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显摆”的经济学道理

戴一只几百元的手表和戴一只价值百万元的江诗丹顿手表,其使用功能是相同的,但戴一只用18K金做壳,满是钻石的名牌江诗丹顿表能显示出主人与众不同的身份。

经济学原理分析奢侈品(显摆的经济学道理)(1)

经济学家把消费这种价格极其昂贵的名牌商品称为炫耀性消费,其含义这种消费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与享受,而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一种社会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消费行为的目的不在于其实用价值,而在于炫耀自己的身份——通常也称为“显摆”。

由于消费者可能是想通过使用价格高昂、优质的产品来引人注目,具有一定的炫耀性,因而这种现象又被称为“炫耀性消费”。

其实,这反映了一种消费心理——“炫耀性”心理,它是指存在于消费者身上的一种商品价格越高反而越愿意购买的消费倾向。

二、凡勃伦物品

炫耀性消费这个概念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制度经济学家凡勃伦在1899年出版的成名作《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提出的。作为经济学中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凡勃伦对先富起来的资产阶级持批判和嘲讽的态度。他认为,这些人有了钱以后从显示自己的优越和荣誉的心理出发,从事浪费性消费,这就是炫耀性消费。

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将这种炫耀性消费的商品称之为凡勃伦物品,甚至画出了一条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经济学家们发现,凡勃伦物品包含两种效用,一种是实际使用效用,另外一种是炫耀性消费效用,而后者由价格决定,价格越高,炫耀性消费效用就越高,凡勃伦物品在市场上也就越受欢迎。

经济学原理分析奢侈品(显摆的经济学道理)(2)

著名品牌LV的发展过程始终是与上流社会密切相关的。1837年,品牌创始人Louis Vuitton来到巴黎寻求生计。经过多年的磨砺,他进入了法国皇宫,开始为王室服务。法国皇后乌婕尼喜好出游,经常需要人打点行李。

凭借出色的手艺,Louis Vuitton能够巧妙地将拿破仑三世皇后的衣物绑在行李箱内,而且衣物经过长时间的路途颠簸不皱,由此得到了皇后的喜爱和信任。在跟随皇后的这段时间里,他为能更好地提供服务,还尝试着自己制作行李箱。随着经验的积累,其技术和品味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为其日后制作经久不衰的高档旅行箱提供了“技术保证”。

1854年,Louis Vuitton结束了在皇宫中的工作,在巴黎开了一家皮具店。其制造的皮箱因造型美观,经典实用,广受欢迎。从这一刻起,LV品牌正式创立。凭借多年为乌婕尼皇后服务的经验,Louis Vuitton还创造了经典的“Trianongrey”帆布行李箱,它的面世在巴黎的上层社会引起了轰动,很快就成了巴黎贵族出行的首选行李箱。即使是现在,每当的人们走进Louis Vuitton的很多销售店中,仍能看到墙上悬挂着的当年的贵族们携带着LV旅行箱上火车的照片。

就这样,在LV发展的早期(19世纪50年代),LV靠品质赢得了第一批消费者——皇宫贵族。对于他们来说,购买Louis Vuitton的理由很简单:方便。在那个没有大众媒体的年代,LV逐渐在上层社会中流传开来。随着法国贵族旅行的足迹,口碑也在欧洲逐渐传遍,最初是在欧洲的宫廷之间,后来扩散到欧洲大陆的贵族们……

现在,一件印有“LV”标志这一独特图案的交织字母帆布包虽然动辄上万元,但丝毫不影响人们的购买兴趣。人们不仅迷恋于它的时尚耐用,而且迷恋于它尊贵的历史,以及品牌背后所暗示的主人身份。100多年来,世界经历了很多变化,人们的追求和审美观念也随之而改变,但LV不但声誉卓然,而且仍保持着无与伦比的魅力。

经济学原理分析奢侈品(显摆的经济学道理)(3)

由于某些商品对别人具有炫耀性的效果,如购买高级轿车显示地位的高贵、收集名画显示雅致的爱好等,这类商品的价格定得越高,需求者反而越愿意购买,因为只有商品的高价,才能显示出购买者的富有和地位。这种消费随着社会发展有增长的趋势。

炫富心理其实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消费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商品的价格具有很好的排他作用,能够很好地显示出个人收入水平。

利用收入优势,通过高价消费这种方式,高层次者常常能够有效地把自己与低层次者分开。这也正是消费者出手阔绰,常有“惊人之举”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