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疾病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损伤,导致肾病综合征。成人的2/3和大部分儿童的肾病综合征为原发性,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急进性肾炎等。按病理诊断主要包括:微小病变性肾病,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它们的相对发病率和特征见表1。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因为:感染、药物(汞、有机金、青霉胺和海洛因等)、毒素及过敏、肿瘤(肺、胃、结肠、乳腺实体瘤和淋巴瘤等)、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淀粉样变及糖尿病等。成人肾病综合征的1/3和儿童的10%可由继发性因素引起。

综合征的护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护理:病人常有恐惧、烦躁、忧愁、焦虑等心理失调表现,这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护理者的责任心,热情亲切的服务态度,首先给病人安全和信赖感,进而帮助他克服不良的心理因素,解除其思想顾虑,避免情志刺激,培养乐观情绪。《素问·汤液醪醴论》云:“精神进,意志治,病可愈。”要做好卫生宣教,预防疾病的复发。

根据全国有关肾病会议讨论的方案及各地医家的经验,其具体分型如下:

1.脾虚湿困:肢体浮肿不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恶心欲吐,倦怠乏力,腹部胀满,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缓弱或细弱。

2.脾肾阳虚:水肿明显,可伴胸腹水,面色眺白,形寒肢冷,神疲纳少,尿少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无力。

3.湿热蕴结:遍身水肿,口苦口腻,心烦失眠,胸腹痞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见咽喉肿痛,皮肤疮疡等化脓性感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4.肝肾阴虚:面部及下肢浮肿,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面色潮红,咽干口燥,心烦少寐,盗汗目涩,手足心热,溲黄便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5.气阴两虚:无浮肿或轻度浮肿,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神疲腰酸,少气懒言,纳差,便溏或干结。舌淡红胖嫩,苔薄黄少津,脉沉细无力。

另外,尚有瘀水交阻型,此多以兼证的形式出现。症见面色黧黑,唇舌肌肤有瘀点或色素沉着,尿少,浮肿,纳差,泛恶。脉弦,舌暗,苔腻等。

临床上以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为多见。脾虚湿占和脾肾阳虚多见于疾病的初期,水肿较明显,未用激素或激素副作用未出现之前;湿热蕴结主要是激素、免疫抑制剂的过度使用,引起继发感染和类柯兴氏综合征;月千肾阴虚和气阴两虚多见于疾病的中、后期。

肾病早期的4个症状(肾病综合征)(1)

肾病综合征的分性治疗

(1)脾虚湿因

治法:健脾益气,利水化湿。

处方:党参12~15克,黄芪15~20克,茯苓9~15克,白术9~12克,泽泻9~15克,陈皮9克,山药15克,苡仁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厚朴12~15克,大腹皮15克。

加减:胃纳差加鸡内金、砂仁;恶心呕吐加代赭石、竹茹、生姜。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脾肾阳虚(脾肾气虚)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处方:熟附片15~20克,桂枝9克,党参9~15克,黄芪15~30克,山药15克,白术9~12克,茯苓9~20克,泽泻9克,仙灵脾15~20克,巴戟天9克,山萸肉9~12克,猪苓9~15克,车前子15~30克(包煎),益母草30克,甘草6克。

加减:胃气上逆,吐泻频繁加炮姜、苏叶、炒艾叶、焦白术、煨诃子;阳虚甚加肉桂、鹿角霜。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处方:知母9克,黄柏9克,黄芩9克,蒲公英20克,金银花12克,赤小豆30克,土茯苓30克,白茅根30克,滑石12克,竹叶9克,通草3克。

加减:心火旺盛加黄连、山栀;肝火旺、烦燥不安加龙胆草;便溏加山药;夜寐欠佳加夜交藤、合欢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肾病早期的4个症状(肾病综合征)(2)

(4)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益阴清热。

处方:生熟地各15克,山药12沌15克,山萸肉9~12克,泽泻9~15克,茯苓9~15克,女贞子15克,枸杞子9~15克,旱莲草15克,牛膝15克,川断15克,麦冬9克,丹皮6~15克,首乌15克,鳖甲9克。

加减: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等瘀血症状加桃仁、赤芍、丹参、红花、益母草;月千阳偏亢、高血压加社仲、钩藤、石决明、珍珠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5)气阴两虚

治法:补气健脾,清养肺肾。

处方:生地15克,沙参15克,麦冬9克,黄芪15克,白术9克,山药9克,黄精9克,枸杞9克,川断9克,桑椹子9克,茯苓9克,丹皮9克,党参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尚可据症加减,如水肿明显尚可攻者,可加强利水消肿药,如陈葫芦、蝼蛄、大腹皮等;大量蛋白尿或长期不消失者,加石苇、金樱子、芡实、莲须、紫河车,并加大黄芪用量;血浆蛋白低而水肿不退者,加龟版胶、鹿角胶、阿胶、核桃肉。也有实验提示用黑料豆丸(黑料豆、黄芪、苍术、山药)能提高血浆白蛋白;胆固醇高者,加草决明、何首乌、生山楂、丹参、赤芍、白芷。

疗效:在临床上,治疗时多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和中药治疗。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食疗

①黄芪粥

组成:黄芪30克,苡仁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9克,糯米30克,金桔饼2枚。

用法:取水600毫升,先煎黄芪20分钟,去渣,入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加鸡内金、糯米熬成稀粥。每日1剂,分2次服。每次服药粥后嚼桔饼1枚。此适用于肾病综合征之脾虚型患者。

②龙须茶

组成:玉米须60克,白茅根、赤小豆各30克。

用法:煎汤代茶饮。适用于肾病综合征之湿热蕴结型。

③党参芡实煲猪肾

组成:党参、芡实各20克,猪肾1只。

用法:先将猪肾剖开,用少许食盐或白酒搓洗净,然后与党参、芡实共煮汤食用,不放盐或低盐。适用于肾病综合征之脾肾两虚型。

④黄芪鲤鱼汤

组成:鲤鱼250克(1尾),黄芪30克,赤小豆30克,砂仁1o克,生姜10克。

用法:先以适量水煎药,30分钟后去渣,并将已去除内脏洗净的鲤鱼放人药汤中,不人盐,煎沸后用文火炖之,以40分钟为宜。鱼、汤同食。疗程一般不少于10天。适用于肾病综合征之脾肾、气阴两虚型。

辨证论治

肾病早期的4个症状(肾病综合征)(3)

1.脾肺气虚证

[证候] 全身浮肿,面目为著,小便减少,面白身重,气短乏力,纳呆便溏,自汗出,易感冒,或有上气喘息,咳嗽,舌淡胖,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肺。

[方药] 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苍术、厚朴、陈皮、黄芪、防风。伴腹胀尿少者加大腹皮、薏苡仁以增强利水消肿的功效;胸闷纳呆者加砂仁、枳壳、木香以健脾行气和胃。

2.脾肾阳虚证

[证候] 全身浮肿,按之深陷难起,以腰腹下肢为甚,畏寒肢冷,面白无华,神倦肢软,少尿或无尿,舌淡而润,苔白滑,脉沉细。

[治法] 健脾温肾,化气利水。

[方药] 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生姜。如水肿明显者加五苓散、五皮饮以增强利水的作用;偏于阳虚者加补骨脂、鹿角片补肾壮阳,偏于脾阳虚者加党参、干姜温运脾阳;大便溏薄加炒扁豆、苍术健脾燥湿。

3.肝肾阴虚证

[证候] 浮肿或轻或重,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心烦躁扰,口干咽燥,腰酸腿软,潮热盗汗,手足心发热,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

[方药] 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适用于久服激素,克伐肾阴,而致相火妄动证。若口干咽痛加天花粉清热生津;胃纳欠佳,兼有气滞者加砂仁、蔻仁、陈皮化湿行气和胃;头晕、头胀痛者加钩藤、菊花、代赭石平肝潜阳。

4.湿热内蕴证

[证候] 面目及全身浮肿,尿少,脘闷腹胀,口干口苦,大便溏而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白豆蔻、藿香、连翘、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滑石、川贝母。若湿热久羁,化燥伤阴,兼有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者,加知母、黄柏、阿胶滋阴清热;尿痛、尿血者,加大小蓟、白茅根凉血止血。

5.气滞血瘀证

[证候] 面色晦暗或黧黑,唇色紫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有瘀斑,苔少,脉涩。

[治法] 行气活血,化湿利水。

[方药] 生地、川芎、赤芍、当归、桃仁、红花。桃红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逐瘀行血的功效,临证时常用薏苡仁、石韦、猪苓、益母草、泽兰等药,共奏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功。若脾肺气虚者加黄芪、白术补中益气;有湿热者加萹蓄、栀子、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厚朴、枳实行气破结、泻热通便。

生了病一定不能自暴自弃,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祝大家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