨大的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回顾和研究大一统思想,总结其利弊得失,仍不失一件有意义的事。

一、何谓大一统?

《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唐代学者徐彦解释为:“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大,不是形容词,而是动词重视、尊重的意思;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大一统”原指国家权力的集中,后引申为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高度统一,后世称封建王朝统治全国为大一统。

二、大一统理论的发展

(一)先秦零星的大一统思想。在先秦时期,大一统思想,难能可贵地逐渐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一开始,这种思想只限于“国家政统和法统”地统一,后来渐渐扩展到领土、文化、经济、政治等全方位的统一。

千古一帝秦始皇(张丰毅扮演)

历史里的大一统(大一统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1)

统一度量衡

有了大一统的理论,有了秦始皇的成功实践,虽然有”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现象,但无论如何分裂、如何乱、如何闹腾,总有一代雄主出来收拾残局。他们在”大一统理论“指导下,把“统一天下”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满怀豪情地站在作战地图前指点江山,“收拾金瓯一片”,先后开创了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北宋、元、明、清等大一统王朝。

历史里的大一统(大一统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

清朝国土面积1316平方公里(1759年)

(二)统一,成为秦代以后的主旋律。有史实如下:1、统一时期远大于分裂时期 。 由于何为“统一”的标准不同,计算统一于分裂的时间也不同。若以元朝为标准,统一时间不到百年;通常以中原地区的统一为标准计算,统一大于分裂时期,是不争的事实。

2、随着中央集权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央对地方的约束力越来越强,分裂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如春秋战国分裂了约六百年,魏晋南北朝分裂了约三百年,五代十国只分裂了约五十年。

3、从每次分裂的初始起,便同时开启了大一统的征程。秦末,群雄并起,整合为刘邦和项羽两大集团,最后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汉;汉末,群雄再起,武力整合为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最后三国归晋;东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稍微复杂一点,北朝先是北魏结束十六国的分裂,统一北方,北魏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北周消灭北齐,再次统一北方。南朝宋、齐、梁、陈四朝更替。在南、北朝各自朝代更替期间,彼此都在河淮地区进行征战,做一统天下的努力,结果谁也吃不掉谁。隋朝取代北周后,挥师南下消灭了南陈,天下归于隋朝。

历史里的大一统(大一统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3)

唐朝国土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662年)

唐朝灭亡之后,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中原王朝,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等地的十几个割据政权,合称五代十国。960年,赵匡胤( 宋太祖)取代后周,建立北宋 。赵匡胤一上任,便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

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企图与共产党划江而治,伟大领袖毛主席号令我英勇的解放军将士,”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历史里的大一统(大一统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4)

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还有台湾孤悬东海,没有实现真正统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举国同庆统一时,一定会一解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愁绪。

(三)中央集权。从秦始皇的“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开始,两千年的中央集权走了两步。以宋为界,秦至宋前的中央集权,是诸侯小集权和皇帝大集权并存的中央集权。汉初的分封制和唐代中叶的藩镇,使地方诸侯和节度使手握军政大权,俨然一个个的小朝廷。在此背景下,由于中央对地方有限的控制力,强势皇帝尚能力保江山统一;弱势皇帝或被权臣篡位,如王莽篡西汉皇位建”新“朝,或被诸侯、藩镇赶下皇位。强大的汉唐堡垒,都是被内部攻破。

这种自埋祸根的做法被超级聪明的宋太祖赵匡胤改变,对权力进行重新配置的结果是,把军权收归中央,武将元勋回家去过休闲日子;重文抑武,地方上武将受文官节制。可以说,宋代建立了真正的中央集权。明朱元璋开国,又实行改造后的分封制。朱元璋时藩王只有五千到三万的王府卫兵,对藩王有许多约束,比如规定在外敌入侵时方可负责一切事务。即便如此,燕王朱棣面对侄皇帝的削藩,还是发动了靖难之役,夺了皇位。好在皇位还都在老朱家。因削藩而反的朱棣即位后,继续削藩。此时的藩王并无实权,只剩显赫的身份和富贵了。为了解决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就废除丞相制,后改为内阁制,进一步加强君权。

宋、明的新式集权,确保了中央权威和政权的长期稳定,避免了来自内部的威胁,最后分别被来自外族的蒙元和满清所灭。

(三)思想的统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以后,儒学虽然先后遇到道教、佛教等多种思想的挑战,但儒家思想作为社会主流意识的地位,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动摇。

(四)民族大融合。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采取怀柔远方、同化异族、吸纳异族的政策,通过行政管辖、民族迁徙杂居、边境贸易、共同抵御外族入侵、“和亲”、“会盟”、“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等多种形式,促成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对汉文明的认同,实现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大融合,形成大一统的国家和大中华文化圈。

历史里的大一统(大一统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5)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四、“大一统”的利弊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一统也有利有弊,但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

(一)利

1、大一统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向。“大一统”作为维系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思想动力和情感纽带,最大程度保证了从西汉到现代,华夏领土的统一;

2、“大一统”保证了国家长期和平稳定,促进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团结和民族融合。在大一统背景下,由于战争的减少,人民税负较低、有利于发生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如汉朝统一后,税基扩大,高祖、吕后、文景时期的实际税率只有3%(三十税一),远远低于孟子关于国家"什税一"(10%)的税率的预期。

在世界古代史上,中华文明发展程度最高,经济与科技成就最大,这一历史事实获得了世界史学家的公认。尤其在“中世纪文明”阶段,中华文明成果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首屈一指”、“无与伦比”、“傲视群雄”、“独占鉴头”。这与大一统的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3、有利于集中全国力量办大事,能够增加抵抗自然和外在风险的能力

历史里的大一统(大一统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6)

自秦至明,修建的万里长城

历史里的大一统(大一统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7)

抗震救灾车队

4、有利于统筹调配各地资源,互通有无。盛产海盐的地方用海盐去换别人的陶器,盛产青铜的地方用青铜去换别人的丝帛,那么全国各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必然都会大幅提升。

历史里的大一统(大一统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8)

总长1277公里的南水北调干渠,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

历史里的大一统(大一统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9)

全长4200公里的西气东输工程

(二)弊。以专制王权为基本模式的国家体制,缺乏平等观念;思想一统虽然有利于意志统一,但禁锢了民主思想;长期重农轻工商的政策,不利于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延缓中国进入工业社会,给了帝国主义列强坚船利炮耀武中华的机会。

五、 大一统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一)从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宋代以前统一与分裂局面交替进行的情况看,大一统思想并不能包治百病,必须用相关的理论、政策相配套。其核心,仿佛应该是变“家天下”为“以天下为天下”,行王道,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始能一劳永逸;

(二)“大一统”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中国的历史潮流,也一定会成为世界之潮流;联合国、欧盟的成功运作,东、西德的统一,都是大一统理论成功的实践;

历史里的大一统(大一统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10)

联合国总部

(三)截至目前,实现大一统的途径,仍然是以霸道为主,王道为辅。但,东西德的和平统一,开启了王道统一的新航程。孟子提倡的以王道统天下,是方向,也是历史的必然;

(四)天下大同,一直是古代贤哲的人生梦想。”大一统“理论指导中国数千年,它的理论的光辉,早晚会照亮全球!

(感谢辛苦阅读,请您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