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陈墙

现代抽象画艺术欣赏(看完这篇了解何为)(1)

陈 墙

1960年出生于中国湖南,

1989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

目前生活、工作于上海。

现代抽象画艺术欣赏(看完这篇了解何为)(2)

《作品20-5》布上宣纸、墨、油画 2018

现代抽象画艺术欣赏(看完这篇了解何为)(3)

陈墙曾在阿拉里奥画廊(“陈墙:想法不重要”,2018年,上海,中国)、艾德维克美术馆(“陈墙 – 感知“,2018年,斯德哥尔摩,瑞典)、帕斯库艺术空间(“余光 - 陈墙抽象作品展”,2017年,瑪萨袅,瑞士)、InselHombroich艺术基金会(“相距2米2”,2011年,诺伊斯,德国)、上海美术馆(“陈墙抽象绘画展”,1995年,上海,中国)、等机构举办个展;亦曾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时空书写:抽象艺术在中国”, 2015年,上海,中国)、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秩序的边界”,2015年,北京)、北京东京艺术工程(“念珠与笔触”,2003年 , 北京)等机构参加过群展。

【艺why · 艺术专访】

第77期

因无所住,而生其心

——朱泓彦

当下的世界真是难以言表,整个时代发生着巨变,而艺术家们又是怎么生存和思考?如果政治和资本已经构成了时代骨头和五脏六腑,那么艺术是否应该是这个时代血液中的抗体,是一种顽强的存在?并作为良好的基因永远存在下去?观看陈墙的作品,整体氛围会给你的一种全覆盖的笼罩力,密集而失控的线、游移的斑点在微妙的差异中发生着变化,如同排山倒海的,独特“天问”,那些符号、线条、执着的点,似乎自发的形成某种带着强烈信号的宇宙密码!这才是我想置身其中,想被倾拂的那种气象。而“象”好像摸不到,却又无处不在。壶中日月,袖里乾坤。说的是茶味清明,冷暖相知。茶,得雨露滋润,吸山川日月精灵,虽细末之躯,却得之不易,一叶一片无不珍稀;人,具有思想行为之态,风景自成,纵卑微之身,亦生之极难,每时每刻弥足珍贵,对于时空,对于整体而言只是一个小小的点,但那个真实的自我,却是全部。

而艺术的格局、心境必定以艺术家的思想、修养为先,方能言之有物。能够感知作品的思想维度,就看观者处在什么样的角度来理解,创作者不能给作品强加太多的主张,让观者自己延伸出更多的解读,引发自己真实的感受。《金刚经》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叫人放下我执、放下分别心。处相,而不住相;对镜,而不生镜。艺术家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寻找着生命的刻度,有和无之间,也许本没有极致,把美妙的灰度拿掉,也许就什么都没有了!生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无数曲折的内在,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此时此刻,每一个过程都试图思考、站稳、扎根,不断寻找自己恰当的位置。

本期专访的艺术家陈墙老师,是一位经由岁月沉淀,有着独特思考,深邃而博学的艺术践行者,他的工作室在远离上海市中心,靠近吴淞港,由一片旧厂房改造而成的艺术园区里。

炎夏的这一天,同来拜访的还有几位艺术同道,陈墙老师亲自为我们现磨咖啡,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我们拥有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午后。

现代抽象画艺术欣赏(看完这篇了解何为)(4)

现代抽象画艺术欣赏(看完这篇了解何为)(5)

当有人说到外界公认的冷抽象代表性人物唯有丁乙和陈墙时,陈墙老师立刻反驳:我仅代表我自己!你看这个世界,到处都在给人贴标签,我很反对标签化!抽象艺术就是要从规范、框格中跳脱开来,实现精神的自由。而具象必会从属于某一类限定、规范、体系。

我们国内画坛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太想怎么着了!”艺术史是一部残酷无情的淘汰史,强调个性解放、原创性和个人美学价值以及风格,中国当代艺术随着经济飞跃的大潮,由文化热点逐渐演变为商业热点,故而令无数艺术家心性动荡,乱相丛生,然而时间终会剔除所有的残渣。艺术的市场化运作给艺术家提供了机遇和约束,让他们顺理成章的成为社会建构的一部分,而不是想当然的范畴。

而陈墙老师正是通过那些反复失控的线、游移的点不断提出追问。有人说列宾画的是果,毕加索画的是因,当代艺术恰恰是留有足够的空间,成就那个“因”,一个无中生有的工作,让观者的思想不断回旋和思考,也许那就是“禅”吧?!以艺术为切入点,梳理和阐述一些个人的态度。近来,陈墙老师出于一种好奇心,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特质:水墨与油画参合在一起。结果双边各自的特征没有了,但在没有特征的媒介中,却见到了他自己。一般来说,媒介的特征越鲜明,尤其它所承载的文化特质越强,就越不允许内在自我的展现。从布面与纸本这两种媒介的直观比较,布面会呈现出一种正式的状态。好像如何下笔都会显得尤为关键,这种状态会让你有一种太想画好它的冲动,但结果却经常是欲言又止、举棋不定。它的挑战性会很大。而纸本的特质则会显得亲切,可呈现出一种随手来涂抹、记录和非正式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敢于讲话、敢于表达和敢于行动。在这两种媒介之间相互讨借灵感,以求突破。作品通过东西方艺术创作过程的融合,中国传统宣纸和油墨与西方亚麻帆布和涂料的混用,展现着对矛盾与挣扎的直面和对生活本质的透彻领悟

现代抽象画艺术欣赏(看完这篇了解何为)(6)

《作品18-24》布上宣纸、墨、油画 2018

现代抽象画艺术欣赏(看完这篇了解何为)(7)

《作品18-24》布上宣纸、墨、油画 2018

当我们听过太多的宏大叙事、心灵鸡汤,回过头来,再看陈墙的作品,出奇的沉静而安详,发人深省。反过来再看艺术的当代性,讲述的就是藏在无数聚合、分解、轮回、因果、性情里的那些方向。时代快速前行,之前看到的物象已然留在记忆。其实却并不很久远。每个人创作都跟他的经历是相关的,陈墙老师在上大学以前,曾当过好多年汽车配件厂的描图员,后面他将自己经历到的,化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手法来表达,作品后续性、将来性是如何的走向,谁也没法预测,一旦出现有这样新景象,现时段的这些就是中途的作品。我觉得用文字来描述这些作品太固式化,就像埃及的卡夫拉山谷寺庙的一些石头阵,那种架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石头跟石头的连搭,还有其接缝处一丝不苟的神力,于无声处,听到了回响令人着迷

用陈墙老师自己的话来讲就是,跳出被控制感知的世界,摆脱基因与引力的合谋 (可能只有内心超强大的人才说得出这样的话),天马行空,让自己无用于生存,让自己成为自己。如果对人生没有一种悲悯心,作品就不会深刻,陈墙老师说孤独是一种很好的状态,阻碍人深度创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想法太多、太自私、太独断。艺术不可能强加于人,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对抗着思维惯性,这几年他尝试着不断为自己做减法,如果说那是一种“修行”就有可能把修字给说小、说浅了,你看现在每个人都在说“修行”,仿佛大声说出来之后,“修行”就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这难道不是一种标签化的病?外界给你下定义贴标签都无可避免,关键是你自己内心有没有标签?你有没有被自己给标签化?

交谈中得知陈墙老师早年读过技校,毕业后在汽车配件厂做了八年的描图员,连续参加五届高考才如愿以偿的上了大学!其艰苦跋涉的耐力和心志绝对不是一般人所能够达到。用他的话说:艺术让人成为最像自己的那个人。我说,是他用意志力成全了自己!我早年曾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水浒传》中很重要的那五个字:潘、驴、邓、小、闲。虽然只出自市井中人王婆之口,但深挖下去,却是人的立身之本,潘:就是人的DNA,是人的气度。驴:是能力、意志和生命力。邓:是基础,是学识、阅历、经济和人脉。小:是态度,是佛性更是立场。闲:是有自我、有自己的专注点。这五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样的概念同样适用于艺术界,当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爆发,当一切按下了暂停键,人们不得不独自面对自己,反思从前,遥望未来,若有所思。艺术是人性的一面镜子,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是以不再为权贵服务来换取生存的奴隶,艺术足以呈现和爆发出自觉的力量。陈墙老师的成功能够带给世界什么样的启迪?带给热爱艺术的普通人什么样的启迪?

当然,任何人的成长经历都不可复制,但自立、自强、自尊的性格勾勒出无数强大的个体,无数强大的个体建构一个屹立不倒的伟大民族,不虚张声势也不妄自菲薄,艺术让一个民族拥有真正特殊的气度和尊严,让我们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让感知成为感知,让艺术成为艺术吧!

—— 朱泓彦 2020年8月5日写于沪上

现代抽象画艺术欣赏(看完这篇了解何为)(8)

陈墙老师工作室一角

现代抽象画艺术欣赏(看完这篇了解何为)(9)

《作品20-14》布上宣纸、墨、油画 2018

现代抽象画艺术欣赏(看完这篇了解何为)(10)

陈墙老师说:

绘画是视觉质感的投射,

是内在气息的显露,

是内心肌理的反馈,

是心灵选定的居所,

视质如同音质牵扯灵魂。

绘画是对感而未觉的捕捉。

是对言文之外的探觉,

是内在感应的培育园,

是日常以外的非常态,

视觉是以上两者间的关节。

绘画如果死去,心将失之居所。

绘画如果死去,色将回归光谱。

绘画如果死去,视将无神可传。

绘画如果死去,莫如心河干枯。

绘画不死,眼睛便有了假日。绘画从生命之初的涂鸦中诞生。绘画本能分明就是生命出厂前的基因预设。

所以,绘画不死……

现代抽象画艺术欣赏(看完这篇了解何为)(11)

《作品19-24》布上宣纸、墨、油画 2018

现代抽象画艺术欣赏(看完这篇了解何为)(12)

现代抽象画艺术欣赏(看完这篇了解何为)(13)

《作品19-24》布上宣纸、墨、油画 2018

本文涉及的所有艺术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他用;

本文版权归“艺why”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艺why”。

艺why更多精彩文章,