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重毛笔轻硬笔。

由于传统毛笔书法教育的惯性,一说书法教育,就往往是指毛笔书法艺术,从根本上否定硬笔字的应用价值功能。

从应用的角度看,硬笔书法教育更满足了时代发展的普遍需要,对日常工作、学习有很多实际用处,应当列为书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无所偏废。

2、片面强调教育粗浅。

受传统毛笔书法影响,许多学和教写硬笔字的人不去思考硬笔的书写特性和使用硬笔书写的主要目的,都在幻想要成为出色的硬笔书法家,又想成名,又想获利,却完全不知道大家对写字的基本需求是把字写得拿的出手,写得快一点能用。

现在许多从事习字速成的人,为了达到让学员尽快把字写端正,就采用一些错误的用笔方法,忽视了硬笔书法的陶冶和对书写者性格形成的潜移默化。

3、教育方法误区。

遍布市场的所谓“一周速成”、“五天速成”、这种“速成法”、那种“速成法”以及这种格、那种格等,还有各种名目的书画考级、执业资格考试等,都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基础教育体系。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利用家长迫切渴望孩子写好字的愿望,功利性地炒作概念、设置陷阱、自欺欺人,蒙骗家长。

之所以得出这么不客气的结论,是因为这种市场炒作现象已经有了近二十年,字帖满天飞、“方法”遍天下,结果孩子们甚至是成人、甚至是学校老师,还是普遍写不好规范汉字,无法满足日常工作、学习需要,这些现象就是习字教育没有做好普及的最好例证,当然,这里面还有中小学校违背习字或书法教育规律,盲目布置作业抄写任务、学用不能结合的原因。这就需我们去伪存真,总结经验教训,抓住习字教育特有规律,掌握正确方法,因为练好字对中国人来说确实意义重大!

4、家长误区。

①家长认为孩子越早学习书写越好。

书写需要高度的协调能力和精确的力量调控。培养学龄前儿童书写能力必须要结合儿童的生理和认知发展特点。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主要帮助他们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到了中班,可以让他们适当地练习一些汉字的基本笔画,学习数字的书写。大致上的书写顺序掌握就够了。进入大班后,可以开始教孩子学写自己的名字和一些简单的常用字,比如“人、口、日、水、山”之类的。

②家长担心孩子连描红都描得那么糟糕,将来肯定写不好字。

不少家长会让孩子通过描红学习写字,孩子的描红不到位,并不一定是他们心不在焉,或者故意写成那样,而是与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直接相关。这就类似孩子做填色游戏一样,他们明明很认真、很专心地用画笔填色,可还是会涂到线条以外。这是因为他们肌肉的精细运动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还未发展完善,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能力都将逐步提高。

③家长明明教了很多次,孩子还是左右不分,家长担心孩子是否存在某些缺陷。

儿童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左右相反的情形,如“人”写成“入”,“由”写成“甲”等,拼音中的“b、d、p、q”也反复混淆,甚至许多一年级的孩子还是如此,令父母们担心不已。其实,这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将随着孩子年龄增加和知觉能力的渐趋成熟而自行消除。

解决了上述几点误区,再给家长们6条顺利教孩子学好写字的方法:

1、家长应以身作则,让孩子认识到乱涂乱画、潦草马虎带来的危害,并让孩子知道书写整洁、清晰是很重要的。字不一定要多么漂亮,但要工整、清楚。

小学开设习字课的实践意义(习字教育四大误区)(1)

2、每天可以让孩子专门练习一些示范字,每个字练习几遍,宁可少些,但要好些。写的时候要求孩子先看,了解字的框架结构,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每一笔画的位置、笔顺的先后,家长应及时发现错误并立即纠正,在做完这些准备后再开始动笔书写。

小学开设习字课的实践意义(习字教育四大误区)(2)

3、家长可以每天对孩子的书写练习进行评改,肯定哪些字写得好,指出哪些字还要注意什么问题。应以表扬为主,让孩子在写字中获得成功体验,使他握着笔就觉得愉快,这样,孩子就自觉自愿地练习写字了。

4、增加趣味。如有可能,不妨和孩子多玩沙地写字、河边(海滩)作画的游戏,让孩子快乐地写下他刚刚学会的字。这可比在本子上一笔一画的勾勒有成效多了。

5、孩子幼时应该学会描摹。虽然,描摹不等于书写,却对书写很有帮助。对于缺乏描摹小字或精巧图画能力的孩子,家长应先给他们一些大张的纸来描摹较大的字或画。到了一定阶段,孩子就会从描摹转为书写。

6、书写是手工技巧,因而书写的好坏,取决于肌肉的协调性。通过诸如绘画、捏泥人、画蜡笔画、玩球等活动,帮助孩子增强这种协调性。

每一个汉字,都有生命。每一个汉字,都有故事。每一个汉字,都有传奇。起承转合都有滋养,一笔一划都是精神,汉字是中华文化重要载体,当我们虔诚的去学习书法艺术的时候,越深入就会越发的敬畏古代先贤的智慧和泽深润远的上善厚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